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英烈》第682章


络对电台的需求比之前两战更甚,因此在王崤峻的坚持下,他这一行人并没有随身携带电台。所以他们对战事的发展所知了了,只能凭借出发前得到的消息,以及这中听来的传言来做出一些判断和推测。
就在众人边吃边聊的时候,负责村口jing戒的一名亲卫自村东头急奔而来,在王崤峻、程飞面前单膝跪地禀报道:“禀五爷、二十九爷,村东官道上尘土飞扬,蹄声隆隆,似是有一大队骑兵正往村子这边来。”
“是哪里来的骑兵?可曾看清对方旗号?”程飞闻言有些急切的问道。
“禀二十九爷,由于距离较远、尘土较大,未能看清对方旗号,现已经派人上前打探。小人的班长怕来的是敌军,特命小人前来向二位爷报信,让村里的护卫们早做准备,以防事情有变的时候措手不及。”报信的亲卫答道。
王崤峻听完点点头,吩咐道:“你且回去告诉你的班长,一定要看仔细了再有所行动,切不可盲目攻击。若真判明是敌非友,尔等亦切记要迅速回报爷等知晓,并且战且退,退到村里与其余护卫共同御敌,万不可与对方硬拼。”
相处多年,王崤峻对这些贴身亲卫们的想法相当了解,知道他们为了保护自己和其他穿越众的安全,绝对会死战到底。即便是一个人面对千军万马,亦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与对方拼命,是以才会说出上面这些话——毕竟村里还有“狼牙营”一个连,就算外面真来了上千骑兵,凭这一连的特种兵,也足以应付,完全不需要亲卫们去拼命。
那名亲卫答应着去传令,而村里众人却也不可能再安生的吃饭,只得将饭碗放在一边,拿起武器,做好战斗准备,书迷们还喜欢看:。此时,就连村里的众人也都能感觉到脚下的地面开始震动。程飞俯身趴在地上,用耳朵贴着地面听了听,站起身对王崤峻说道:“五哥,听声音估计对方有近千骑。如今山前各州的辽军基本上已经被咱们全歼,即便有些漏网之鱼,也早就被吓破胆,逃到塞外去了,不太可能会反其道往幽州方向跑。这支骑兵既然是从东边来的,那会不会是辽国援军突破了十一哥他们在山海关的阻击,正向幽州方向前进?”
王崤峻闻言摇摇头,说道:“应该不会。老十一那一路的主力这会儿应该已经到了山海关,就算契丹援军有十万之众,要想突破老十一他们的阻击也绝非一朝一夕能办到的。况且咱们离开幽州城之前,老十一他们传来的消息一直都是辽军主力尚未抵达,只有少量先头部队在关外徘徊。因此,即使辽军真冲过了山海关,也只是这两天的事情。这里距离山海关还有三百来里,就算辽军速度再快,也不可能在两天之内从山海关跑到玉田来。所以,为兄觉得这支骑兵未必是辽军,就算是辽军,也只可能是通过古北口到喜峰口之间某个小关口偷偷钻进来的小股部队,而绝不可能是辽军主力。”
王崤峻的分析条条是道,令程飞心中大定。他一面命“狼牙营”那个连的连长派一个排去村东口接应在那里放哨的亲卫,一面其他亲卫和“狼牙营”兵士在村中展开防御阵形,做好一切战斗准备。
随着程飞一声令下,所有护卫立即行动起来,选择战位、检查武器、构筑临时防御工事,一个个有条不紊的按照作战条例进行着准备。而村外隆隆的马蹄声、村内众护卫的行动,自然也引起了村里百姓的注意,并搞得他们人心惶惶——尽管还不知道具体情况,但从村内这些外来客的行动上,众村民也多少能判断出自己的处境不妙,搞不好就要经历一场兵灾战祸。只是来犯之敌已然到了村外,再想跑肯定是来不及了——更何况村内的这些外来客未必就会放他们逃走。如今他们能做的,也就只有躲在家中,并祈求上苍保佑自己和家人能逃过此劫了。*。
*
第一章 兄弟定策() 
收到委员会要他们速返的电报,曾志林和杨新自然不会再在灵丘多耽搁,二人第二天便与吴鹏告别,率领人马东行。不过,考虑到保护黄铁矿运输线的需要,曾、杨二人在离开前将骑兵团二营留给了吴鹏,以便驻守蔚州的程、吴二人能有一支机动力量使用——唐cháo那边虽然有两个骑兵连,但一来兵力有限,光是维护云州一地已然有些勉强,再要兼顾蔚州这边只怕会鞭长莫及;二来,云州、蔚州相距二三百里,真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就算骑兵速度快也会有“远水难解近渴”之忧。当然,这样的安排只是曾、杨二人根据山后八州、特别是蔚州的实际情况临时想到的变通之法,真正实施之前还是会向委员会进行请示,并经由委员会批准的。
虽说委员会原打算在开完这次会议,就一些重要问题作出决定后再对穿越团队武装现有的兵力部署进行新的安排,但考虑到蔚州这边的实际需要,还是同意了曾、杨二人的这个申请,同意骑兵团二营暂时留驻蔚州。不过,与曾、杨二人的方案略有差别的是,委员会最终将二营拆成两部分,主力两个连驻蔚州治所灵仙,剩下的一个连驻灵丘。对此,曾、杨二人也没有任何异议,毕竟从灵仙到灵丘远比从大同到蔚州近得多,即便有些紧急军情发生,也来得及增援
曾、杨二人率军离开灵丘后,经飞狐口、金陂关往“凉园”进发,于yin历六月十七午后抵达“凉园”所在霞云岭。大军自在霞云岭下选择适当之处安营扎寨,而曾、杨二人则带着亲卫直奔岭上的“凉园”。
进了“凉园”大门,二人顾不上回到自己的住处看看家眷,便在下人的引领下来到“凉园”北区的议事堂军事部分厅,与已经等在那里的军事部的兄弟们碰个面,就即将召开的会议通个气。
当曾、杨二人走进属于军事部的议事分厅时,里面已经坐了三个人。除了最早回到“凉园”的徐绍安外,还有只比他们早回来一两个时辰的钱远山和穆特尔——单就成员数量来说,军事部原本是仅次于科技部的大部门,只不过由于其大部分成员现在都驻守在外,所以能回来参加会议的兄弟才会这么少。
此外,由于徐绍安与钱远山之间一直不是很对付,而穆特尔作为小兄弟既不好为二人说和,又是一个不太会活跃气氛的直xing子,所以在曾、杨二人进来之前,屋子里的三个人始终处于一种沉默状态。这样的气氛明显令xing格直爽、且不太善言辞的穆特尔非常难受。可在两位兄长面前既不能表现出来,又不能还没开始开会就提前离开,那感觉是相当的不爽。因此,当曾、杨二人进门时,穆特尔的第一反应不是上前见过两位兄长,而是坐在那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脸上的表情也明显的松驰了下来。
有了曾志林和杨新的加入,议事堂军事部议事分厅中的气氛总算渐渐活跃了起来。在听曾、杨二人大致说明了一下此番收复山后八州的情况后,徐、钱二人自然是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大加赞赏。随后,徐绍安将一叠资料交到了曾、杨二人手中,说道:“这里是这次会议的相关资料。包括咱们军事部上一年度的工作报告、幽云之战的作战总结、今年下半年的工作计划,以及这次会议上将会讨论的其他一系列议题。你们两个人先看一下,如果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就提出来,咱们大家一起讨论。”
曾、杨二人接过资料仔细翻看,而徐绍安借着这个机会也接着说道:“这些资料之前已经派人送达了老十二、老二十四、老二十七,以及飞宇兄弟,并得到了他们的回应和相关意见、建议。老二十九和老三十一那边也已经派人去送,估计这会儿他们已经看到,很快就会有所回应。”
曾、杨二人听了一边点头,一边继续翻看着手中的资料。资料内容很丰富,曾、杨二人看了好一会儿才看完。
看完资料,二人深思半晌,曾志林首先抬起头,有些怀疑的说道:“其他内容兄弟我到是没干什么意见,我只是觉得资料最后说的那些咱们计划向后周朝廷要的好处似乎有些狠了,以柴荣和他手下那批大臣的脾气,恐怕未必会同意咱们的条件呀?”
杨新闻言也点点头,赞同道:“我也有这种疑虑。那柴荣毕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有道明君,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强势的皇帝。咱们这次向他要这么高的价码,以他的xing格和脾气秉xing,只怕不但不会同意咱们的要求,搞不好还会当场与咱们翻脸,其他书友正常看:。”
“翻脸就翻脸,咱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