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辽东铁骑》第335章


霍羽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而后示意黄忠继续。
“按照郭军师的部署,吾部故意让出许昌,引曹操分兵。从结果上来说,战略意图已经达到。”黄忠顿了顿而后继续言道:“只不过,司马懿此人小心谨慎,目前没有可趁之机!”
“占就占吧,如果不能让孟德兄安心备战,本侯怕是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其实,早在许昌被曹操占领之前,霍羽就曾幻想着与其在官渡决战。作为后世来的他,官渡之战的含义自然清楚。
只可惜,霍羽不是袁绍,知道后世历史的他正在思索着如何在官渡一战而定中原。重蹈袁绍覆辙的事,霍羽可不希望发生在自己的身上。
“嘉,参见主公!”就在二人激烈商讨之时,郭嘉这小子总算出现了。
“好你个郭奉孝,又在那里吃花酒?”
“呃,嘉刚刚从许昌返回,听闻主公抵达,即刻沐浴更衣而来!”
郭嘉说的是实情,曹操手下突然冒出一个司马懿,让其感觉到了一阵压力。别的不说,这司马懿的统兵之能绝对算的上是佼佼者。
许昌再其布防之下滴水不漏,说的再夸张点,连一只苍蝇都飞不出来,对此郭嘉赶到了一阵头疼。
头疼归头疼,郭嘉还是给曹操上了一剂眼药,而此刻远在陈留的曹操正在为荀彧之事发愁!
荀彧此人,那绝对是汉室的忠实者之一,当初正是看重了曹操有能力辅佐汉室方才效力。当初献帝死于乱军之中,天下间谣言纷飞,曹操便是主要祸首之一。
原本已经平息了许久的谣言,最近又在整个兖州疯传。尤其是曹操在得知霍羽的核心幕僚之一的郭嘉,已经数次书信于荀彧。
这样的局面,怎能不让曹操生疑?更何况幽州还有个荀攸。
面对无孔不入的暗羽卫,曹操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谣言四起的这段时间里,荀彧的心中多少有些不悦,更何况,郭嘉、荀攸的联名书信,更是让荀彧一时难以决断。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曹操本就是个多疑之人,荀彧有此表现也不得不防。只不过,曹操千算万算,没有料到郭嘉竟然施展了苦肉计。
就在霍羽抵达陈县的当夜,商议完大事的郭嘉在返回住所的路途中遭到了刺杀,虽然性命无忧,但也惊了霍羽一身冷汗。
一切的线索全部指向曹操,让头脑有些发热的霍羽下定了决心优先解决曹操。再一统北方之后继而南下荆州与江东。
实际上霍羽一直认为,柿子要捏软的。荆州刘表的优先级最高,可根据郭嘉自己的分析,若是不及早除掉曹操,日后定然后患无穷。
因此在说服了戏志才等人之后,郭嘉才有了此次豫州之行。阴差阳错之下,郭嘉原本以为时机已成,但结果却是霍羽选择了结盟吕布。
迫不得已,郭嘉只得按愿计划行之!兵行险招,这可是郭嘉一贯作风,不过这一次他算计的可是自家主公。
一怒之下的霍羽,一路狂奔,经过青州时,劈头盖脸的痛斥了关羽一顿,而后全速返回蓟县。
蓟县侯府内,霍羽将祝融介绍给后院诸位夫人后,便阴沉着脸返回了议事厅,在哪里一众幽州文武重臣正在等待着他的到来。
“参见主公!”当霍羽的身影出现之时,众人起身拜道。
眼见在文官武将们都已到齐,霍羽清了清嗓子,淡淡的道:“本侯星夜兼程,只为商量一件小事而已。”
多数武将的脸上大都露出释然之色,只有那些熟悉霍羽的文臣们满脸疑惑,因为他们知道如此齐整的汇集,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或许只这件小事是霍羽随口言之。
“奉孝遇刺,差点丢了性命!”淡淡的抛出这句话,议事厅内顿时炸了锅,唯有戏志才等人面不改色心不跳。
“新账、旧账,总要算算了!本侯欲春耕之后伐曹!”
“触本侯逆鳞者,必诛之!”霍羽环视了一周沉声道。
“愿为主公先锋!”这下武将们再也坐不住了。
“陈琳!替本侯拟定伐曹檄文!”
“诺!”
在霍羽的将令之下,整个幽州这一部庞大的战争机器全速运转起来。各地频繁的调兵瞒不过诸侯的耳目,当然霍羽也不打算隐瞒什么。
第四百四十五章 伐曹檄文() 
如今的幽州,早在霍羽的治理下朝气蓬勃的发展着。别的不说,仅每年的粮食产量那就是不其他州郡可以比的。
善于做甩手掌柜的霍羽,在安排完一切之后便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后院之中。时间紧迫,一旦战事起,霍羽又没有多少时间来陪伴自己的一群妻女。
按照目前霍羽治下各州的情况,就算是资历最老的霍羽的岳父蔡邕,也已经转变了心境。以霍羽目前的势力,荣登九五之尊只是时间问题,到那时,自己的女儿可就是皇后。
至于自己忠于的汉室,早已不在蔡邕的心底。为何?只因这些年霍羽治下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姓的生活富庶,人人都能读得起圣贤书。
因此,蔡邕打算在有生之年将汉朝的历史整理成册,当然其中免不了要为霍羽做好一定的铺垫,毕竟历史永远都是胜利者书写。
冰雪消融,春暖花开,霍羽治下的各个州郡开始了繁忙的春耕。经过了一个冬季的严格训练,幽州大军早已蓄势待发。
“主公,檄文已经完成,请主公过目!”这日,正在偷闲的霍羽被告知陈琳求见,便知道檄文已成。
“孔璋,来我麾下可还习惯?”霍羽接过檄文并没有急着浏览,而是放在一旁。
“回主公,虽然早已习惯,但琳总觉得有亏与主公!”
“哦?”霍羽诧异道。
“身为主公麾下,却不能尽到绵薄之力实乃惭愧!”
“哈哈哈,无妨,幽州新政与大汉不同,若是不能熟知,恐难胜任一官半职!”
霍羽说完,便翻开了那让他期待已久的伐曹檄文。
“余尝闻逆贼起而贤人生。昔诸吕为乱,平勃奋起;莽逆篡朝,窦融忧心。盖因其忠臣不发,则社稷难安。余曾读秦纪,赵高跋扈而李斯附逆,则百二秦关一朝易主,非丧于楚汉,但毁于权奸而已”
“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
当霍羽第一次完整的读完这篇檄文之时,震惊的无以言表。作为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果然才华横溢,难怪何进当初任其为主簿。
欣喜之下的霍羽并没有吝啬官职,出了侯府的陈琳激动之色溢于言表。霍羽的识人之名早就在幽州内部疯传,今天的陈琳总算见识了一次。
公元206年春,大汉个州郡都在忙碌的准备着春耕之时,一篇伐曹檄文从幽州传出,短时间内,传遍了大江南北,闻着皆惊。
当檄文传到陈留之时,正好曹操疼痛病发作。荀彧、程昱二人看到檄文之后半天说不出话来。虽然二人不禁称赞作者的文采,最重要的是惊于此文的毒辣。
“二位,念给本侯听听嗯快念!”曹操忍着头疼下对着二人说道。
其实,仅从二人的脸色看来,曹操就知道这篇檄文不会那么简单。随着程昱开始诵读,曹操头疼欲裂,心中竟有拔剑杀人的冲动。
半晌之后,程昱汗流浃背的念完了整篇檄文,曹操猛的大喊一声,而后整个人顿时轻松了不少。
“好文!好文!尽然能治得本侯的头疼之症!”语毕之后,曹操接过檄文再次仔细起来。
“终究是要一决高下了吗?”曹操望着北方自言自语,他依稀还记得当年与霍羽一起讨伐黄巾、讨伐董卓时的情形。
“主公,此文一出,对主公极为不利,必须有应对之法方可!”荀彧躬身拜道。
“应对之法?哈哈哈,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霍羽需要师出有名,那就让本侯当一回恶人吧!”短暂的停顿之后,曹操再次言道:“传令三军,准备迎战!”
江东建邺,孙权拿到檄文之后便召集群臣商议。幽州的这篇伐曹檄文就是战书,如果仅靠曹操一家抵挡幽州大军的进攻,结果可想而知。
现在三家已经结盟,不管幽州优先进攻谁,其余两家决不能坐以待毙。否则将会失去结盟的意义。
“诸位,幽州的伐曹檄文,本侯不在多言。此番绝不能做事不理!”当众人来齐之后,孙权开口了。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