《大唐西宁王》第349章


匆馑迹恳蠹芪衣穑肯然什辉诹耍一故腔叔!?br />
“皇太妃。”杨昊纠正道,随即觉得这话或有些不妥,李炎和李昂是弟兄,杨妃论亲是李炎的皇嫂,该不该封皇太妃他有些拿不住,他想问东方兄弟,想想还是算了,这两人未必就比自己知道的多,还是不去让他俩淘神了。
“新皇登基,天下大定,开成社、大和社的好日子马上就要结束了,这个……杨某留下娘娘也是出于一片好意,啊,这个,是不想让娘娘受到伤害。”
“多谢大总管的美意,我能照顾好自己。”
杨妃挺起胸膛想闯开一道缺口,但看起来东方青和他的甲士丝毫么有怜香惜玉之心。杨妃很恨地退了回来,斥责杨昊道:“你别以为做了大总管就可以一手遮天,你强留先皇妃子在大营,这是什么罪过,你想过没有?我一日不归,消息必然传出,到那时……”
“到那时舆情沸沸,天下人一人一口吐沫就把我淹死了,是不是?唉——杨妃啊杨妃,我的杨家姐姐,知道自己为什么会一败涂地吗?幼稚,幼稚你懂吗?玩大人的游戏,却长了个孩子的脑袋,这就是幼稚。什么舆情,什么沸沸,什么天下人……那些都是虚的。”
杨昊做了个吹肥皂泡的姿势,右手托起,仿佛托起了一串肥皂泡,噗地吹了一口,仿佛那肥皂泡就飞了起来,他仰起头望着那肥皂泡向天上飞去、飞去。
“啪!”他咧嘴笑道,“虚妄的东西看着厉害,其实十分无用。”
他转过身去背对着杨妃,继续说道:“开成、大和两社已然一败涂地,李钰,一个地道的小人,刚换门庭准备侍奉新主,你的那个宰相侄儿也在找门路准备认新主子呢。可我告诉你,这些人统统活不了,今天他们能背叛大和、开成,明天他就能背叛宝历、元和,只要不是傻瓜就不会接纳他们进门,反正我是不屑与这等小人为伍。”
杨昊志得意满地走到杨妃面前,弯下腰死死地盯着她的眼睛,说:“且不管别人收纳不收纳,他们还能改换门庭。你呢,我的杨家姐姐,你准备转头哪家?说出来我为你引荐。”
“小人得志!”杨妃从牙缝里挤出这四个字。
“这叫天道酬勤。”杨昊纠正道,“不是什么人都能随随便便成功的。失败者中未必没有英雄,但你要记住,成功者,一定是英雄。”
杨妃轻轻地哼了一声,问道:“那你这位大英雄准备怎么处置我这个失败者。”
“这个嘛,你得容我思量思量。”杨昊靠在胡椅上,歪着头瞧着杨妃,右手食指不停地在太阳穴上画着圈,做出努力思考的样子。
“你要是有什么好的想法也可以说出来嘛。”他显得很大方的样子。
“够了,士可杀不可辱。”杨妃气的浑身发抖,”杀剐存留,悉听尊便。”
她再次想闯破东方青的防线,有一次失败了。
“杨昊,你到底想怎样?”杨妃终于忍不住咆哮起来,看起来她生气的样子比端着的样子更生活动人。
“士可杀不可辱,放媚儿姑娘过去。”杨昊发了话,东方青立即撤开身,同外帐外的路通了,帐门也打起来了,一阵清冷的晨风灌进来,外面天亮了,阳光很好。
杨妃的心却阴云一片,杨昊叫出了她的乳名,这个乳名自入宫以来已经绝少用了,李昂给她取的新名字叫杨露,说她娴静时像一颗晶莹剔透的露珠,而在草地上跑动的时候,又像一头可爱的小鹿。露、鹿同音,杨妃说这个名字取得极好,但自己很少用到,除了李昂宫里很少有人直呼她姓名,而最近四年,这个名字根本就让人忘了。
杨媚儿,杨媚儿,他用自己的乳母呼我,又称我为姑娘,他这是想干什么?
一滴晶莹的泪珠从杨妃的眼眶里流出来,滑过脸颊,落了下来。她突然想明白了什么,然后她回过身,走到杨昊面前,向他盈盈拜下去,说:“杨媚儿拜辞大帅。”
她再次抬起头的时候,整个儿像换了个人,脸上没有了伪装,身姿也变得轻盈起来。大明宫里那个得宠的杨露已经没有了,新的世界上只有一个杨媚儿。她像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出阴冷的帐篷,迎着阳光,飞翔在清冷的晨风中,飞向了一片广阔明媚的新天地。
杨昊也走到帐门口,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真好,天气真明媚,大唐的天空是多么美好啊。
咦,那边怎么乱糟糟?
“东方兰,去看看那边怎么回事。”
“得令。”
“报大帅。”东方兰跑了回来,“面露尴尬之色。”
“说,怎么回事?”
“娘娘,哦,不,媚儿姑娘她……”
“她怎么啦?说!”
“媚儿姑娘她……她掉水坑了去了。”
“你娘的!谁把她推进去的。”
“没人推,是她自个失足滑下去的。”
“哦,死了没有。”
“没有,在那坐着骂人呢。”
“呵呵……”杨昊开心地笑了起来。
“媚儿姑娘她……”
“她又怎么啦?”
“她骂起人来真像个泼妇……”
“泼妇?……这个词用的不恰当。”杨昊摇摇头说,“真是一点也不恰当,杨妃要是能像个泼妇一样,至少不会败的这么快吧。哦,我忘了,她现在叫杨媚儿。”
杨昊没再去过问杨媚儿掉水坑的事,他转身回帐,换下大总管的袍服,穿上李炎为他专设的西北五军兵马大元帅紫金袍服,赶去了中军帐:李炎已经初步兑现了他的承诺,杨昊也必须兑现自己的承诺——即刻拔营撤回河西。
在回拔营回河西的路上,杨昊陆续得了两项加官:从二品镇国大将军,从三品勋官上护军。李炎这个人非常有意思。
他一面他力排众议,为自己量身打造了位同三公的西北五军兵马大元帅这一官职,使自己可以一步登天与亲王和三公平起平坐,既全了自己的面子,又避免自己因为蹿升太快,引起朝臣非议。一面却又给自己授什么镇国大将军、上护军这些二三流散官勋位,无形间拉低自己的身份。
这个人实在是很有意思。
不过对杨昊来说这些都无所谓了,对做大唐的官,他已经找不到感觉了,西北之地他已经是绝对霸主,自己委任的官吏哪个不对自己毕恭毕敬,再大的官也显示不出自己的威仪,至于军队嘛,西北五军尽是自家亲兵,一顶兵马大元帅的帽子就足够了。
现在唯一能提起他兴趣的是宝历社大总管这个位子,虽然已经正式升座就职,但显然自己这个大总管至今还是个空头司令。前任大总管和当今的圣天子总是找种种借口拒绝交权。说什么“佩剑不离京”乃是古训,偶有例外,也是出于迫不得已。
身为神位佩剑那就更不得离京了,这不是祖训能不能变的问题,而是根本就不能变,大总管坐镇天下根本,指挥四方,这是正道。朝中那么多佩剑和高阶横刀,难道天天让他们跑去小长安或仙女山向你请示汇报,这个……
杨昊不想听下去了,前任大总管和现任皇帝说的这些不能说全无道理,小长安只是西北重心,长安才是天下的根本。自己若是窝在西北,那就只能顶着大总管的头衔抢西北佩剑的饭碗。
丢下西北这摊子去长安城,自己别扭,李炎恐怕更别扭,仇士良怕更是要如坐针毡了。算了,西北是自己的根据地,暂时还丢不得,不仅丢不得,自己还得好好下份功夫来经营一番,跟脚稳,腰杆才能挺的直啊。
至于宝历社那摊子事嘛,大总管的帽子是肯定不会让了,佩剑和高阶横刀不来觐见,就不来吧,手本什么的,还是要递来西北的,总之实权可以暂时假手于人,但名分不能丢,只要保着份名分在。待西北稳固,进取长安,接收宝历社的大权就顺理成章了。
当然,要让社里的那帮元老、干将买自己这个偏居西北一隅的大总管的账恐怕得狠费一番工夫。每个组织都有天生的排他性,越是稳固的组织排他性越重,刺马营就是一个很稳固的组织,宝历社在李忱的调教下,早已成了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独立王国。
要想驾驭这个组织,不费点心思是绝对办不到的。
杨昊本想把李忱弄到小长安,以皇叔身份督军,实际把他软禁起来,自己学曹操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借助李忱的威望掌控宝历社。
李炎死活不同意,坚持要把自己这位皇叔接回长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