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灵异现场》第91章


牟斡胝摺?br />
就讲故事这一方面来说,我不得不佩服老孙,当年这个故事要是由我来讲,不一定会讲出他那样的效果,现在若是再鹦鹉学舌地赘述出来,一来我也没有那个本事,二来,反倒失了故事的原汁原味。各位若是有兴趣,可以往前翻翻,在笔记(《跑腿人》)第二部分翡翠山庄中有完整的记述。
顺便提一句,老孙口中的古格遗址与现在阿里景区的古格遗址不是一回事,那片金土林直到现在还未被世人发觉,应该就是得益于奶奶山后,那处不知名的藏尸洞的庇佑。诸位若是读到那几章而诱发了到阿里“淘金”的念头,不如趁早打消。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大家都是聪明人,话不言尽,还望自行掂量。
不过,既然这里出现了古格银眼,又与我们师门的特殊符号息息相关,是否要亲自跑一趟西藏,就该列入考虑范围了。
诚如师姐所言,周易八卦并非我们师门独创,谙熟周易的人皆可用之。但我绝不相信世界上有这么巧的事,哪怕只有万分之一可能的联系,我也要亲自去看一看。
当然,我并未把这番决定说出来,一来为时尚早,二来,说句不好听的,能否从这里平平安安地走出去,还是个未知数,我不想再增加大家的心理负担。
众人也都被师弟的喊声吸引过来,四束50w疝气强光往大佛身上一打,登时将这尊神秘的佛像照得一清二楚。众人越看得清晰,越是感到动魄惊心。
我素来对这些神佛庙宇之类的事物不感冒,但看到这尊完整的古格银眼时,还是不由得肃然起敬,胸膛里犹如装了一百只战鼓,敲得心惊肉跳,震彻肺腑。
整个佛龛东西进深约六十米,南北宽四十余米,佛像通高一百二十余米,光头部的高度就占了四分之一;单手合十,盘腿安坐于双层莲花台之上,弯起的手臂到莲花台的距离约三十米,双层莲花台高三十五米。
从下往上抬头看,犹如瞻仰天神一般,双腿不自觉地开始发软,直想“噗通”一声往下跪。
细看之下,古格银眼头戴化佛宝冠,发髻呈波纹状,盘卧在头顶,外披裟帐;面部丰润,下颚消瘦,眉如剑梢,眼睛狭长,眼尾上吊。面部最明显的一处特征,是生有三目,一左一右各为一横吊目,额头正中为一纵目,三只眼睛皆炯炯有神,在手电光线的反射下晶莹锃亮,看着就跟真的一样,让人望而生畏。
古格银眼天生四臂,一臂于胸前合十,一臂安放于腿上,一臂向上高高举起,一臂弯于后腰,四臂各执法器,威严有序,各镇一方,透露着神圣与威武。
下盘双腿交叠,右腿盘放于左腿之上,端坐于兽座莲花宝台。脚上穿着过膝袈靴,上面刻有梵文,看上去简洁而流畅,但具体内容因为距离太远看不清楚。不过,即便能看得清,我们之中也没人认识梵文的,都是睁眼瞎,也就没有去较那个真儿。
底座的莲花宝台分上下双层,每层隔开四大格,上四格刻着兑、离、巽、坤四阴卦所对应的的神兽图形,獬豸、长尾鸡、重名鸟、夔牛,下四格为乾、震、坎、艮四阳卦所对应的神兽图形,驳马、青龙、巨豕、饕餮,刻画得逼真细腻,栩栩如生。所有的神兽都将头朝向古格银眼的方向,好像是在朝拜,形成一种众星捧月的格局。
整座佛像由于常年沉眠于地下,保存相对完好,身上部分部位虽然有风化的痕迹,但并不影响它整体的艺术价值,佛雕技艺仍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古格银眼的独特魅力并不仅限于此。
古格王朝素以精于冶炼和金银器制造而闻名,据说,当年阿里三围(公元4世纪至公元5世纪,象雄王国将地域划分为内中外三部分,合成阿里三围)以托林寺为主导的下属24座寺院的金属佛像与法器,都由金、银、铜等不同原料合炼而成,工艺精湛,通体全无接缝,浑若天成,其价值远远超过了纯金佛像。
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就是古格银眼,传说也只有古格才能制作出来,古格王朝一夜之间消失之后,古格银眼也跟着销声匿迹,所以尤为奇珍,长期以来,一直无人知晓为何物。直到一九九七年,考古学家在皮央遗址杜康大殿的考古发掘中,才揭开了“古格银眼”的千古面纱。
老孙整天跑江湖的,对这种稀世奇珍大有研究,据他说,三十年前,一只鸡蛋大的古格银眼就卖到了七位数的价格,那么三十年后,眼前这尊古格银眼,怎么说也得翻几番吧?
当然,我们也不会真拿它去卖,一来搬不动,二来也没有人出得起这个天价。所以说,这世界上最值钱的,叫“无价之宝”,但最不值钱的,也是“无价之宝”。(。)
第一百一十九章 女人的战争(上)() 
众人一时全都看得傻眼,半天才回过神儿。我跟师弟之前听老孙提起过,如今亲眼得见都还惊讶得半天说不出话,更何况是第一次见闻的老乔、师姐、阿梨了,脸上的表情更是风云变幻,大呼此为何物。
我便把我所了解到的古格王朝与古格银眼,简要跟大伙儿梳理了一下,大致就是:古格王朝是吐蕃王朝崩散之后,其中一部分王室成员建立起来的一个新的王朝,曾经繁盛了七百多年,人口最多时,多达十几万人。他们崇尚佛教文化,所以在建筑风格上都带有浓郁的佛教色彩。古格盛产黄金白银,他们用黄金白银的汁水做墨,书写经书,绘制壁画,奢华程度无以复加。其中最负盛名的,就是古格银眼,为古格独创,用金、银、铜等不同的原料合炼而成,通体找不到一条接缝,就跟自然形成的一样。再者就是壁画,古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所绘人物造型突出,用笔洗练,全面、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古格的社会风貌,非常具有参考研究价值。
只可惜,就是这样的一个泱泱大国,居然在十七世纪和拉达克的一次战役中全军覆没,十几万人突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至今还是一个世界未解之谜。
当然,这些都是我从资料以及老孙的讲述中概括出来的,难免有不完善和疏漏之处,但作为了解古格银眼的背景材料,已经足够了。
师弟听后,用手电来回晃着佛像的三只眼睛,感慨道:“古格银眼古格银眼……我说这一双半的眼睛珠子,怎么看起来闪闪发光,比宝石还亮,原来是响当当、明晃晃的银子啊!”
我斜了他一眼,知道这小子肯定又在动歪脑筋了,但在场这么多人,料他也不敢太放肆。
老乔捏着下巴,抖索了半天,才憋出一句话:“奇迹啊,真是奇迹啊……”此后就激动得再也说不出话了。
靠,这两个没出息的……我只好去找师姐商量,现在师姐已经知道了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我便直接问道:“师姐,你怎么看?”
师姐盯着古格银眼想了一下,说道:“这么庞大的地下工程,单凭个人之力,绝对不可能完成,他的身后,必定有一个实力雄厚的财团,源源不断地提供人、财、物资源。所以我推测,这个地下佛窟的设计者,一定是一个在当时社会非常有身份和地位的人,这是其一。其二,这个人生前虽然到过西藏,但对古格银眼显然并不了解,否则,断不会通身只用铜制,而非金、银、铜三者的混合材料,当然,也可能是因为经济条件有限,但这种情况很少见,既然决定要修,就一定会修得尽善尽美,好给后世人歌功颂德的机会。其三,是楼梯上的壁画,充满了中世纪欧洲典型的黑暗色彩,没有亲身经历或者亲眼见证过的人,是很难那么逼真地呈现出来。综上所述,我认为,从双子树开始,到通往黑云大地缝的旋转楼梯,再到这座地下万佛窟,其设计者其实是同一个人,而他的真实身份,就是在中世纪从欧洲逃往中国避难的传教士。他将地下万佛窟设计成了天堂的样子,赋予古格银眼救世主的角色,让死前作恶的人,死后能在这里赎罪、修行,从而使灵魂得到救赎,获得永生。”
“传教士?”阿梨说道,“如果是传教士,为何在选择救世主的时候,不用他们自己人,反而要用中国的神佛形象呢?这样的救赎还有用吗?耶稣能听到吗?”
师姐想了一下,解释道:“我猜测,可能是因为他在西藏见识过古格银眼之后,为它的形象感到震惊,再加上,他只身来到中国,想要完成这么一项庞大的工程,就必须要得到中国王室的资助和支持,因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