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霸主》第311章


深圳的丝织厂就这样开始飞速运转起来,在中国工人手中将日本生丝变成了丝绸原料,而这些原料会进一步运到意大利加工,加工有三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是制造降落伞,随着意大利空军和联合航空不断扩充,需求越来越大;
第二个重点是丝绸睡衣,为了缓解意大利国内的时尚产业危机,孔蒂尼发出号召,大家都去支持国产睡衣,公司提供30%的售价补贴,很多普通意大利工人家庭第一次享用上了以前中产阶级才能享受的丝绸睡衣,女人们十分高兴,高呼总裁万岁,而意大利时尚行业也感谢联合集团,虽然利润比以前大大缩水了,出口也基本完蛋,但好歹内销还能维持生计——活着就是胜利;
第三个重点是出售给利比亚的中国家庭,在中国穿绸衣是有钱阶层的象征,一般来说夏天会多一点,但利比亚天气炎热,绸衣很有用武之地,中国劳工腰包鼓了、眼界开了,又赶上绸缎降价,怎么不搞一些呢?在利比亚的中国劳工及其家庭已将近30万人口,5个买一件也是门很大的生意。
于是最困挠意大利丝绸行业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联合集团虽然提供了部分产品30%的补贴,但因为所有生丝都是从联合集团用石油换取而来,整体算起来基本没亏。行业饭碗保住了,工人拿到了实惠,公司树立了形象,中国劳工升级换代过上了以前不敢想的好日子,各方面都很满意。
在意大利工商界讨论如何应对经济危机时,丝织业和时尚业的代表就明确表态:“非总裁不可!我们只拥戴总裁!”
随后,油轮被近乎清空的航运业第二个表态:“我们坚决支持总裁!”
重工业和建筑业就不用说了,早就都是总裁粉,剩下的印染业、陶瓷业、食品业、加工业都表示非总裁不可,更夸张的是畜牧业代表,因为孔蒂尼在9年制义务教育法案中还有一条,要由政府出资提供领袖关怀课间餐,其中规定每个意大利中、小、幼学生每天至少要有一瓶牛奶,同时由联合集团出钱免费给执行计划生育的家庭(2胎以上)配给领袖关怀食品(必须是意大利国产婴儿奶粉),号召“让1500万意大利青少年强壮起来”,这让他们早就兴奋地发狂——这位置总裁不坐还有天理么?
第六十二章 新场面(1)() 
听完孔蒂尼的讲述后,安东尼奥和里奥对他的基本思路已明白了,现在就要谈最重要的问题:资金!
里奥首先清点起来:44亿的订单合同还需要至少支付尾款13亿,美国破产资产大采购还要付出6…7亿,同时将来回意大利的配套设施、基础建设估计还要10亿美元的成本,同时投入股票还要准备8…10亿的本钱,说来说去要40亿美元打底。但现在联合集团手里满打满算流动资金不到35亿,另外还有8亿黄金——这是不能拿出来用的,另外意大利还有一堆烂账,所以这个场面缺口无论如何应付不下来。
没错,联合集团是卷走86亿,但问题是这86亿中有50多亿沉淀在联合集团中——现在联合集团的负债率很低,不过15%,当然亏损还是少不了,一年至少亏3…4亿美元。
“我只能留10亿美元给你们,另外30亿还得从资本市场这里想办法”孔蒂尼笑笑,“这次可以开放一点,不一定要美国,英法的路子也可以走。”
“好不容易把债务和历年亏损全清理完,你又借钱?”里奥不满嘟囔道,“现在银根紧缩,年息都要5%以上了,你贷款30亿,一年就是1。5亿利息!然后再按这样大手笔的烧钱,一年要亏3。5亿起码,这样就是5亿。5亿美元呐!联合集团的净资产只够你这样烧10年的,我看了都心疼哪怕你是国王陛下,也不能这样没有节制!”
“谁叫意大利穷呢?”孔蒂尼自我解嘲地笑笑,“不借钱办不了大事,所以必须借,而你们都知道我有个承诺,10年再建一个意大利工业体系——其实这只是个口号,我真正的想法是通过8年时间让意大利的工业再翻一倍!不仅是重工业,全部工业产值要翻倍,还必须是同币值衡量。”
前面听说是口号,众人松了口气,冷不防后面跟了这么一句,众人一口气差点没缓过劲来,安东尼奥调侃道:“少爷,你这个转折差点把我的老腰给闪了!我今年要求增加医药费补助。”
“这没问题,是要好好保养,这次您要常住纽约,到时候我把霍普金斯医学院里最好的专家全部请来给您会诊,全身检查一遍,价钱我包了。”孔蒂尼一本正经道,“然后把这些医生全部搬回去——技术好的都要,放在罗马的联合医院里,艾达马上毕业了,我打算也让她去联合医院工作,不找事做是不行的。”
弗朗西斯科忍不住笑了起来。引进人才是必须的,这段时间已有好多投资失败的教授准备投奔联合集团了,理工科学者孔蒂尼来者不拒,文科学者就惨的多,申请通过的十不存一,能通过申请的大多是外语类、考古类、艺术设计类(如电影、雕塑、绘画)的教授,有极少数经济类,政治、法学、社会、哲学、文学则一个也没有。
“口号一定要响亮,翻一倍可能不够形象,赶英超法是不是比较好?”孔蒂尼挥舞着拳头,“这样才能振奋人心,实现弯道超车!”
以1929年gnp为例,美国是1100亿美元,意大利是差不多是167亿,而法国是208亿,两者之间差距已很小了,英国如果只算本土,大概是295亿,如果把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印度、新西兰加进去,差不多有500亿出头的规模,德国介于英法之间,大概是260亿出头。
单纯从数据看,意大利当然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法国因为金融发达的缘故,工业产量一直不算特别高,算几大列强中比较低,但还是比意大利多一倍还不止,在最近这7年内,法国重工业也获得了将近4%的增长,但相比意大利重工业年均11。6%的复合增长,法国与意大利的差距一下子就缩小了。当然法国的速度比英国要高一些,再加农业、金融业、轻工业还有一定底蕴,所以勉强还撑起了大国地位。
德国其实是1923年以来发展速度第二的国家,平均工业增长率超过8%,其中意大利订货大概提供了1个多百分点的支持,但德国因一战和马克危机的摧毁性破坏,目前这种增长只能恢复性增长,不算是发展,更谈不上复兴——要知道德国在一战前差不多相当于英法总和的实力(不包括英国自治领),结果过了15年居然还在英国之下,可见创伤有多严重。
英国的增长速度是老牌强国中最差劲的,2。5%都不到,伦敦失去了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英镑也失去了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以前世界都流行英镑计价,现在普遍都是美元计价了,不过英国本土一战并未受到破坏,底蕴扎实,再加上英国还有众多的殖民地和自治领可以剪羊毛,实力不容小觑。
按照孔蒂尼的想法,要争取在1934…35年超过法国,1936…7年达到英国本土八成左右的实力。这里有两个重要的价值判断,第一,在这次经济大萧条中,意大利经济整体一定要维持住并保持增长,其中轻工业部门下滑不可避免,这部分产值减少要靠重工业大跃进来拉上去;第二,要改变目前意大利的工业比重,英国和德国都是重工业比重大大高于轻工业的国家,重/轻比例横跨1。8…2,法国重工业也大于轻工业,不过比重是1。4…1。5,而意大利在联合集团折腾7年之后,比重才刚刚达到1。3,这比例孔蒂尼认为偏低,至少要到1。7…1。8才比较合理。
当然小于1的国家也有,在主要大国中,中国的重轻工业比重就极低,大致只有0。2,如果再把租界、通商口岸中的外资企业除掉,把采矿业剔除,连0。1的水平都勉强。重轻工业比重历史上最大的是苏联,巅峰状态时高达4。5,而重工业中军事工业又独占鳌头,结果很简单——垮了!虽然垮了,不可否认对战争的重大意义,而意大利10年后就要面对一场世界大战,不做好充分准备是不行的,所以哪怕借钱也要把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搞上去。
这句话和别人没法说,说了也不信,孔蒂尼只有当自己的目标进行处理。
“赶英超法”这目标一出笼,发展期望就立即变得猛烈了,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超过法国没什么了不起的,法国除了面积比我们大一点,殖民地比我们多一点,其他还有什么真正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