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风云之秦时雨》第157章


乌蒙是个心思简单,不爱动脑的粗人,听赵政和田骑分析来,分析去,只觉头昏脑涨。他干脆直接的询问道:"那公子认为是谁策划了这些事情?安阳君和苏代为什么盯上了质子府?"
赵政皱眉摇头,"我也猜不出是谁,也不知安阳君和苏代想做什么?不过,有一点,我想是十分重要的,有可能会抓住那人的一些蛛丝马迹。"
"什么?"田骑和乌蒙,乌卓齐声发问。
"赵夕告诉我,郑朱是赵国郑氏家主郑佩,在韩国收养的一名假子。"
田骑轻声自语:"郑佩有四子三女,为何收养假子?而且,郑氏为了让郑朱出仕,可是花足了银钱,用尽了关系。这其中因由,确实可疑。"
"田叔,请派人将这一消息告诉阿母,让她派人盯住郑氏,并前往韩国查证,希望能有所收获吧。"
田骑点头应诺,"公子放心,我会派可靠之人前往邯郸,面见夫人。"
乌卓发觉石厅内光线渐暗,知道天色己晚,起身告辞,行礼而去。
乌蒙与赵政约好明天早上,到他营中视察的诸般事宜后,也行礼告退。
田骑没有离开,他还有许多事情,要与赵政商议。
田骑将一卷帐策递与赵政道:"这是近一个月来,谷中人员变动和物资支领帐策,还请公子过目。"
"田叔。有您在谷中,阿母和我在邯郸,可算是全无后顾之忧啊。谷中这些杂事,你自拿主意就是。我只要了解下总数就行了。"赵政放下卷册,轻声笑道。
"多谢公子和夫人信任。谷中现在己有人员两仟三百伍十七人。男丁一仟四百余人,幼童四百三十余人。有骑军伍个百人队,步军三个百人队,水军一个百人队。骑军装备以戈矛弓弩为主,步军二个剑盾百人队,一个弓弩百人队。另有阿虎督骑五十,阿豹少年军二百余人。平时各百人队负责放牧和耕种。己开垦田地两仟亩,修建牧场三处。田地新耕,估计产量不高,谷中补给还要靠山庄来填补。谷中存粮万石,战马七百匹,牛一百三十匹,羊三千余只。山庄还留有两个步军百人队,领民四百余。中皇山口建有一座牧场,放牧牛羊千只,有一个百人队驻守巡哨,百余领民放牧。平时用来掩人耳目,战时,山庄中人可撤至中皇山口避难。山庄和中皇山牧场中的人,只有几名百将和管事知道平安谷,必要时,可以由水军将他们暗中接来山谷。"
"那其他人就要被抛弃在外吗?"赵政心中不忍。
田骑点了点头,"留在山庄和中皇山中的人,都是赵国平阳城原有的领民。一但战事将起,他们中的青壮要被征召入伍,只剩下一些老幼。依照惯例,列国征战,不会涉及平民老弱,秦军也不会为难他们。"
赵政略微放心了些,他也想起,战国历史中确实没有记载过,有列国军队屠杀平民的事情。"那一但赵王发布召令,征召青壮入伍,我们只能提供三个百人队,平阳城令那里不会怀疑吗?"
"公子放心。虽然按以前惯例,我们要提供一个千人队。但是,以前那千人队中,也只派三个百人队交与赵军,剩余七个百人队归入平阳府卫,由平阳君亲自统带。而且因为连年征战,除了交与赵军那三个百人队满编之外,另七个百人队都只三四十人而矣。夫人从平阳府卫中拉拢来了四个百人队,除了赵满他们这百人队,其他三个百人队,会用来抵冲平阳府的应召。这样一来,我们提供的应征青壮不会比以前少,平阳城令也不会怀疑我们的。"
赵政这才放心。他点了点头,轻声笑道:"既然秦军不会为难平民,那这些领民比我们还要安全啊。"
"是的。这些都是周天子的遗德。按周礼,攻击平民的诸候士大夫,要被撤封,贬为奴隶。"
"呵呵。还是春秋时代好啊,只要认输投降,交纳钱粮,不会有灭国、灭族之事发生。爵位和领地该是谁的,还是谁的。如果不服,下次再打,输了再赔钱粮就是了。"
"哎。谁说不是啊。如果在春秋之时,长平战败,赵军投降。只要赵王赔钱纳征,四十万大军早被放回来了。"田骑双目微红,悲伤的说道。
"秦王不仁,武安君心狠啊。"
"啍。列国连年征战,早己杀红了眼啊。我怕用不了多久,军队的屠刀,会砍向平民啊。"田骑心忧的说道。
赵政回忆历史,不由感叹道:"周天子的礼制和君子道德的约束,只剩下一层薄纱而矣。只差有人轻轻一戳,平民百姓的苦难就要开始了。以后只怕连屠城之事都会发生啊。"
"谁敢如此失德,不怕天下诸候共讨么?不怕不容于天下么?"田骑惊声问道。
赵政默然无语。他心中仔细回想历史,发觉一个可怕的事实。戳破这层君子道德约束薄纱的,就是秦军,就是邯郸之战。赵人因长平降军被坑杀之事,坚守邯郸三年,宁肯易子相食,拒不投降,开启了中国历史上军队与平民相互攻杀的序幕。在历史上,被困于邯郸的赢政,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这一切。所以他在一统天下的过程中,放开了对秦军将领的约束,不再顾忌平民伤亡。于是有了水淹大梁等诸多惨事。而赢政大一统皇朝的建立,到汉代非刘姓不王,更是使诸候和贵族失去了相互监督制衡,失去了道德约束。千秋功过集于一身,天下权势集于一人,华夏民族三百年一个兴亡的轮回正是由他开启。
第146章 完璧归赵得贤相,奈何岁月不饶人() 
夕阳西下,悬阳洞厅中燃起了灯火。田骑与赵政告辞,回了自己的洞窟。赵政心情低落的吃过晚餐,去了少年军营地。
他在路上不断的回忆历史,比较着春秋时代和汉唐盛世,他十分悲哀的发现,与春秋时代相比,没有任何一个封建朝代敢言盛世。春秋时代那种开放和包容,那种给予百姓的权力和自由,只有后世新中国可以相比。
在春秋时代,平民可以堵着周天子大门讨债,逼的周天子自筑高台躲个清静,这是债台高筑的由来。百家学说兴起,学子和士人们在列国行走,享受着后世大学生到公司应聘一般的待遇。管鲍之交,高山流水,人们之间的关系清淡如水。重耳和孔子周游列国,有如后世的政治难民,没有人将他们打杀,关押。专诸,聂政,虽然是刺客死士,却都是忠烈感人。就算是平民百姓也没有人敢欺压过甚,因为每个百姓都有武器,随时都可以成为武士和士兵。春秋战国的历史,有着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性情中人,却少了许多血腥,多了几分慷慨激昂。
是什么让华夏的子民渐渐失去了个性,失去了血性,弯下了腰,屈下了膝盖,变得麻木不仁,见小利而忘义?
是皇帝的权力,改变了这一切。是这个不受约束的权力,压仰了一切。对比欧州和日本的历史,赵政心中渐渐有了答案。大一统的思想,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武力谈判和肉体毁灭的方式,是一切悲剧的开端。赵政昨天讲了秩序,今天,他决定讲一讲社会利益阶层的划分,如何调和各阶层的利益矛盾,达成中庸妥协。
在赵政忙着理顺平安谷和少年军中各项事务的时候,孝成王赵丹对秦赵之间的关系也渐渐有了决断。
平阳君赵豹和下大夫郑朱两任赵国使臣先后离奇死亡,使秦赵两国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各位大臣的意见又分成了战与和两派,但十分奇怪的是,以前主战的平原君赵胜,上卿虞信等人变成了主和派,而以前主和的御使大夫楼援和安阳君赵章等人反倒成了主战派。赵丹本来就不是善于决断的人,在经历长平之战的失败后,他更加谨慎小心,不敢轻下决心。
看到他整天愁眉不展,寝食难安,宣威后田芬提醒他道:"你父王临终前交待你的话,都忘记了吗?"
赵丹双目一亮,轻声言道:"战事问廉颇、赵豹,内政问赵胜、楼援,列国外交问蔺相如。"
田芬叹道:"你是如何做的呢?"
赵丹面色一红,喃喃自语道:"问错于人啊。"他向母亲行了一礼道:"多谢母后提醒。丹儿知道该怎么做了。"
"哎。国家危难,而老臣零落。听说蔺相国的身体也坚持不了太久了。"
赵丹懊悔的说道:"蔺相国因上党、长平之事,忧急于心,一病不起。我早该去探望他啊。"
"现在也还不晚。要论及对天下局势的把握,对人心的掌控,蔺相国堪称翘楚,少有人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