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强国梦》第755章


杂诤Q蟠蛳铝嘶 ?br />
知道了船只的情况,只要观察敌军的舰队就可以估算火炮数量和作战士兵的数量了。
………第572章完………
第573章:进军苏伊士() 
我们要回过头来追述一下,第五陆战师夺取苏伊士地区的过程。
按照大都督府的命令,纪元2191年,崇祯十三年的正月底,新年过完,特遣舰队就开始了进军红海。这次进军的最终的目标是占领西奈半岛及其两侧,使得西奈半岛成为中华的海外领地。
西奈半岛像一个倒置的等腰三角形,面积略大于台湾。其东侧为亚喀(ka)巴湾(这个名字听着别扭,像是骂人),西侧是苏伊士湾。半岛的南端(三角形的尖头)是山地,这可非常难得啊!在到处都是沙漠戈壁的地方,山地就是最好的地形了,再荒凉的山也会有水,有水就有植物。所以,西奈半岛上仅有的少量人迹就在其南端。除此之外,西奈半岛的绝大部分都是荒漠戈壁,那是生命的禁区。
将来,在他的西部沿海会有一个不大的油矿,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也就是说,除了战略作用西奈半岛没有什么价值。
古代国家的领土观念淡薄,这里土地贫瘠,寸草不生,气候恶劣,就是无人之地,中国国防军占领之,是不会引起异议的,也不会有那个国家来干预。
就像我们前文说的那样,红海还不是重要的航道,来往船只并不多。这个时代,有船的地方就会有海盗,所以派遣舰队在红海唯一要防范的就是海盗。
红海的出口就是亚丁湾,也就是现代闹索马里海盗最凶的地方,现代中国派出的打击海盗的海军编队就活动在亚丁湾一带。
按照大都督府给出的策略,首先要控制红海,那就要占领吉布提海峡,设立海军基地。建立了这个基地就把住了红海的大门,红海之中所有的海盗就都成了瓮中之鳖,剿灭他们就是个时间的问题了。
吉布提海峡的两岸还是有人烟的,由于地处偏僻又荒凉,又不是主要的航道,这里的人烟稀少,他们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特遣舰队选择地点,驱逐土著居民,占领不大的地盘,建立基地,还是容易的。派遣舰队选择最好的位置,最好的水源条件,建海港、建基地。
按预定的策略,要占领苏伊士湾顶端的苏伊士城,苏伊士城是现代的名称,现在这里就是一个码头,只有几百人,像个村落,连个小镇都算不上。其原因就是土地太贫瘠,缺少重要的水源,人的饮用水都缺乏,养活不了太多的人。
毕竟是里是这一地区几个国家(埃及等)通向印度洋的通道,有船只往来,需要码头,否则,这里根本就不适合人类居住。
这种几乎不设防的小集镇,国防军的大军到来,就顺利的占领了。因为此地要长期占领,所以对于原住民就采取了驱赶的政策,这里有限的生存资源要留给中国的移民。第一条是垄断这里的码头,对于有财产(码头、库房、店铺、住宅之类)的则折价强制收买。中国人控制垄断了码头,当地人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活来源,他们必然会离开。国防军则很人性的赞助遣散迁移费用,给他们银子和食品,让他们迁移。随后国防军就会从锡兰等地招募移民,占据这里。
对于本地人,国防军唯一需要的就是招募几名通事(翻译)兼向导,加入到国防军中。
到此,国防军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到了三月,国防军留下一团二营留守苏伊士城,陆战第二团从苏伊士城出发,向北进军。这一次的出行就辛苦了。他们不能携带过多的马匹,因为马匹的草料都要携带,沿途都是不毛之地,没有牧草,带都少马就要带多少草料,还有更要命的饮水问题。
这种环境中汽车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但是要修好公路才行。原本朱万化对于在这里使用汽车有一些顾虑,原因是这里太靠近欧洲了,担心先进的技术会刺激欧洲的工业技术进步。但是,细想一想,在波斯湾、印度洋,中国的蒸汽机轮船到处开,欧洲人早就知道了,汽车是公众交通工具,那是无法捂着盖着保密的,迟早会泄露。苏伊士地区使用马匹、骆驼都需要草料,这里太需要汽车了,因此也就不必过于拘谨,该用还要用。公路修好就使用汽车。
进军的道路还是有的,本地阿拉伯人主要使用骆驼,运输苏伊士码头到埃及之间的货物,因此,国防军也买了一些骆驼,由向导带路行进。一路上没有山,都是沙石地面,马车也可以勉强行走。
苏伊士城就是建在河口的,他们进军路线也是沿着这条苏伊士河行进的,但是,河里的水不可靠,下雨则有水,天不下雨,河道就干枯。他们携带着打井的设备,一边进军,一边寻找可以打井的地点,向导也可以协助寻找水源。能够打井出水,则此地就是运输的中间站,就要设置临时的站点,建防御的设施,立桩立碑,起个地名,留下驻军,这就是占领区的据点了。
途中他们还遇到了两处湖泊,有的湖泊还很大,但是湖水是咸的,像海水一样,是不能饮用的。
从苏伊士城起,北进四百里,国防军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一边行进,一边设立交通站。四月底,终于到达了地中海的沿岸城市——塞得港。直到这里才见到人烟。塞得港是比苏伊士大一些的码头,这里是地中海沿岸了,码头也更大更繁忙,还有一座城。
塞得港就是朱万化所告诫的,是埃及王国领地的边沿,国防军必须占领这里取得地中海的出海口,因此,也是国防军预定的要与埃及王国发生冲突的地方。这个地方是躲不开的,西奈半岛很荒凉,但是沿着地中海的这条线却是一连串的小城镇,像是一条沿海的走廊,不选择塞得港,也要选择别的港口,总要有个出海口嘛。
塞得港及周边地区有水、有植被、有树木,有耕地,这一地区方圆七八十里。作为中国的一个占领区,也要有一个适于人类居住的城池,需要种植一些农作物,至少要种植蔬菜,这是最低限度的。否则人口都不好安置。
与苏伊士城不同,塞得港有一座城池,国防军来的突然,埃及人没有准备,显得很慌乱,赶紧关闭城门进行防御。
埃及的城池结构类似于西方的菱堡,城门建筑是伊斯兰风格的尖顶。据向导介绍,此城没有瓮城,这应该是实情,因为城池很小。
到达塞得港的这支国防军部队,是陆战第五师的二团一营、二营。他们也没有战前的喊话劝降,因为埃及人不了解国防军,劝降是徒劳的。所以他们到达后,立即组织进攻。还是用习惯的攻城办法,部队从东部逼近城墙,摆开阵势就开炮轰击。
出征海外的部队,人数少,装备就要好,各种武器齐全。
两门20直射炮连续几炮,城门就打飞了,成了粉碎的木片,从城门看过去的确没有瓮城。
然后就是迫击炮对城墙、城内随意的炮击,东一炮西一炮的打,目的还是恐吓埃及人撤离。国防军并不想激烈的交战,埃及人将来还是邻居,不能杀戮太重,也是为了避免仇恨。
埃及接近西方,火炮、火枪肯定是有的,国防军远远的开炮也是不给他们还击的机会。这种炮击,埃及人光挨打不能还手,所以用不了多少时间其他的城门就打开了,城里的人开始溃逃、国防军继续炮击,也不急于进城。
就这样,国防军用消耗一批炮弹的代价,拿下了塞得港。城中还有不少本地阿拉伯人,通过他们就联络了埃及王国的官员。表明身份,说明来意:
“我们是中华帝国的国防军,来此是为了建立维护交通线,塞得港我军必须占领。为了表示友好,我中国愿意用1000公斤白银(合三万多两)的代价,买下塞得港及其周围的土地,作为我们的立足之地。希望我们双方能够和平相处,做好邻居。”
这是打一巴掌给个甜枣,占领了城池,达到了目的,希望到此为止不要由此引发战争。
埃及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庸,但是也是地区的大国,不是一句话就能罢战的。他们当然会出兵力图收复城池,可是打了几次,都是大败而回,他们连塞得港的城墙都看不到,就给打回去了,当然,每一次,国防军都会手下留情,击退即可,从不追击。有了这几次的教训,他们不敢打了。
之所以防守顺利是这里的地形特点造成的,塞得港这里已经是尼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