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本走向历史》第6章


太守示意侍女再次将酒满上,一边笑着道:“以前未曾拜访穆之兄,实在是光的过错,如今事到临头再来修好实在令人汗颜,但事情出在了这里,也只能如此,些许颜面”
在听了太守说出一番缘由之后,会客室里安静了下来,王庆面无表情,太守微带疑惑的拿眼看看一旁的主簿,主簿一时间也拿捏不准王庆是个什么样的想法。
除了心中疑惑这渔人怎么比之前还要难缠之外,也就只好给太守使个眼色,让他不要着急。
又等了一会儿,他准备开口询问一二,王庆的声音却率先响起。
王庆的心情是愉悦的,尤其是在知道了太守他们的请求和难题之后,更是压制不住心中的喜悦,这他娘的果然是瞌睡了就有人送枕头。
随后一想也对,系统也不是一个变态,不可能出一些根本就完不成的任务。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王庆强压住心中的喜悦,面露思索为难之态道:“大人所言,穆之自然不敢推辞,只是如今前秦一扫北面各国,阻住南下的王猛又已去世,秦国蠢蠢欲动,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我晋国本就势弱,此时乃危急存亡之秋也,身为大晋臣民我等自然要报效国家,为国出力。
征兵乃是为了保家卫国,如何敢在这上面打折扣?
桓某虽是一介渔夫,又是桓家旁支,但为桓家计,为天下计也断然不敢以次充好滥竽充数!”
王庆的这一番话说的义正言辞,这倒不是他本人真的对东晋有太多的感情和归属感,而是因为在不久的刚才太守跟他说起征兵事宜的时候,系统突然间有了新的动静——
‘滴!1001号轮回者触动隐藏任务:淝水之战。
任务要求:参与淝水之战,并改变桓冲命运!任务奖励,一百积分和神秘礼包。’
明明是桃花源记,鬼才知道怎么会跟淝水之战扯上关系!
脑子懵圈的王庆直到在心里默念了一边原文之后,才终于知道问题出在了什么地方!
就是第一句!‘晋太元中’。
晋太元就是东晋孝武帝的年号,从376年到396年,中就是中期,也就是383年左右。
淝水之战就是在383年彻底爆发的,而武陵郡归属荆州,桓家集团镇守长江中游,荆州就是大本营!
时间地点都对得上,而太守之所以会寻找自己,也是为了征兵这个事情,如此想来会触发淝水之战这个隐藏任务,也算是合情合理。
同时王庆心中也有了些许的明悟,怪不得原文中的渔人诣太守,说如此,太守会随即遣人随其往,这样的干脆,原来还有这样的一份干系在里面!
这是个机会,一个让他解决桃花源困境和有足够力量去参与淝水之战改变桓冲命运的机会。
一旦运作的好了,支线任务想要完成就容易的多!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计较,他才会说出这样一番义正言辞的话来。
太守和主簿二人面色讪讪,随即露出苦笑之色,准备开口,却听得王庆再次开口道:
“大人不必如此,郡内困境在下也都知道,明白二位大人难处所在,穆之虽然游荡于山水间时间久了,却也多少知道一些人情理法。”
两人的面色这才好看了一些,不过心中却变得更加疑惑了,不知道他这样说到底是什么意思。
倒是太守的脑子转的快,试探的问道:“莫非穆之另有良策?”
王庆笑笑道:“大人明鉴,确实如此。
在下前几日外出打鱼,迷路之后无意间来到一个奇妙的所在,那里生活着一批秦时遗民,为避秦时战乱而躲进山中,如今已然已经有了一千多口人。
如今大人征兵已经有了七百之数,剩余三百何不用这些人补上?如此一来”
“穆之此言当真?若真的有此去处,则此次困境荡然无存矣!”
王庆话还没有说完,太守已经陡然站起身来,快步离开席位,一边急切的询问。
一旁主簿瞪大的眼睛里也充满了惊喜之色,如果真的像王庆说的那样,他们所面对的困境确实已经不算是困境了。
“自然如此,在下也知道轻重缓急,怎敢在此事上乱说。”王庆正色道。
“穆之兄今日前来莫非就是为了此事?”主簿像是想起了什么,出言问道。
见到王庆点头,太守咬牙骂道:“该死下人,险些误了大事!等下就让他们好看!”
说罢回头看着王庆,语气放缓,脸上带着笑道:“穆之兄胸怀宽广,不计小人之过,为天下黎民担忧,实在令我等敬佩,还望穆之兄告知此地,我等也好尽快将兵丁给桓大人送去”
王庆却苦笑着摇头。
“莫非穆之兄不肯?还是心中有芥蒂?
在下虽然只是一郡太守,却也有些许资财”太守一时间拿捏不准王庆的想法,连忙出声说道。
王庆苦笑着摆摆手道:“不是这样,而是那里道路复杂,在下出来之后也寻路不得,不能复进。
而且那里人对在下也有恩情,一时间将这样的事情加在他们头上,心中只觉的亏欠他们,等寻到之后,还请大人善待之!”
王庆拱手肃容说道。
第8章 太守遣人随其往() 
春日的暖阳挂在天空,照着地面暖烘烘,枯草丛里带着绿意,远处有鸟雀欢快的歌唱,声音婉转轻扬,淙淙的溪水流淌,冲刷着岸边发白的芦苇根。
一行六七个人,在这样的景色里前行,似是在寻找着什么。
王庆和太守府里的管事一起驾着渔舟,沿溪而上,剩余的几人则手中拿着镰刀长枪之类的东西,在溪流两岸的枯草丛里,拨草前行。
大前天告知了太守此事之后,正在为征兵事宜愁得头发都要发白的太守立刻就做出了应对。
如果不是自身职责所在,还要处理其余事务,恐怕此时加入寻找桃花源队伍的,还要再多出一个人来。
寻人的人出动了将近百十个,顺流而上到了岔路之后,就分散开来。
但因为沅水上游的支流实在太多,所以到的现在,王庆身边也就剩下了这几个人了。
“穆之先生,这里也有人寻过了”
眼看着视野前方岸边显眼处出现了一根三尺多长头上染着红色的树棍,跟王庆一个舟上的太守府管事提醒道。
言语之中颇多尊敬,丝毫没有轻视之心。
自从那个冒犯了王庆的门子吃了一顿棍棒又被太守大人下令充军之后,此次前来寻找桃花源的人,在没有一个敢在王庆面前造次。
王庆搜寻着记忆,想要极力的回想起那日发现桃花源的道路,结果并不好,因为这一带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标志物,看的久了发现所有的溪流都像是走过的,但是仔细的回想又会觉得没有走过。
此时听到身边的太守府管事说话,就随便应答了两句,撑着船往那根用来做标记的木棍处去。
本来王庆只是下意识的过来看看,但随后无意间发现的事情,却让他目光凝了一凝,心中有种豁然开朗之感。
那是两三个留在木棍附近的脚印。
“穆之先生可是有所发现?”
一旁的太守府管事发现了王庆的不对劲,顺着目光看了一会儿,没有看出来一个所以然,就有些疑惑的出声。
“如果没有料错的话,我们现在距离桃花源应该不会太远了!”
王庆再次仔细的打量了一下那三个通往草丛的脚印,直起身子笑着拍拍手,有些轻松的说道。
那管事先是一喜随后又有些疑惑道:“穆之先生从何得知?莫非就是这地上的几个脚印?在下愚钝,没有从中发现什么不妥之处,还请穆之先生解惑。”
王庆笑道:“刘先生没有在桃花源里面住过,自然不会发现这脚印的不同之处,那里面的人都是先秦遗民,习俗不与今同,穿着打扮也是如此。
你且仔细观看,这脚印前方是不是有些大?而且在脚掌的最中间还有一个不太明显的凹坑?脚跟处同样也有一个,不过比脚掌处的更为模糊。
这种脚印,就是他们里面特有的木屐印出来的!”
因为之前没少跟黑夫家媳妇以及老族长家孙媳妇深入交流,所以王庆对桃花源人的穿着有着一个深切的了解。
这种木屐印出的脚印和外面这些晋朝人的很是相似,如果不仔细观看或者是对此不是很熟悉的话,是发现不了其中的差别所。
果然啊!自己带着人弄出了这样的大动静,桃花源的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