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614章


另一个可怕的改变还是在艇艏的声呐系统方面,收益于有莱因哈特早在十年前的系统性的武器科技储备。
德国在很多武器设计方面没走一点弯路,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的发展和研究也是向着正确的方向。
加上德国在科技方面的一贯领先,造就了一大批领先世界的先进电子设备,雷达和声呐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于是这个内部空间相对宽扩的新型潜艇内,被赋予了更多先进的电子设备,俨然成为了现代潜艇的真正祖先。
艇艏的声呐系统使它具备了直接在水下发射鱼雷直接攻击的能力,它也成为世界上第一艘在不用潜望镜辅助瞄准下,就能直接发射鱼雷对目标进行攻击的潜艇。
另外它还装配了一个可折叠的小型雷达天线,可以搜索海面附近35公里范围内的敌方舰艇,并且预警附近85公里范围内的飞机。
在这样成就再配合上深达200米的最大下潜深度,这款潜艇成为了以现如今技术几乎不可能击的水下杀手。
当然,这是只德国现代化海军重组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未来的德国海军将用三种舰艇作为主力。
一种是以护航为主要功能的反潜防空导弹驱逐舰以及巡洋舰,一种是作为核心战斗力的航母,最后一种就是远洋潜艇。
这条早已被证明过正确性的发展方向,使德国人跳过了以自身发展来不及追上的战列舰差距,一举将世界海军拉进了以航母为核心的航空舰队时代。
也让本来弱小的德国海军一跃成为了具有一流实力的海军,进而将强大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打败。
如今的海战早已变得面目全非,大舰巨炮时代已经开始逐渐走向结束,而以德国日本美国这些新兴海军强国为先驱的航空舰队时代已经悄然走在了世界的前面。
当然了,那些东京大本营里,成天叫嚣着要用战列舰主炮敲开美国西海岸大门的疯子,是能不算在时代进步的范畴之内。
但毕竟用舰炮把敌舰装甲击穿的场景实在太过于迷人,所以有些人抱着舰炮至上的想法,还是能够理解的。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莱因哈特一样,沿用旧有的战争经验,清楚的摸出未来武器的发展方向,才是其他世界强国能够选择的最佳模式。
每一个强国都有各自对战争的经验总结。
一战德国败了,德国开始反思自己的不足,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军工科技进步有所滞后,这使德**工科技发展变得盲目而缺乏经验。
这才能让莱因哈特有插手和改变的机会。至于那些战胜国们,他们奉行经验至上,相信自己的方向才更加正确。
也只有不断创新的民族,不断进步的国家,才配得上享有万世的基业,才能屹立在世界之巅不被拖下来。这个道理,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王朝,都已经为后人验证过了。
正如日本高层在珍珠港事件前还一直坚定相信战列舰能够战胜航母这件事,因为他们依靠大舰巨炮崛起才刚刚30年,借鉴之前的经验,还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
从德国的科技发展道路来看,它的道路与日本完全是两个极端。德国将科技发展视为最重要的部分。现在甚至开始基于自动化工业的装备制造。
在没有计算机的时代,这种基于机械方向的自动化生产车间在实际上的自动化程度并没有达到想象的效率。
不过这也可以说是工业发展文明的一次飞跃,这标志着德国开始在工业产能方面走上了提高的快车道,美国在这方面的略微优势现在正在被德国弯道超车。
在莱因哈特看来,最重要的发展,是德国整体工业基础的发展,这是第三帝国能源条件的改善,也是整个欧洲工业产能整合的初步成功。
莱因哈特要的,可不是一个短命的帝国。他要的,是一个千秋万代的第三帝国,是一个可以延续到自己穿越前那个时候的帝国。也只要这样,他之前做的那些与这场战争无关,与个人有关的大量准备,才能起到作用。。。。。。
大结局() 
隆美尔非洲集团军群联合维西法国贝朗特元帅的法军,意大利加里波第的意军,北爱尔兰英国蒙哥马利的英军与埃及军,挥师中东,北上苏联。
中东因为英法殖民地宗教矛盾所以亲德的非常厉害,所以有很多带路党。
实际上当时大部分阿拉伯政府是敌视德国的但是占据民心的反政府武装是亲德的。
这使得政府的宣传在民众心理都是英国人走狗的造谣。
而德国人带来解放的看法普遍占多数。
主要走叙利亚到土耳其,拉拢土耳其参战后就打通了从中东进军斯大林格勒的道路。
另一方向,在斯大林格勒围城战里,德军使用大型运输车运输一些冲锋挺,在伏尔加河上攻击苏军支援部队的木船。
历史上德军可没有完成对斯大林格勒的彻底包围,苏军一直不停地增员,导致斯大林格勒久攻不下。
其中,伏尔加河就是苏军重要的一条运兵线。
到时候,一艘冲锋艇,两挺机枪,几个德军水手,就能轻易屠杀几个连,甚至几个营的苏军。
要知道,伏尔加河除了夏天,其他时候都很冷。
加上帝国空军斯图卡,苏军基本这条线就只能送人头了。
苏军历史上本来是晚上偷偷渡河,而德军有了冲锋艇,安装上探照灯,上去就是突突。
最终,只要打掉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苏军有生力量,战争基本就结束了。
莫斯利一沦陷,斯大林就只能自杀了。
德军自从斯大林格勒和列宁格勒入手以后,将在莫斯科外围会师。
不过这样存在巷战问题,不可能太快歼灭苏军。
而巷战也难以做到彻底包围城市。
在此之前,曼施坦因在克里木半岛立下大功。
第十一集团军派突击队在苏军认为根本不可能发起进攻的地点,秘密渡过塞瓦斯托波尔湾,从南岸攀登上岩石绝壁,突然袭击苏军阵地背后。
然后曼施坦因指挥德军主力在猛烈的炮轰之后发起大规模进攻,使城内苏军陷于腹背受敌的困境。苏军的滨海集团军在遭受德军的海上封锁后,补给非常困难,而苏军航空兵被迫转移到高加索以后,在这里他们又失去了空中掩护。
最终德军攻占塞瓦斯多波尔,克里木战役德罗联军俘苏军超过二十万人,缴获火炮460门,其它战利品不计其数。曼施坦因因战功卓著,被晋升为元帅,调回总参谋部。
之后,莱茵哈特在曼施坦因元帅的建议下,对莫斯科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
德军用仆从国的部队包围重要城市佯攻,其中混合少量德军参与突击作战,制造压力。
然后德国装甲机动部队在外围歼灭苏军来援部队。
用坦克和摩托化部队,可以大量歼灭苏军有生力量。
而意大利山地步兵师,芬兰部队,以及德国从南方行省带来的山地师在,山地丛林里进一步歼灭逃跑苏军支援部队。
一旦被德军主力装甲部队击溃,苏军就面临辎重,坦克,车辆被摧毁丢弃的情况。而苏联士兵又无法跑过德军的履带,只能大规模投降。
失去了全部欧洲重镇,能够调回莫斯科解围的援兵又全部被围点打援消灭掉。
苏联最终将一败涂地。
顺带一提,很多读者都关心日本的结局。
清扬飞鱼作为一名中国小说家,准备好坑日本的写法其实很简单,主要是用转镜头的写法。
德军在打赢克里木战役的时候,转镜头写日本在和美国打中途岛。
(山本五十六,也就是天皇赐姓后的丰臣五十六,此刻已经是日本军界的一面大旗,与东条英机势力平分秋色)
然后德军打赢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候,镜头转到日本航母上,丰臣五十六在倾斜的战列舰指挥室里,看着甲板上倒毙的水手,缓缓开口低吟道:“人间五十载,比之于天下,不过如梦似幻……”
然后就这样德国一步步走向胜利,而日本一步步走向失败。
最终东条英机疯狂要求战斗在最后一刻,结果被天皇和日本财阀抛弃,在陆军的默许下被造反的民众攻破首相官邸,最后被日本人“天诛国贼”。
渐渐的,德美中三国成为最大赢家,战后平分秋色。而中德关系在莱茵哈特(张承天)的努力下,一直处于联手一致对抗美国的良好状态。
伏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