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东汉》第588章


付麟的兵马,本来就是精锐,所以,他们并没有任何人质疑主将魏延的命令。
而魏延,本身就是将才,他又受付麟的知遇之恩,所以,现在魏延,他满脑子都是怎么报效付麟。
至于这个汪学朋,是个什么鬼,是个什么东西,我们之前都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费笔墨了,总之,汪学朋就是这东汉万千败类之一。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好在,付麟现在的实力非凡,他手下的骑兵和马匹并不缺乏,而魏延的任务最为艰巨,所以,付麟交给魏延的一万精锐,那可都是骑兵。
这也是,魏延敢于立即下令,奔袭平城的主要原因,我们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魏延一声令下,众兵马,也包括魏延,都是上马急速前进,他们都是吃喝在马上,除了魏延让兵马,方便的时候,才会让大家休息两刻钟。
一日一夜之后,魏延率领着一万精锐,就来到了平城城外的一处山林之中。
而此时正是夜深人静之时,魏延一看自己手下的兵马,都是累的不成样子,就连他自己也是满身大汗。
于是,魏延就让大家,都抓紧时间,吃一些干粮,并且原地休息一个时辰,不要小瞧这一个时辰,作为一只训练有素的兵马来说,在大军急行军之后,休息一个时辰,在吃喝一些东西,他们的体力就能够恢复六七层,这样,大军才有再战之力。
否则,魏延的一万兵马,就不是精锐,而是变成疲军了,果然,一个时辰之后,魏延手下的兵马,又恢复了生机。
魏延,先是抬头看了看,寂静无声的平城县城,魏延没有犹豫,他直接,挑选出,五百精锐,由他魏延亲自带队突袭平城。
而魏延这种突袭城池的方法,也都是付麟治下,军事学院,和付麟亲自交给这些将领的。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魏延让兵马尽量不发出任何声音,但是,要是离得近的话,还是能够听见兵马的脚步之声。
魏延亲自率领着五百精锐,渡过护城河,来到城下之后,他们用飞爪爬上了城墙,魏延就这么轻松的打开了城门。
魏延之所以,能够轻松打开城门,也有汪学朋的原因,废物就是废物,往往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个人把经历都用到了别的地方,在某一方面,他的能力就会很弱。
而这个汪学朋,他是平城的县令,可是他把自己所有的经历,都用在了吃喝玩乐,和怎么巴结权贵,从而让自己上位这方面了,所以,汪学朋,在平城县的治理和兵马上面,则是差的太多了。
接着,魏延带人打开了城门,就把兵马放进了城里,时间不大,魏延就控制了整个平城,甚至县府都在魏延的控制之下了。
接下来,魏延自然要先把县府给控制起来,特别是汪学朋和汪家之人,都不能放过,至少要把他们给控制起来,不能让魏延的守城计划泡汤了。
“弟兄们,都给我冲进县府之中,投降者免死,否则,格杀勿论!”魏延不愧为铁血武将,他还真有一些手腕。
第744章 郭图()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挞挞挞!挞挞挞!挞挞挞!
跟着魏延,包围县府的兵马,他们在得到了魏延的命令之后,都是向县府之中冲去。
事情说到了这里,我们也需要,再说一说,这个平城的县令,汪学朋,是不是,真的像斥候所说的一样,要投靠袁绍呢?
至于,汪学朋的人性,我们早就说过,这里就不重复了,而汪学朋要投靠袁绍的事情,还真的不是假的。
而今天,汪学朋,刚刚和袁绍的使者,谈好了投降的细节,他和那名使者,刚刚谈好,就吃饱喝足了,刚想一人抱着一个侍女做坏事的时候。
他们就听见,从县府之外,甚至是整个平城,都传来了喊杀之声,而这种声音,自然是魏延夜袭平城的声音。
而这个袁绍的使者不是别人,他正是袁绍手下的谋士郭图,郭图生于年不详,卒于公元205年,字公则,颍川人。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谋士。
官渡之战时力主趁机偷袭曹营,在此计失败后为免于责罚而归罪于率军偷袭曹营的张郃、高览,致使二人背袁投曹。袁绍死后为其长子袁谭效力,于公元205年和袁谭一同被曹操所杀。
郭图早期为颍川太守阴修部下计吏,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辛评、荀谌、高干、张导及郭图共同说服韩馥出让冀州牧予袁绍,郭图受邀成为袁绍谋士。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冬天,汉献帝在曹阳被李傕、郭汜等人追逼,沮授劝说袁绍:将军世代担任朝廷宰相,历代以忠义辅助国家。现在天子四处流离,宗庙被破坏,但观察各州郡,虽然外表打着义兵的招牌,内心实际打对方的主意,就没有忧虑关注国家为百姓着想的意思。
而且冀州城大体平定,军队强大,士人归附,去西边迎接皇上,将邺县作为皇宫,挟制天子而号令诸侯,畜养兵马来讨伐不向王庭朝拜的人,有谁能够抵御呢?袁绍准备听从沮授的计策。郭图和淳于琼阻止说:汉朝王室衰败,为时很久了。
现在想振兴王室,不也太难了吗?再说,英雄同时兴起,各自占领州郡,联合聚集徒众,动辄有上万人,这正像秦朝失去帝位,先得到的人成为天子。现在接来天子,动不动就要上书奏闻皇上,服从则权力太小,不服从则违抗皇命,这不是一种好办法。
沮授说:现在接来天子,在道义上是合理的,在时机上是合宜的。如果不早决定,必定有其他人先去迎接。权变不可失去时机,成功不可嫌其快速,希望您考虑。汉献帝的登基本来不合袁绍的意愿,所以袁绍没有采纳。
但据三国志记载,郭图劝说袁绍迎奉汉献帝,袁绍不从。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袁绍消灭公孙瓒,吞并四个州的地盘,拥有几十万军队,于是挑选出十万精兵、一万骑兵,准备攻打许都,沮授说:近来攻打公孙瓒,出兵长达一年,百姓疲惫穷困,仓库没有积余,赋税劳役正多,这是国家使人深为担忧的事情。
最好先派使者向天子进献俘虏和战利品,致力于农耕,使人马得到休息。若是不能通达天子,就上奏说曹操阻隔我通达天子的路径,而后进兵驻守黎阳,逐步经营黄河南面,多造船只,整修器械,分派精良骑兵,抄掠对方的边境地区,使其不得安宁,而我得到安逸。这样就可安坐而定天下。
郭图、审配说:兵书上的方法,比敌人多十倍就将其包围,比敌人多五倍就进攻敌人,力量相当就可以交战。眼下凭藉明公的神明威武,会合河朔地区强大的军队,用来讨伐曹操,其势易如反掌。现在不及时攻取,将来就难对付了。
沮授说:消除祸乱,诛除强暴,这是符合道义的军队;仗恃人多,凭藉强大,这称为骄傲的军队。仁义的军队没有敌手,骄傲的军队先就灭亡。曹操拥戴迎接天子,在许都建造皇宫。
现在发动全部兵力南攻曹操,就违背了义。而且克敌制胜在于谋略,不在于力量的强弱。曹操法令已经施行,士兵精强干练,不是公孙瓒那种等着被包围的人。现在丢弃万分安全的谋略,发动没有正当理由的军队,我私下为您感到恐惧。
郭图等人说:周武王讨伐商纣,不算不义;况且派兵攻打曹操,还怕找不出理由!再说,主公的部队精强勇猛,将领士兵都想着奋力,如果不抓住时机早早决定大业,就成了人们所说的上天赐给而不去获得,反而受到上天的谴责。
这是越国所以称霸,吴国所以灭亡的原因。监军的办法,在于坚持稳妥,而不是根据形势把握时机的权宜之计。
袁绍采纳郭图的意见。郭图等人借此机会说沮授的坏话:沮授监管内外,威权震动三军,如果他逐渐强盛,用什么办法控制他呢?臣下与君主权力一样,国家就灭亡,这是黄石书中所忌讳的。
再说,统率外面军队的人,不宜参预内政。袁绍于是将沮授统管的职权分为三个都督,让沮授和郭图、淳于琼每人主管一军,但未来得及实行。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郭图、淳于琼与颜良攻白马,遭曹操轻兵掩袭,仓猝逆战,主将颜良被斩,军队遂溃败。接着袁绍亲帅大军渡过黄河,在延津的南面构筑了营垒。
沮授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