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傲北宋》第60章


但当地的官员为了彰显政绩、邀功请赏,却是强行逼迫百姓向官府借贷,而这利息也增至4分,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一时间百姓苦不堪言。青苗法就这样变质为官府的高利贷,苛捐杂税猛于虎也,便也就诞生了。王安石满腔热血,一片好心,最终却弄得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熙宁七年(1074年)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临安一位才子绘制《流民旱灾困苦图》献给宋神宗,宋神宗看完之后黯然落泪,心中第一次对王安石变法提出了质疑。同年四月,曹太皇太后、高太后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枢密使文彦博、副宰相冯京、退居洛阳的司马光、在老家的旧相富弼纷纷群起而攻之。宋神宗的皇位岌岌可危,他终于知道害怕了,变法的意志也动摇了。迫于压力,终于罢去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改任观文殿大学士。
次年,宋神宗又燃起了变法热情,重新召回了王安石,王安石再次入相。但此刻的朝廷也不是一年前的朝廷了。王安石亲手提拔起来的副相吕惠卿,为了相位栽赃陷害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而宋神宗对此却视若不见,变法上更是没有太多的支持。改革派的内部分裂、宋神宗的不信任、世人的谩骂,让王安石深受打击。又隔一年,王安石长子病逝,王安石悲痛万分、心灰意冷,辞去了宰相一职,从此不再过问朝堂之事。
第81章 新旧党争(二)() 
王安石最后跟宋神宗说的一句话便是:天下事像煮汤,生一把火,接着泼一勺水,哪还有熟的时候?
王安石两次罢相,都是宋神宗向守旧势力妥协的结果。他的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获得大臣和后族的支持,但是他希望通过变法富国强兵的政治目标并没有变。他一边安抚守旧派的大臣,启用曾被罢退降职的守旧派人物吕公著、冯京、孙固等,一边坚持改革,以平衡新派、旧派的力量。
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的第二年,宋神宗改年号为“元丰”,从幕后走到前台,亲自主持变法。然而,变法依旧伴随着反对的声音。失去了王安石,宋神宗本就很伤心,又要独自面临巨大的压力,不免有些恼火。他决定实行更为强硬的手段来推行新法,严惩反对变法的官员。宋神宗没有停止改革的进程,经过他的不断努力,宋朝基本建立起了更有利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在宋神宗强硬的推行变法下,宋朝经济、文化、军事、政治都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国库充裕了,兵力增强了。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惠宗欲将河、洮等州黄河以南的土地还给宋朝。却遭到西夏梁太后反对,将惠宗囚禁。西夏陷入了内乱之中。
雄心勃勃的宋神宗觉得收复西夏的时机已到,又急于向守旧派证明新法成效,便毅然决定出兵30万,分五路进攻,企图一举灭掉西夏。宋军一路所向披靡,五路大军直捣灵州城,意图攻克灵州后一举攻下西夏都城兴州(今宁夏银川)。却不想西夏人是诱敌深入,宋军后勤被西夏截断,宋军兵败如山倒。在撤退的途中,西夏更是挖开了黄河渠道,淹了泾原、环庆两路大军军营,宋兵死伤无数。当宋兵全部撤回之时,所剩兵力仅15万。
宋神宗听到灵州惨败的消息,夜不能寐,从此便染了病。但宋神宗并不服输,次年,他命徐禧再次出征西夏。在大庆打赢了一场小战,得到银、夏、宥三州。宋神宗大喜,命徐禧、李舜举和沈括三人在三州交界督建永乐城,屯兵戍守,俯瞰西夏,以图等待战机。却不料此举却惹怒了西夏人,发兵30万攻打永乐。守城的三万宋军几乎全军覆没,永乐失陷,西夏大胜。
宋神宗听到永乐失陷,在早朝时候面对百官失声痛哭。两次大败,彻底的击碎了宋神宗的梦想。从此,宋神宗一病不起。在元丰八年(1085年),年仅38岁的宋神宗含恨而逝,熙宁变法也从此走向了失败。
宋神宗病逝之后,10岁儿子赵煦继位,建年号元祐。一贯反对变法的高太后垂帘听政,她当即召回了王安石的头号政敌,起用保守党领袖司马光为相。司马光执政后立即启用吕公著、刘挚、范纯仁、吕大防、苏轼等一批保守派官员,史称“元祐党”。
被打压了15年的司马光在思想上走上了极端,坐上宰相之位后便颁布了一系列方针:凡是王安石颁布的新法一概废除,凡是变法派官员一概罢免。在司马光执政一年多内,新法几乎全被废除殆尽,王安石、章惇、吕惠卿、曾布、沈括、张商英等30人被列为“熙宁奸党”,悉数赶出朝廷。自此,宋神宗和王安石的一生心血,就这样被毁于一旦。
王安石听到这个消息,于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伤心离世。不久之后,司马光竟也相继病逝。这两人,年少时候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却因政治意见不同而斗了一辈子,最后竟在同一年去世,不得不让后人唏嘘不已。
司马光死后,守旧派范纯仁为相。放眼整个朝堂,全是守旧派,新党官员要么被贬,要么被辞,要么被流放,朝堂之上竟找不出一个新党人士。按理说此刻总该消停一会了吧,但这些文人偏偏就是爱搞事情。新党一除,守旧派立马解除盟约,又变为原来的洛蜀朔三党,开始内斗起来。
蜀党领袖人物苏轼,为人比较豁达和正直。对于王安石新法,其实他是持中立态度的,但他的恩师欧阳修,及提拔他的司马光都是保守派,他便自然而然的站在了保守派。但他对新法以及新党人士却没有太多的偏见。
司马光过世后,旧党执政的官员拼命压制新党人物,极尽废除新法,其恶行已经不是简单的党派之争了。对此,苏轼极为不满,他向朝廷提出谏议,认为新法并不是完全的不可取,并不需要完全的废除。
这样一来,苏轼被守旧派认为和王安石是一丘之貉,洛党朱光庭更是从苏轼的诗书文章中找出一些字句,污蔑陷害苏轼对先帝不敬。自此,苏轼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容于旧党,一生颠肺流离,好不凄凉。
这样的党争每天都在上演,朝堂犹如市井庭院一般,有人走出去,有人走进来,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掌权者们似乎对这乐此不彼。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天理循环。元佑八年(1093年),高氏去世,宋哲宗赵煦开始亲政。宋神宗临死前的那份凄凉他历历在目,宋哲宗作为儿子,岂能忘记当初将他父皇心血毁于一旦的元祐党人。宋哲宗的报复比之旧党有过之而无不及,旧党官员无一幸免,宰相范纯仁被罢,吕大防等“元祐党人”被贬出京,朝野震荡。章惇、曾布等新党人士被诏入京,新党重新掌权。宋哲宗也恢复了部分新法,军事上两次发兵西夏,打得西夏臣服,不敢妄动。
虽然宋哲宗的做法有些激进,但却使朝堂清明了不少,对外更是震慑住了西夏和大辽。百姓一时间倒过上了一段安定祥和的生活。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就在大宋一片欣欣向荣的时候,年仅二十四岁的宋哲宗却病逝了。
宋徽宗即位,守旧派的向太后听政,竟又玩起了乐此不彼的游戏。向太后任命守旧派韩琦长子韩忠彦为执政,不久又升任右相,左相章惇、执政蔡卞等相继受攻击,蔡卞首先被贬任知府;同时恢复了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的名位,守旧派官员接着又相继上台。
第82章 新旧党争(三)() 
不久之后,向太后还政于宋徽宗,宋徽宗开始亲政。宋徽宗对这种你来我往的党争感到无聊至极,他决定不再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了。他既没有起用新党,也没有重用旧党,他自作聪明的起用了一批忠于自己、忠于朝廷的新人,而那些什么新党、旧党,如果再不好好做官,整天搞事,就让他们回家种田去。这批新人,就包括了以蔡京、高俅、童贯、朱勔、王黼为代表的“伪新党”。
宋徽宗还是太年轻了,他以为除去了新旧党人,朝堂上便再没有党争了。熟不知,一个人只要活着,就会有欲望,有了欲望就会争斗,这党争岂是说没就没的。新旧党的代表是被除了,但那些人的后代、学生依然在奋斗着,前仆后继,乐此不彼。而且这些伪新党内部也不太和谐,表面看起来其乐融融,暗地里却各使损招。
宋徽宗犯了一个跟王安石一样的低级错误。宋徽宗唯才是用,蔡京等人为了得到更大的权利不择手段,他们自称为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