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月》第723章


“你要是不当局长了谁能接替你,要不然还让夏天阳回来?”汪健说道,“你想干点什么?”
“恐怕老夏也回不来,我想干的这事还真得拉上他。”秦志刚解释道,“咱们工业局成立也有年头了,和军工科研所一直配合着搞科技研发。可是我当局长这几年发现了很多问题,现在的科技研发其实还是咱们自己人在搞,说白了还是原先我们那帮大学老师在搞,整个科技体系根本就没有在海南岛铺开,甚至没有在榆林湾铺开。”
“不可能一点没铺开吧。”汪健有些不相信,“咱们这些年的教育搞得不错啊,入学率和识字率都有很大上升,万州书院那边不也一直在培训技师吗。”
“汪委员长,识字率的上升能和科研开发一样吗。”秦志刚让汪健说笑了,“万州书院是在培训技师,可培训的只是技师,也就是熟练的技术工人。他们是没有理论基础的,搞点小革新还可以,真要发明创造就不行了。”
“那你想怎么办。”汪健问道,“你是不是想出什么好办法来了。”
“也不能说是什么好办法。”秦志刚有些不怀好意的笑道,“现在安宇航和辛家驹不是在筹备海军军校吗,欧阳正平也想搞一家医学院,所以我也想搞一个学校,就叫榆林湾大学堂。不过嘛,恐怕会动用不少经费,我没有把握,这才来请示一下您的意思。”
“榆林湾大学堂,你想在榆林湾开一所大学。”汪健有些吃惊,“咱们已经有了万州书院了,你再搞一所大学?虽然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可是会不会冲突了?”
“你放心,绝对不会,我想搞的大学是纯理工科的,所以我想拉上夏天阳他们一起。”
秦志刚把自己的想法明白的说了一遍。在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一直是处于蒸汽时代,这个时代的理论基础就是牛顿的力学三定律。而这个时代数学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微积分的创建和发展。一直到1775年,拉瓦锡才阐述了燃烧的氧化学说,开创了定量化学时期。
今年是崇祯十三年,也就是1640年,牛顿在三年后才出生,拉瓦锡更是103年以后才出生,当然这些并不能阻碍什么,因为在400年之后的时代,无论是力学三定律还是氧化学说都是一个普通中学生就能弄明白的问题。就算是微积分,也是大学数学的基础课程。
可是在榆林湾,万州书院和榆林湾学堂的授课中甚至连一元一次方程都从来没有讲过,更不用说什么物理和化学的理论。
所以在秦志刚的设想中,榆林湾大学堂的主攻目标就是这方面。秦志刚计划榆林湾大学堂的学制是五年,从榆林湾学堂和万州书院中招考学生,由原先的穿越者按照后世的中学教材编订讲义。用五年的时间,把400年后的中学理科知识教授给这些学生,让他们能初步掌握这个时代,甚至是100年以后的最先进的理论。
汪健听完了秦志刚描述的宏伟蓝图不觉有些矛盾。如果真的能按照秦志刚的设想,在五年内将一批孩子培养成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科学家,那么在整个大明朝推动工业革命就不在话下。可是这可能吗,让一批连加减乘除都掌握不了的孩子去学什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学方程式,学解析几何,汪健又觉得秦志刚这是在异想天开。
“汪委员长,我的这个计划是要有配套的。”秦志刚见汪健有些犹豫,又解释道,“如果一下子让这个时代的孩子学习牛顿和拉瓦锡是不容易,所以我想和教育局商量一下,咱们榆林湾学堂的课程也应该有所变动,加授一些初级的数学、物理理论,让毕业生能够打下一个初步的基础然后再进一步学习。我想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汪健没有回答,而是问了另外一个问题:“你设想的这所大学招收不招收西洋人,像笛卡尔这样的科学家是让他做先生还是做学生?”
秦志刚知道汪健这么问的意思:“当然招收西洋人,咱们榆林湾不是早说过要张开双臂欢迎所有的人吗。你其实不用担心,我们教授的东西虽然在这个时代是最先进的,而且西洋人也许可以更容易的接受和掌握,但是他们还是无法和我们相比。工业革命只能最先开始于大明朝,或者开始于榆林湾。”
“秦志刚,说实话。”汪健说道,“我个人是很赞成你的这个计划的,但是不知道明朝孩子的接受程度有多大,他们会不会真的像你说的那样,在五年内就能成为一个400以后的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而且我们一旦要启动这个计划,那么恐怕投入的资金将会是巨大的,弄不好比海军军校都要多,我也不敢保证穿越大会就一定会同意。”
第六百九十七章 徐闻县() 
“你只要赞成就好办。”秦志刚听汪健这么说有些高兴,“我和老夏他们说说,范秋明是物理学博士,我再去问问他的意思。这事也不能着急,我估摸着等我们拿出一个详细的规划来也差不多就到五六月份了。”
汪健没有再谈大学堂的事,转而问道:“秦志刚,你们工业局这阵子没再搞出点什么来吗,我指的是生活日用品方面的东西。”
“一直在搞,但是不多。”秦志刚回答道,“你知道,咱们后世的有些东西虽然看似简单,但是那需要一整套的工业体系,咱们到现在连三酸两碱都没弄出来。这也是我想搞榆林湾大学堂的原因,没有理论基础很难有飞跃式的发展。”
“这个情况我也知道。”汪健从桌子上翻了翻,找出了一份文件,“这是银行那边送过来的,关于榆林湾物价的调查情况。咱们现在的经济主要还是靠商贸出口,榆林湾里面的消费增长很慢,而且从今年春节以后,房价又开始启动。”
“房价又长了吗。”秦志刚还真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狄冲不是改造了贫民窟了吗,一万多套房子投放市场也没能遏制房价?”
“问题就是没有遏制,房子虽然多了,但是外来人口更多。”汪健指了指文件,“程依依在文件中说得很明白,榆林湾内的钱基本都拿去买房子了,各行各业的流动资金一直很紧缺,更不用说消费了。”
“这的确是个问题。”秦志刚说道,“虽然我不太懂经济,但我也知道,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最终要靠市场消费而不是固定资产的投资。”
“你行,还懂得这个。”汪健冲着秦志刚竖起了大拇指,“你现在还是工业局局长,想想办法,能不能弄出点什么来,引导一下消费。我记得上辈子的政治课本上说过,一个新的消费热点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
“汪委员长,你更行,上辈子的课本都记得这么清楚。”秦志刚笑道,“我会关注的,希望能搞出点新东西来吧。”
肖俊哲站在海边的一块礁石上凝望着远方,他的背后是一级军士长陈南。肖俊哲亲自把陈东的遗体送回了榆林湾,并且将陈南提拔为了自己连队的军士长。
“长官,您已经看了很久了。”陈南说道,“咱们是不是该回去了。”
肖俊哲默默的转过身:“陈南,再过一个多月咱们又要去安南了。你家里都安排好了吗,走之前咱们再去忠烈祠看看你哥哥吧。”
“长官放心,家里已经安排好了,还要多谢长官的照顾。”肖俊哲回到榆林湾之后去看望了陈南的父母,并送给了让他们一些银子。肖俊哲不知道要怎么面对这两个老人,更不知道要如何去报答陈东的救命之恩,只能和父母商量一下,先把这两个老人养起来。
“陈南,有没有看好的姑娘,走之前要不要把婚事办了。”
肖俊哲知道陈南今年十七岁,并没有成亲,陈东牺牲以后他就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了。
陈南被肖俊哲问的有些不好意思:“长官,这事不着急,等我们从安南回来再说吧。”
肖俊哲笑了笑,他现在已经找了两个妾室,这段日子肖俊哲天天晚上忙活,希望能够在去越南之前给父母留个后。
“你的岁数也不小了,有喜欢的就抓紧,别让别人抢了去。”肖俊哲没有说别的,他怕再引起陈南的什么不愉快。
徐闻县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东、西、南三面环海,即东和东北临南海,西濒北部湾,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直线距离14。6海里(即27公里),北接雷州。地势自北向东、西、南三面倾斜,多数平坦连片,坡度较小,土地结构多样。在长达378公里连绵的海岸线上,有众多的海垭、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