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宋末》第249章


紧闭。城中正有二万人马,去得着三五千人,于守城无碍。即便耶律大石回军攻杀,我军只往北而逃,不可逃回城内。城门不开,亦勿用担心耶律大石乘机偷城。”
然则萧干此人虽然残暴,却远远称不上枭雄。所谓见小利而忘命,遇大事而惜身,说得正是这种人物。
当初这货未曾掌得大权,只因义子之死,便敢起大军报复。如今大权在手,正如暴富的叫花子一般,这货反而处处小心翼翼起来,这也怕,那也怕!
听得阿古哲此语,萧干只犹豫再三,到底不敢遣兵出城。
阿古哲无奈,乃喟然长叹:“今日纵得耶律大石西去,只恐他日我等当死于此人之手!”
萧干闻言不喜!只阿古哲这才新近用事,萧干勉强忍耐了下来。
待到耶律大石既去,阿古哲复献策于萧干案前,以私通宋人为借口,将李处温等文臣尽皆斩首,复以亲近萧干之文官代之。
自此析津府权势悉数归于萧干!
又过得数日,便有士卒来报,蓟州之地十万奚兵已经征召完成,唯有摄政王未曾遣得大将前去,众人便公推摄政王外甥乙室八斤为将。
萧干闻言大喜,便使王猛北上,与乙室八斤各统领五万新兵。
且以蓟州为界,使乙室八斤清剿东面景州、滦州、平州等地盗贼;王猛领大军自檀州缓缓而下,自北而南清剿各州盗贼。至于析津府大军,犹自未肯轻出。
阿古哲闻听此令,又急忙入见,便开口道:“大王,此事万万不可!下官所忧心者,非在内贼,乃在外患!”
萧干便开口道:“外患者为谁?”
阿古哲便开口道:“北面金人!西面耶律大石!南面宋人!”
萧干便开口道:“若依参赞之意,又当如何行事?”
阿古哲便开口道:“自是以精锐火速占据居庸关,以防金人、耶律大石东来,复以大军南下,早日驱赶得宋人南去,且攻入宋境,以夺取粮米。”
萧干便冷笑道:“参赞不闻攘外必先安内乎?”
阿古哲便开口道:“攘外必先安内,此乃至理。然则诸事亦有轻重缓急之分!析津府内盗贼虽众,奈何群龙无首,又素无大志!如今大王有得大军在手,便可遣人前往招抚,使之为我所用。彼等之所为落草为寇者,但为衣食而已,若得大王招揽,便已无衣食之忧!复惧大王大军之威,自然闻风而降。”
萧干便冷笑道:“只如今朝廷势穷,若是招降彼等,又如何有许多粮米养之!”
阿古哲便开口劝道:“正为朝廷势穷,大王若要立国,便得北和金人,南侵宋国。金人势大,非我能敌,自当遣使求和。宋人觊觎南京道已久,必不肯于我等议和,故此自当北和金人,南侵宋国。至于粮米倒是无妨!南京道粮米奇缺,宋人却又是富庶无比,如此自当招抚得盗贼之余,且驱之南下攻打宋国。彼等为求粮米活命,便不得不下死力。且辽国衰落,如今金人心腹之患便成了宋人,眼见着辽国伐宋,金国必定乐见其成。”
停得一停,阿古哲复劝道:“析津府盗贼四起,正缘粮米奇缺之故。一日不得许多粮米,则析津府盗贼一日不得平复。且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大王若以武力平定盗贼,下官只恐盗贼越杀越多。”
萧干闻言不喜,便开口道:“于本王而言,自当早日掌控南京道诸地。若行招抚之事,必然颇费时日。且如今本王有得十万大军在手,南京道内岂有对手?以武力平复之,旬日可定。”
阿古哲无语,过得良久,便又开口劝道:“虽则如此,还请大王早日遣兵固守居庸关!以防耶律大石复至,以防金人入侵!”
萧干又是冷笑道:“参赞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王所以空出榆关、居庸关者,一则欲要迫使境内盗贼由此地逃出,二来也是要引诱得天祚帝东来。若果然遣得大军固守居庸关,天祚帝又岂肯东来?”
阿古哲闻言大惊,便开口问道:“天祚帝乃金人死仇,若得天祚帝东来,只恐金人必至。如此辽国基业,不复为大王所有矣!”
萧干只是冷笑不已。
阿古哲见状心知有异,稍一沉吟,便已经醒悟了过来,于是压低声音开口道:“大王可是欲要诱捕天祚帝,暗中献于金人以换取议和?”
见得心思为阿古哲猜破,萧干却不肯承认,反而掩饰道:“参赞休得胡言!本王乃天祚帝跟前不二之臣,此次天祚帝既出,金人必然引兵南下。天子蒙尘,本王自当迎入析津府,庶几不负本王忠君之心。”
你若果然忠心天祚帝,便不当固守析津府,要么早早迎接天祚帝东来,要么引大军西去护卫天祚帝。
阿古哲闻言心凉了半截!自己既然为摄政王谋主,未曾料得摄政王不肯将心腹之事托付不说,反倒欲要欺瞒自己。
虽则如此,阿古哲犹自劝道:“大王,此事万万不可!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金人用兵已久,兵力已疲,正当休养生息,只需我等遣兵守得居庸关,金人必不肯下死力攻打。复见得我等伐宋,金人必定乐见其成,不肯为难我等。若是放开居庸关,诱捕天祚帝以献,此举不过画蛇添足而已。且一旦事泄,有得耶律大石亦或宋人出手,助得天祚帝逃出我等掌握,到时候我等又将何人献于金人?此事金人又如何肯信?只恐必定弄假成真,我等死无葬身之地!此事太过弄险,万不可轻为,伏请大王细思之。”
萧干终不听!
23
第294章 各怀鬼胎() 
却说天祚帝当初听闻得耶律大石大败宋人,辽国其势复振,顿时便胆气豪壮起来,便欲要鼓起余勇,同金人一决生死。
待到出得夹阴山来,天祚帝便传令四方,命天下忠于辽国之兵马齐齐来聚。
为了此事,即便耶律大石遣韩洙送来天赐帝传位于秦王定的遗命,天祚帝也难得地忍耐了一回,将此文书留中不发,虽未赞成,却也不曾公开反对此事。
稍后,耶律大石复遣人送来天赐帝第二道遗命,乃立萧后为明德太后,辅助秦王定掌控朝政,又命耶律大石为枢密使,替秦王定掌控天下兵马。
天祚帝既然面对天赐帝第一道遗命未曾反对,自是无法开口反对第二道,便照样留中不发。
文书留中不发,本身也表示了一种态度,当下便有许多幸进之徒缠绕于秦王定身边。
即便秦王定,胆子也一日一日的壮了起来,时时刻刻便以储君自居。
耶律达鲁既已得罪与秦王定,自然是欲要一棍子拍死,便乘机于天祚帝跟前进献谗言。
天祚帝倒是不惧!此事却也不用担心,且让这逆子嚣张几日,借机引得萧后同耶律大石前来。
若得二人果至,大军齐聚,自己只需弄死秦王定,二人无主可从,便只得落入自己掌控之中。
萧后的美名,天祚帝可是闻名已久!
逆贼耶律淳当日于自己面前服下宫中秘药,之后数十年间亦无子嗣,如此说来自是不能人道。只恐萧后这美人还是完璧。
若果此女能讨自己欢心,自己又何妨弄假成真,将萧后这伪后立为真后!说不得便是一段流传千古的美事!
且耶律大石之所以忠心逆贼耶律淳者,无非是其中有萧后这层关系罢了!若果自己立萧后为后,再稍稍以官位笼络得耶律大石,要招揽得此人不难!
待到闻听得耶律大石已领军西来,天祚帝自是大喜,复遣人前往析津府火速招揽萧干领大军前来。
萧干又如何肯听命!
却也不肯明者抗旨,只言自己忧心陛下兵力不足,正欲要于奚人之中发十万士卒,连同自己麾下总计十三万余人前来陛下麾下听命!
唯有召集新兵颇费时日,还请陛下耐心等候数日。
只这货一边如此忽悠天祚帝,另外一头却又接二连三派出快马前往金人处告密,催促金人早日南下。
到得此时,天祚帝犹自未觉萧干异样,只想着若得萧干麾下十三万人马,再有得耶律大石麾下五万,自己再零零碎碎招揽得数万人马,如此兵马便不下二十万。
到时候便可诈称五十万大军,北上同金人一决生死。若果然能败得金人,复有得四京之地散落之辽卒峰起作乱,如此要破灭得金国自是不难。
当日金人以数年之功,便占据得自己的四京之地。如今自己也只需一战破得金人,便能夺回四京之地。
果然如北院大王所言,自己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