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故事》第228章


幌M惆盐业募业背赡愕募摇N业牟妥郎纤媸弊急缸拍愕牟途撸灰忝挥衅渌才牛颓肜从胛乙黄鹩貌汀!钡诙欤ㄒ馗缸佑朊怕藓头蛉艘约八堑呐龉步绮汀M砩希怕奚韫缈畲ㄒ兀谧挠心诟蟪稍薄⒆罡叻ㄔ旱拇蠓ü俸凸崃煨洹9袂溲堑彼?0岁随父亲去法国时就认识了拉法耶特,曾多次与他一起吃饭和讨论各种问题,两人交情匪浅。约翰马歇尔也是拉法耶特的故交,他出使法国时与拉法耶特过往甚密。时隔25年,他们又见面了,故友重逢的喜悦千金难换。
然后,拉法耶特去了弗农山庄。他在华盛顿和玛莎的墓前独自静静地坐了一个小时,回忆着他们一起流的每一滴眼泪、一起绽开的每一个笑容。在别人眼里,华盛顿是神,是总统,是总司令;在拉法耶特眼里,他是朋友,是父亲,是兄长。也许,不久,他们将相约在天堂。
从弗农山庄出来,拉法耶特开始访问南方各州,他的每一个足迹都是那个激情岁月的见证。10月19日,“约克镇战役”的胜利日,拉法耶特来到当年的战场。这是独立战争的最后一战,他是“约克镇战役”的第一功臣。但是,他再也看不到那两个舍生忘死跟敌人拼刺刀的小伙伴——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和约翰劳伦斯了。在里士满,这个拉法耶特曾与英军将领本尼狄克阿诺德和查尔斯康沃利斯周旋的地方,他看到了那个熟悉的面孔,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双面间谍”——詹姆斯阿米斯代德。正是这个黑人青年奋不顾身的奉献确保了约克镇的最后胜利(参看048走向约克镇)。
11月,拉法耶特来到蒙蒂塞洛,拜访他的老朋友,81岁的杰斐逊和74岁的麦迪逊。在法国革命爆发的最初的日子里,驻法大使杰斐逊与拉法耶特一起讨论人权宣言。它是拉法耶特的杰作,也是法国革命最宝贵的财富。那闪光的语言,那红色的梦想,点燃了每一个年轻的生命,也点燃了一个沸腾的时代。拉法耶特在蒙蒂塞洛住了十天,老哥几个有说不完的话。他们都知道,来日无多,这是他们此生最后一次相聚。
随着冬天的来临,天气变得恶劣,道路变得难行。拉法耶特回到华府,在首都度过了三个月的寒冬,也见证了建国以来最肮脏的总统大选。在无数的阴谋和交易之后,约翰昆西亚当斯当选为第六任总统。拉法耶特的存在似乎缓解了政治斗争的痛苦,因为,只有他能提醒敌对双方,世上还有比仇恨更重要的东西。
1824年12月7日,门罗向国会递交了他的第八个也是最后一个国情咨文。在文章中,他伤感地说:拉法耶特在法国革命中几乎被剥夺了全部家产,如今生活窘迫。他希望国会能报答拉法耶特为美国革命做的牺牲和贡献。12月10日,国会通过决议,奖励拉法耶特2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的大约400万美元),外加佛罗里达塔拉哈西地区(佛罗里达首府)的大片土地,以表达美国人民对他的感激之情。这笔钱和土地足以保证拉法耶特优雅、舒适地安度晚年。
1825年3月4日,在参加完亚当斯的就职典礼后,66岁的门罗告别华府,启程回自己的“橡树山庄园”。6月,拉法耶特准备回国了。走之前,他想再见一次朋友。此时,门罗正在乡下度假。他的度假屋和马歇尔的紧挨着,两家正一起消磨夏日时光。两位太太交流着养生经验,两个老家伙喝酒、打猎、玩游戏,仿佛又变成懵懂少年。亚当斯总统亲自陪着拉法耶特去乡下见门罗。过波多马克河上的一座桥时,亚当斯付了费。马车刚走出几步,后面有人大喊:“总统先生!总统先生!”只见收费站的小哥追上来说:“总统先生,你少给了一毛一分钱。”天才总统闹个大红脸,他这一辈子可能都没犯过这种错误。
门罗和马歇尔看到拉法耶特和亚当斯很高兴。当晚的烛光特别明亮,当晚的餐桌上笑语连连,每个人都想留住这一瞬间的快乐和柔情。57岁的亚当斯看着三个前辈,仰慕之情油然而生。此时,马歇尔69岁,拉法耶特67岁,门罗66岁。当年,门罗和马歇尔都是拉法耶特的部下,对战争的回忆总能把他们的心拉得很近很近。当年的他们也许都没想到,他们一腔热血的冲动竟然闹出这么大动静,是天意还是人心,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门罗和拉法耶特先向最年长的马歇尔敬酒,向这位“战士、政治家、法官”致敬。马歇尔站起来,敬拉法耶特一杯,感谢他舍弃欧洲的舒适生活,为美国的自由而战。然后,他深情地看着门罗,这个他一生爱着的朋友:“我很骄傲我们年少时就相识,我们经历了所有的考验,你依然是我最爱和最尊敬的人。”门罗深受感动,他说:“我们一起开始了我们的事业,我的整个公职生涯都在你的眼中。你对我和我的政府的肯定在我心中占有最高的地位。”
两天后,拉法耶特告别他的朋友们,一路北上。在昆西,他最后一次看望现任总统的父亲、89岁的前总统约翰亚当斯;在波士顿,他从邦克山的战场带走一捧泥土。这捧土将撒在他的坟墓上。他已走遍所有的24个州,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美国之行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心,这位“两个世界的英雄”在两个世界的遭遇恍如隔世。同样起源于启蒙思想的两场革命,在新大陆缔造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共和国,在旧大陆却从终点回到了起点——从绝对君主到立宪君主到共和国到帝国又到绝对君主。革命前的法国是波旁王朝,革命爆发35年后的今天,统治法国的仍然是波旁王朝。为什么同样的革命没实现同样的目标?为什么同样的理想没收获同样的果实?为什么同样的勇气做出了不同的选择?为什么同样的智慧教化出不同的领袖?是上帝太偏心还是历史太挑剔?
1826年7月4日,美国迎来了第50个生日。这一天,所有的心都激动不已,所有的脸上都带着笑容。就在举国欢庆的时刻,一南一北两个信使都在快马加鞭地赶往首都,他们都带着悲伤的消息。7月4日晚6点,90岁的前总统约翰亚当斯去世。他离开前说的最后一句清楚的话是:“托马斯杰斐逊还活着。”但是,他错了。5个小时前,82岁的杰斐逊已先他而去。他们去世的这个时间段正是50年前大陆会议向公众宣读独立宣言的时间。
约翰亚当斯和托马斯杰斐逊这对相爱相杀的冤家,在他们生命的最后14年,放弃偏见,放下自尊,找回了失落已久的友情。他们想让子孙后代读懂他们对自由、对革命、对美国的不同解读,他们想让世界知道他们共同为之奋斗的事业实际上是基于不同的蓝图。14年中,昆西和蒙蒂塞洛之间一共交换了158封信,这些信是对革命年代最深情、最幽默、最理智、最浪漫的描述。托马斯杰斐逊对约翰亚当斯说:“在没把自己解释清楚之前,我们不能死。”约翰亚当斯确信,托马斯杰斐逊对革命的定义将走进历史教科书,但那不是真相。美国不是一帮怀着远大理想、抱着必胜信念的“革命家”创造出来的奇迹,而是几个犹豫不决、瞻前顾后、不确定自己在做什么的绅士拼凑出来的巧合。革命开始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它将怎样结束;革命结束的时候,谁也不知道它将意味着什么。正是对未来的恐惧和对未知的探索成就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故事。
也许他们俩太爱对方了,他们都无法独自生存,选择了同年同月同日几乎同时离开人世,也选择了“独立日”,因为他们都爱他们的国家。
1831年7月4日,美国独立55周年。73岁的詹姆斯门罗在纽约去世。美国前五位总统中有三位在“独立日”告别世界,你不相信这是上帝的安排吗?
1834年5月20日,76岁的拉法耶特去世。他的墓上飘着星条旗。那面旗已飘了二百年,连纳粹德国都没打扰过它。
1835年7月6日,在病床上度过“独立日”两天之后,80岁的约翰马歇尔在费城去世,结束了长达34年的“马歇尔法庭”。在他的葬礼上,费城的“自由钟”突然断裂,从此再也没有响过。
1836年6月28日,麦迪逊去世,享年85岁。他是最后一位离世的“国父”。从小就病怏怏、没人相信能活过20岁的他活过了所有的人。他说:“我只是活过了我自己。”
“国父”们走了,但他们争争吵吵、描描画画的国家还在,那部宪法还在。他们费尽心机想告诉后人的,是他们的困惑和矛盾,是追求和思考。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