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水浒之梁山我当家》第310章


因为岳飞生擒了阿里骨,所以有关他企图假借宋清之手,除掉卓浦巴的阴谋,也最终公之于众。
在知道事情真相后,更多的活佛赶到宋清的大营,没别的,都知道这位王爷宠佛,所以都想在宋清这里捞取最大的好处。
宋清也没有让他们失望,重申自己尊重他们信仰、不干涉他们佛教事务的宗旨,另外,宋清还承诺,在吐蕃旧地兴建佛寺,并由洛阳直接负责供养他们。
听到这个消息,活佛们可谓是皆大欢喜,不过很快他们就笑不出了,因为宋清手中的刀也举起来了。
宋清要求他们一不可干涉地方事务,二不准蓄养农奴,第三、百姓信佛可以,但不得随便出家为僧,最后一条更狠,就是要他们将现有的农奴释放出来,恢复他们普通百姓的身份。而这些农奴的衣食住行,则暂时由官府提供。
这几条公布完,所有的佛爷们都傻了。这梁王也太狠了吧?虽说承诺由洛阳供养他们,可那能同自己拥有大批奴隶,呼来唤去、被信徒供养着自在吗?
一个满面红光的胖大和尚当即站起来反对。
躬身合十道:“千岁此言差矣,宠佛、信佛,均是信徒们自愿,而佛门广大,世人皆为我佛弟子,我等岂能硬将之拒在门外?还请王爷收回成命”
宋清笑眯眯地听着他说完,然后才道:“何为真佛?大师又为何信佛?”
很多吐蕃人一生下来,就被家人抱着在佛像前发下宠佛的心愿,直到长大正式成为佛教信徒。
在吐蕃人心中,这一切都是在正常不过,是天经地义的。还从来没有人这么问过他们。
所以宋清的一句话倒是把胖和尚问住了,张了张嘴,半天才道:“拯救世人脱离苦海,使众生平等,乃是我佛真谛,本师也是在一直向这方向努力的,有何不对吗?”
“本王也一直坚信佛祖的宏愿即是拯救世人,使世人不受苦难折磨,最终达到众生平等,可是大师觉得众生真的平等吗?您寺院里的奴隶,他们也是佛祖派来修行的吗?”
“这、、”
要是论佛经、讲禅机,十个宋清也不是大和尚的对手,可偏偏宋清剑走偏锋,从令一个角度来说这件事,一下就把大和尚问住了。
“本王知道有一位大师,他从不住名山古刹、从不对人讲经说道、从不去化缘求施舍,可他却有无数弟子,众位活佛可知是为什么?”
“大师说佛经是佛菩萨所注,多一番注释就多一番支离,再由别人说起来,岂不如痴人说梦一般?大师还说,这世上能打扰他清修的还有很多因素,适体的清风、悦耳的鸟鸣,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一心只等着别人供给,还如何成佛?”
这个故事是宋清实实在在听过的,不是临时抱佛教,想通过这个说法来教育这些大和尚。
而假如这个故事从别人嘴里说出来,这些佛爷们也没耐心听下去。但宋清说完之后,这些和尚们却谁都不开口了。
倒不是赞同了宋清的旨意,只是想不出该用什么话反驳宋清。没人敢说自己当和尚精研佛法,是为了受万人膜拜,可以招奴使俾的被人供养。
因为这样的话一旦传出去,他的声望势必会一落千丈,也不用再装什么活佛了。
宋清肚里的墨水也就这么多了,见震住了他们,立刻就开始收尾。
语重心长地道:“诸位大师,本王刚刚说过,会为你们兴建寺院,所有的供养也都由本王一力承担,你们只要安心地研修佛法即可,这不是很好吗?何必去理那些俗务?”
顿了一下又道:“吐蕃将来只是一个民族的称谓,而不会再做为一个国家存在,本王很快就会向逻些城派驻官员,本王在这里向你们承诺,对待汉、吐两族百姓会一视同仁,决不偏差,但若有人蓄意违抗本王的旨令,破坏汉、吐两族的和平,本王手中的刀也决不答应”
宋清最后这句话说的虽缓慢,却也掷地有声,杀机涌动。
第二百七十九章吐蕃新官() 
梁山的信息传递虽不能像现在这样,这边拿起电话,那边就能听到。不过用飞鹰和飞鸽接力传递,再加上快马,只短短几天,西凉到登州的调令就传到了,要知道两地之间可是有数千里之遥的。
当张叔夜接到调令,看清上面的内容后,不由呆住了。他做梦都没想到宋清会用他,而且还是这么艰巨的任务。
张叔夜今年也快五十了,按当时的话说,已经算高寿了。不过作为一个一心想报效国家的人来说,那怕就是到了七老八十,他也照样想着为国家做点事情的。更何况谁愿意默默无闻地过一辈子?
从前他确实恨宋清入骨,但随着登州、乃至整个中原的不断变化,他的那份恨意早在不知不觉中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尤其是燕云的收复,以及梁山取得的一系列胜利,甚至让他感激起宋清来。
赵宋的腐朽,他是深有体会的,他甚至相信,如果没有宋清的梁山人马,中原早已经异族人的放马场了。
作为一个汉人,他有什么理由不为有这样的君主感到骄傲?
从宋清率兵出山已经有八多时间,而他也在梁山治下生活了八年,他以为宋清早已经把他忘了,所以当接到这份调令的时候,他真的有些不知所措了。
登州官员还在等张叔夜的回信,但他却先让人把李纲和宗泽找了过来。他是很想去,却也怕这两位老友在背后骂他没骨气。
这俩老头现在过的也挺滋润,反正也没有人限制他们的自由,没事的时候钓钓鱼,要不就坐在一起喝两盅。
三个人属于同病相怜,所以经常聚在一起。而宋清做的一系列事,难免就成了他们最热门的话题。
两个人的想法都同张叔夜差不多,只是从前一直标榜大宋忠臣,若是突然改口,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脸?
同样,两个人也没想到宋清会起用张叔夜,心中即替张叔夜高兴,却也难免有少许的嫉妒。从那方面论,两个人都比张叔夜强上太多,可宋清还是选择了张叔夜,显然对他们还心存芥蒂,可这又能怪谁呢?
李纲沉吟半晌道:“嵇仲,过去的都已经过去,有些事不必太纠结了,此去吐蕃,未尝不是在为国家出力”
宗泽也道:“吐蕃民风彪悍,治理起来尤为不易,嵇仲万不可大意啊!”
张叔夜从两人的话中已经听出他们的心声,知道二人已经放下了对宋清的成见。遂对二人道:“有两位老大人的话,我就放心了,嵇仲临去之前,两位老大人可还有什么要叮嘱的?”
李纲道:“吐蕃和中原不同,又从不服王化,所以一味的纵容不行,一味的杀戮同样也不行,这就需要嵇仲掌握好这个度”
张叔夜明白李纲说的,用四个字概括就是刚柔相济。
宗泽道:“常闻吐蕃宠信佛教,并且政教不分。这对宋清的洛阳朝廷来说,绝对是不能被准许的,所以嵇仲前去,还要多注意与佛教有关的事”
这两人在从政方面的经验远胜张叔夜,所以张叔夜才这么虚心地向他们讨教。
在二人的敦敦教授下,张叔夜收拾好行装,告别家人和李纲、宗泽两位老大人,踏上前往西凉的路途。
他要先去那里拜见宋清,然后才能转道逻些城。
看着张叔夜乘坐马车的背影,宗泽忽道:“老李,若是宋清征辟你去听命,你可愿前往?”
李纲“哈哈”一笑,却没有回答他,心中却也不由在想,宋清会征辟我吗?如果征辟我前往,我是去、还是不去?
这是个永远没有答案的问题。
宋清的征召令甚急,吐蕃贵族们虽学习了不少中原文化,但体制和中原却完全是两回事,所以必须尽快把官府的机制建立起来,逐渐让他们适应中原的管理方法。
宋清已经有好几年没有见过张叔夜了,此次见面也是以一种上级对下属的态度,丝毫没有取笑他的意思,倒也让张叔夜放心了不少。
在路上上的时候他也曾想过,如果宋清是以一副胜利者的嘴脸嘲笑他的话,他宁可回去钓鱼,也不侍候宋清。现在看来,他这份担心显然是多余了。
宋清知道张叔夜为官清正,但毕竟吐蕃地区太过复杂,一个处理不好,很容易激起巨变,所以忍不住先要问问他准备如何处理吐蕃政务。
“张大人可否对本王说说你上任第一件事准备干什么?”
张叔夜知道宋清这是要考他,而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