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征途》第206章


……
除了军事上的改观,政治上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投入。
韩元清购买了很多粮草,当这些粮草都运送到位之后,他立刻就颁布了一项社会福利式的条例,但凡在光化军落户的老百姓,每户人家按照人口分派过冬的粮食。一个人口分两石,只是领受了粮草的人家,就不能再去粥场吃饭了。
一石对于十斗,一斗等于十二斤。一石就相当于一百二十斤。
普通人节省一点吃的话,一石米可以吃一个月到两个月的时间。而且每家每户按照人口分配的米,只要是满十二岁的人都按照成年人来分配,不满十二岁的则分一半。这十二岁的少年吃的当然要比正常人少,所以每个人分两石的粮草,最起码可以用度五个月以上。
这样以来,这笔粮食就可以顺利帮老百姓渡过冬季和春季,一直坚持到明年夏季。到了夏季的时候,或许官府还是可以再分配一些社会福利的粮草,帮老百姓一直坚持到秋收季节的到来。
老百姓们在听说了这个福利之后,都高兴不已,连连称赞韩元清是大大的好官。
韩元清正是要利用这个分配粮草的福利,逐渐关闭粥场。毕竟天气冷了,露天粥场运营比较困难。更重要的是一个市容问题,战争都过去大半年的时间了,光化军老百姓还在依靠粥场来过日子,这传出去的话,那光化军岂不是穷得太不像话了吗?
至于前阵子储备的过冬粮食以及山中野味,韩元清宣布全部充公。
这个消息引起了小小的波动,毕竟这些储备粮食是属于大伙公有的,是老百姓们齐心合力采集到手的。但是回头想想,韩元清也分了粮食给自己了,而且也是免费的,这差不多就是一个意思了,而且只会多不会少。
因此,老百姓们产生的这个波动很快又心安理得下去。
韩元清将储备粮食充公并非是自己要独吞,那么多粮食自己也吃不完,更何况独吞什么不好也不至于独吞这种东西,他现在又不是没钱。他让贸易部在关闭光化军十三个粥场后,就在这些位置设立官方菜市场,将那些储备粮食做为菜市场货物开始贩卖。当然,贩卖的价格都是以最低的价格。
第255章 扩军() 
开设官方菜市场的目的有三个。
韩元清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免费派发了粮草给这个老百姓,但是这些老百姓当中会有投机取巧之辈,将粮草转手炒卖、哄抬粮价。就算这些老百姓当中没有,很有可能外来的粮食奸商们,也会这么做。
利用官方菜市场出售的一些米、菜、肉等等商品,并非是为了赚那点店小钱,就是为了打击炒卖粮食的行为,从而起到稳定市价的作用。
这一点就是官方菜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
除此之外,利用官方菜市场的成立,恢复民生经济,促成市场的形成。在此之前的光化军是什么动没有,客栈只有一家,商店只有一个纺织厂,买衣服都还是贷款按揭的,几乎所有大工业都是官方设立的。现在有了一个菜市场,可以推动老百姓手中的货币开始流通,不至于有钱不知道该怎么花。
有钱不知道该怎么花,最终导致的就是货币失去了价值。
老百姓反正每天都有政府资助的粥场、粮食来维持生活,既然有钱也买不到东西,那还赚钱做什么呢?这样下去,人们之间就形成一种惰性。
最后一点,韩元清虽然分给老百姓粮食,但是老百姓不可能只吃米来过日子,总得有个配菜什么的东西吧。
……
这个福利仅仅只是一个开端。
韩元清还拟定了养老保险和社会低保两项福利,这两项福利与粮食福利一样,只受用于光化军落户的老百姓。当然,社会福利是保证老百姓生活的最低限度,而不是催生老百姓们坐吃山空的想法。
养老保险的实施方式,韩元清让民政部组织专门的人力,来进行登记和收纳工作。只要老百姓每个月交纳一百文钱,四十岁之后就不用再工作,四十岁之后每个月由政府发放五百文的养老金,直至受益人死亡。如果受益人死亡之前,养老金发放的金额不足交纳的金额,则剩余的金额全部退还给死者家属。
这个福利怎么看都不会亏,老百姓们自然都叫好不已。他们是相信韩元清的,自然不会担心政府会骗他们的钱什么的。
虽然看上去很划算,前二十年每个月付出100文,后二十年可以享受500文,而且就算人死了,没有享受到的剩余保险金还能退还给家人。多好的事情呀!但是韩元清其实还是黑了老百姓了。因为在二十一世纪,每个月养老保险交纳是一百多块,可是退休之后发放的金额是两千多块,那可是翻了二十多倍。
当然,二十一世纪和古代还是有很大不同的地方。
韩元清将老百姓提前交纳的每个月100文的保险金,全部用来进行官方投资。要知道这些钱早晚是要还给老百姓的,而且还要还500文,如果遇到某个老寿星活了一百多岁,那还得支付更多的养老金。这些钱可不能全部由政府来出,政府也没那么多闲钱可以用的。
所以前二十年收敛的养老金,全部用来钱生钱,这样才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些钱用来做什么,韩元清全部交给了民政部来支配,反正就只有一个目的,必须让这些钱二十年之内翻了十倍。
李小鱼自然不是搞财政的人才,不过她却没有退缩,反正还有二十年的时间,这些银子还是有很大的机会翻倍的。在接到韩元清这个命令之后,当天下午,她就在民政司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取名为民事财务部。
民事财务部专门负责针对民政的财务管理,也就是先前负责养老保险与低保统计的那些官员临时组成的新部门。李小鱼让李旭中来直辖这个部门,然后将所有收取了养老保险交给这个部门来经营。
至于社会最低保障制度,暂时还没有酝酿出来。
打算在明白开春之后再进行颁布和执行。因为社会最低保障制度实用性很广泛,而且在颁布之后也有一定风险,所以必须慎重的研究一番之后,再行定夺。
社会最低保障的大概内容,就是对于失业、孤儿、孤老等等没有劳动能力的人群每个发放一些政府补贴,来保证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只是现在要考虑的是两点,第一点就是这个低保制度会不会造成老百姓的懒惰,只肯去想方设法领取低保,而不肯努力劳动。第二点就是每个月发放的低保数量该是多少?毕竟低保的数量要能满足一个人最低限度的生活,这要根据物价来进行浮动。
正因为这个两个问题,所以这个制度暂时还无法健全。
不过当养老保险和低保制度的消息传出来之后,光化军老百姓们都感到很激动,毕竟这些福利是对老百姓起到了保障作用。
当这个消息传到了周边城镇之后,许多周边城镇的老百姓都纷纷迁徙来到了光化军。这些老百姓其实早就打听到了光化军的好了,除了土地分配,还有许许多多的工作机会,更是还有非常得人心的福利制度。
一开始的时候,对于这些人口流入到光化军来,韩元清并没有任何的担忧想法。
在他看来,现在自己正缺乏更多的人口,来稳定光化军日益增长的发展趋势。同时还指望着这些老百姓的到来,能为自己扩张军事兵力提供人力资源。
可是很快他就发现,这个问题似乎自己考虑的过于简单了。
一开始的一个月,每天只有三十、四十多老百姓迁入到了光化军来,并且主动来到官府登记造册,取得了光化军的户籍。虽然户籍制度在宋朝并没有严格执行,而且也不具备权威性,最严格最权威的朝代还是明朝时期。
但是自从韩元清不知不觉颁布了许多福利制度,并且规定这些福利制度只用于光化军本地老百姓之后,就在已经给户籍制度增加了一定的重量。
每天三十、四十多人到访,虽然民政司的官员在登记起来时有些够呛,但好歹还是忙得过来。而且对于这些老百姓租用的“官府用地”的分配,也还是足够充裕的。
可是进入了十二月份之后,人数就成几何倍数开始增长了。
襄阳府其他州郡的老百姓几乎就像是下雨时的蚂蚁似的,举家举租的向光化军这边迁徙。在他们眼里,光化军是最边境的城市,以前总觉得很危险,可是现在光化军有那么好的待遇,而且还有最一支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