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苍天》第243章


“快哉!”典韦哈哈一笑,两支青龙戟交错,杀了上来。
那边祝奥却朝骑兵领头将领道:“荀中郎,射杀了这些胡兵,我等速速去援助大兄。围杀董卓。”
那将领点了点头,正是中郎将荀棐,此次被姬平从上党调来,他手下的骑兵都是原来的北军射声营射声士发展而来,箭术精湛。
至于骑兵之后的烟尘是扬起来的,以壮声势,再后面那些步兵人影却是猛虎营这段时间在右扶风收的喽啰,也是用来壮声势的。
……
岐山之中,董卓领着一百多羌胡兵惶惶逃往郿县方向,沿途收拢大道两旁的仪仗兵。人马不断增加。
长史刘艾等一众官吏,已经有不少人落在后面道上,哭天抢地却难以跟上。至于那些陪伴董卓的婢女,早就被丢在迎亲台了。
董卓死命的鞭着马,满是横肉的脸上杀气毕露,心中的愤恨和怒火无以复加,他自中平六年进入雒阳掌权以来,位极人臣,荣贵无上,满朝文武生死只在他一念之间。却何曾如此屈辱惶惶的逃跑过!
除了在那个废帝那里吃过几次大亏……
不知怎的,疾驰中,董卓恍惚之间突然想起了那个废帝,那个让他几次险些身死的废帝。
如今的雒阳皇宫东临阁。早已化作灰烬,但董卓忘不了,那一次,那个貌似懦弱无能的废帝反挟了他,喂他喝下了半杯鸩酒,若非吕布带了一些解毒药。他那次就被毒死了。
如今的大河早已冰解,但董卓忘不了,在那个冰面上,他从河内凯旋而归时,那个戴着面具的伪王,令他身中三箭,若非吕布相救,他早已被攒射成刺猬。
如今的邙山刚刚发出青翠,林木还没有那么葱郁,但董卓忘不了,在那里,他险些再一次被攒射成刺猬。
他又想起了刚入雒阳时,带着三千骑兵连夜赶往北邙迎驾,却在半道被伏击,还有在毒杀何后那一夜的凶险……
他想到了那个“吕布齿黑”的笑料,还有那个“使天下有本初在,董卓老妪何足道哉”的嘲讽,几次攻打河东损兵折将的下场……
他忽然又想起了废帝之前,他同那个看似懦弱的少帝赶往崇德殿的途中,那个少年淡淡的讥讽,如同还响在耳边:肿卿,你想做霍光、伊尹,名传万世?还是想效法王莽,取而代之?不过现实和理想总是有很大差距的,那帮士人未必把你放在眼里,或许,真正让天下大乱的反倒是肿卿。
他想起了自己当初的回答,是何等的踌躇满志:本公如今掌控天下精兵,湟中义从战无不胜,又折节下交,笼络天下士人,他们岂敢有二心?待本公为党人平反之后,天下大治,只在指掌耳!小儿便拭目以待吧。
拭目以待……
董卓早就知道,弘农王就是那个“苍天未死”,就是神武王,就是河东王,但数次攻打河东,河东却稳如泰山,关羽诸将军中无人能敌,河东就像一根刺横在他喉咙上,却怎么也拔不出来。就像自己当初说出的那句“拭目以待”,直至如今还梗在喉咙里吐不出来。
马背上,董卓神情愈发恍惚,从山道上拐过一个弯,突然身边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
“敌袭!”
随即是弩箭从两边飞射出来,身边一个个亲卫不断倒下。
董卓大口喘着气,仿佛还沉浸在回忆中没有苏醒,仿佛又身处大河冰面上,身处邙山之中,他仓皇的逃窜着,前方的山道却显得有些拥挤,似乎被堵住了……
这是怎么回事?董卓恍恍惚惚还没回过神来,身边的领军校尉却猛地拉住他,急声道:“太师!太师!快逃!”
一阵钻心的疼痛猛然从臂膀上传来,董卓神智这才倏然醒来,却发现自己早就被围起来了,又粗又肥的胳膊上正中了一箭,被穿了个通透,鲜血正不断流下来。
这是怎么回事?
董卓悚然一惊,回顾左右,却发现地上到处都是尸体,他的一百多个亲卫连同那些沿途收拢的仪仗兵几乎没剩下几个了,此刻都是战战索索。四面围困他们的人,或手持劲弩,或手持弓箭,还有持双戟的……都是身着布衣,但久经沙场的董卓可以清楚地感受那这些人身上的煞气,这些人都是上过战场的,而且不止一次。
这时,人群分开,一个带着狰狞青铜面具的骑马缓缓而来,他的身侧二十余人紧紧护卫。
第二百四十七章 凤鸣岐山(二)() 
那张狰狞的青铜面具映入眼帘,董卓肥硕的身子一软,从马上跌了下来。
姬平缓缓走到董卓跟前,早有四个星宿卫冲上前,摘了董卓身上的一切兵器,将他捆缚起来。
姬平看着董卓,神色复杂。
从他中平六年来到这个时代,董卓的阴云就开始笼罩在他头上,让他在皇宫中压抑的喘不过气来,让他从一个带着几分忧郁、夹杂着原本刘辩优柔懦弱的文青,变的成熟了,变得坚定了,变得更加理智了,变成了如今的他。
董卓废掉了他的帝位,险些逼死他的母亲,纵横跋扈,残害无数无辜,如今也要伏法了。
姬平摘掉面具,看着董卓眼中露出惊愕而又仿佛在意料之中的神色,他淡淡的道:“肿卿,更肿了。”
“肿卿”曾是少年姬平发泄心中不满的幼稚言辞,但无可否认的是,曾经体魄健壮、力气过人、驰骋沙场、能左右驰射的董卓,不过两年的时间,已经胖的不可救药,几乎成了一个圆球,能骑上马逃这么远,已经让姬平很佩服了。
“赫赫……陛……陛下……”
董卓头发披散,他心知此次落到姬平手中已是必死无疑,脸颊剧烈抽搐着,嗓子里发出沙哑的声音:“真好手段,想不到老夫也有今日,莫非天意乎?赫……赫赫赫赫!”
姬平看着貌似癫狂的董卓,没有说话。
两年前,踌躇满志的董卓入京,姬平这个天子的生死,董卓一言决之。
两年后,董卓狼狈的跌倒在姬平的身前,生死由他掌控。
“赫赫……”
董卓突然仰天大笑,这个军阀终于露出了他粗猛自傲的一面,没有求饶,此时眼里也没有了对死的畏惧。
“老夫此生。废立天子,横扫关东,执掌天下权柄,享尽富贵荣华。顺者昌,逆者亡,抄家灭族,令天下人震怖!当可名传万世,赫赫……快哉!……赫赫……快哉!”
姬平面无表情。无论董卓死前是否无畏或悔过,与他的残暴恶行相比,都是不值一提。
铿!
他拔出腰间长剑,手一抬,寒光闪过。
隐约间传来一声咔嚓的响声,董卓脖子间多了一道红线,嘴里犹自发出赫赫的笑声,仿如夜枭。
唳!岐山上空,金雕盘旋着,一声长鸣。
董卓脑袋飞落。恍惚间仿佛听到了凤鸣声……凤鸣岐山。
一千多年前,凤鸣岐山,商亡周兴。
如今凤鸣岐山,却象征着谁的衰落,谁的兴起?
鲜血染红了董卓掉落的头颅,那双睁大的双目,难以闭合。
至此,带领凉州羌胡兵横行一时,烧杀抢掠,给大汉和百姓带来严酷灾难的董卓。身死。
姬平还剑入鞘,带上青铜面具,声音也有些沙哑。
“将他的头颅和躯体送予吕奉先。”
让董卓死的这么利索,在别人看来。已经是心慈手软了,但姬平一向心怀坦荡,纵然深恨,也不是那种喜欢折磨人的变态,他的目光放在前方。
董卓死了,郿坞还在。
那里有足供千人三十年食用的粮食。有无数的金钱和布帛,墙壁坚固高厚如长安城。正如董卓所说: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
郿坞不能便宜了别人,何况如今还有左将军董旻在其中,他也是姬平的目标之一。
须臾,一支骑兵从岐山奔出,挂着董卓的旗号,直奔郿县。
沿途站岗的仪仗兵看到马上骑兵皆身披红袍,不由恭敬行礼,这些仪仗兵都是董卓新招募的士兵,也不敢多有询问,哪里知道道上奔驰的这支骑兵,早已不是他们所认为的董卓亲卫。
……
转眼就是四月初五傍晚,微风清冷,繁星满天,西面天空挂着一弯峨眉月。
郿县东北,远远望去,高耸的郿坞里灯火通明,四面结彩,热闹非凡。
一身大红描金锦袍的左将军董旻忙碌着指挥军士和下人布置郿坞,按照日期算,明日就是兄长董卓迎亲归来,郿坞里今夜就要做好一应准备。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