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水浒之梁山我当家》第314章


赵桓的死活他可以不在乎,但江南的百姓他却不能不管。
首先,梁山奉行的就是替天行道,百姓有难,怎能见死不救?江南百姓会怎么看待梁山?
其次,江南将来也是他宋清的治下,而且他已经有计划,登基之后,就开始逐步收复江南,现在江南被乱军祸害得不成样子,治理起来势必要增加难度。
这却不是宋清想要的。
一时间,北有异族即将犯境,南有农民起义叛乱,而西北刚刚收复,还谈不上归心。
局势仿佛在一夜之间变得前所未有的危急起来。
宋清已经连续几天召集群臣议事,一道道命令也从洛阳梁王府中传向梁山治下的各州府。
草原之战,宋清本打算是亲自前去的,不过现在看来是无法分身了。
而且现在大量兵力都集中在西北、吐蕃、以及真定、幽州一线,根本抽调不出大军援助赵桓。
各州府是还有一些兵力,不过宋清并不打算动用,因为越到这时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越有可能兴风作浪,所以必须有足够的力量震慑他们。
宋清同众臣商议过后,决定以长江水师为班底,在临安就地征召士兵,用以配合梁山水师确保临安不失。
而梁山最强大的海军却不能动用,因为宋清还留着他们有大用。
随着洛阳梁王府的一道道召令发出,沉寂了数年的中原大地,再一次动了起来。
眼看着天气一天天转暖,草原上更确切的消息也终于传了过来。
完颜宗干以完颜宗望为帅,完颜阇母为副帅,起兵二十万,兵发幽州,要知道以金国目前的实力,这二十万可以说是倾国之兵了。
蒙古诸部以也速该为盟主,汇集了六部十五万大军,兵压大同、云州一线。
耶律大石也不知在那把李仁礼翻了出来,在加上西域各部的武装,也聚齐了二十万大军,兴兵原西夏故地黑水镇。
如此分布,显然是想打梁山一个首尾难顾。
五十余万大军分三路杀奔还不算稳固的梁山政权,给人的感觉是局势已经凶险到了极致。
接到这样的消息,宋清突然笑了,不是他没心没肺,也不是他有多自信。而只要细分析一下梁山大军的布局,就知道他为什么笑了。
韩世忠在幽州、岳飞、杨沂中在西北,大同的林冲虽不如他们,但这些年熏陶下来,进攻也许不足,但防守却决无问题。
这几个人随便那个不是名垂青史的名将?现在又有强大的火器和后勤,若是再打不赢,岂不太对不起他们在历史上的威名了?
为了确保林冲方面没有闪失,宋清同时将吴用派往大同,在加上从西夏之战后调到那里的高宠,相信足以应付蒙古铁骑了。
让宋清不放心的其实还是逻些城的张叔夜,因为不论汉、唐,那里均未在中原的有效控制下,张叔夜一介文官,真的能治理好那里吗?
现在的局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论那一方出现问题,宋清和梁山群雄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都有可能崩塌,所以真的是输不起啊!
现在天下的局势已是风起云涌,张数夜虽然驻守在地处高原的逻些城,但又怎会不知道现如今的局势?
不单是他知道,吐蕃那些原本慑于梁山军威,而不得不老实的贵族们,也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一个旧制度的改变,伴随的往往都是血雨腥风。尤其是吐蕃这样一个从未服过王化之地。
张叔夜深知任务的艰巨,同时更有感宋清对他的信任,所以上任之后,就开始雷厉风行地推行起新政来。
古人常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张叔夜深知若想在吐蕃站住脚,首先就要得到百姓的支持。于是他上任伊始就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解放农奴,免除苛捐杂税。
吐蕃地处高原,百姓生活根本无法同中原相比。针对这点,张叔夜从成都府征调粮草棉服等物资,重点帮助生活较困难的百姓,并形成了一套救助机制。
在对待佛教上,张叔夜按宋清的指示,采取信仰自由,而且官府也不参与佛教事物,但活佛们却也不得参与地方政务,否则必受严惩。
吐蕃百姓也是人,虽然在精神上仍受制于佛教,但在生活上,已经越来越依赖张叔夜的官府。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相信用不了多久,张叔夜的新政就会取得更大的效果。却没想到这个时候中原会发生这种事。
得到消息后,张叔夜立刻准备去拜会秦明,他相信,这个时候,一定会有不甘受梁山统治的贵族们跳出来,所以必须加强防备。
还没等出门,就见王寅一脸严肃地走了进来。
两人原来分属两个不同阵营,不过被宋清弄在一起后,配合得竟异常的顺手,甚至对彼此的才学都起了惺惺相惜之感。
“王兄,你也知道中原的消息了?”
王寅点点头,脸色凝重地道:“中原有千岁在,你我大可不必担心,我是有感这个消息传来后,城内有些不大对头”
梁山刚刚入主吐蕃,情报系统还不健全,而民众多以佛教徒为主,受活佛的胁迫,很多人即便想为官府出力,却也是不敢。所以很多事情张叔夜他们都很被动。
听王寅这么说,张叔夜的脸色也凝重起来。
“怎么回事?”
“我家中有个被我从大牢解救出来的奴隶,他对我说,最近总有陌生人出没达旺家,而且据他所言,这些人很多进去之后,就再没出来过”
张叔夜他们入主逻些城后,从大牢中解救出许多奴隶,相比雇佣地方百姓,这些人用起来显然要放心多,所以经过遴选后,许多人都被留在官府听用,也就都成了官府的耳目。
达旺这个人按当地的话说是个大老爷,据说最风光的时候,家里有上千奴隶,后来虽有些落魄,但在当地也是个很有影响力的人。这家伙在梁山大军到了之后,一直都表现的很恭顺,也很配合张叔夜的新政。
对这样的人,张叔夜是即用也防,也就有了王寅的汇报。
张叔夜沉吟片刻,道:“千岁与草原部族之战即将打响,这场仗,我们是帮不是什么的,能做的就是保证吐蕃不乱,不给千岁拖后腿”
王寅也点头道:“我也是此意,不过对待企图颠覆我梁山政权的,也必须坚决消灭”
两人正商量着,忽有侍卫来报,秦明将军请两位大人去一趟。
两人知道,秦明这时候找他们,一定同中原发生的事有关。于是立刻出了府衙赶奔秦明的帅府。
其实两人只猜对了一半,秦明找他们来,固然有中原战事的原因,另外就是他接到消息,就是距逻些城不远的匹播城有人兴兵作乱。
第二百八十三章吐蕃清洗() 
匹播城是吐蕃境内第二大城市,据逻些城仅百里之遥。
梁山刚刚入主吐蕃,有叛乱是很正常的,不过要知道逻些城四周可是布有十万大军,叛乱居然发生在梁山大军眼皮低下,这是典型的挑战啊!
以秦明烈火般的脾气,立刻就要点齐人马前去征剿,不过他总算是及时想起宋清三令五申的交代,就是凡事都要同张叔夜以及王寅商量,万不可私自做主。
林冲、秦明、关胜、呼延灼、董平,这几个人当初可是号称梁山的五虎上将,如今均是坐镇一方,若是让他受制于张叔夜,显然是不可能的。
军人有军人的骄傲,却也更具有服从性,这就是宋清明知道秦明性如烈火,却仍把他派到吐蕃的原因。
对于这一点,张叔夜和王寅都很自觉,从未因职位上的事与秦明产生矛盾。所以三人一直相处得都很融洽。
待二人来了之后,秦明把情况向他们通报了一下后,就准备带兵去平叛,人马早已经集结好,就等他了。
王寅却皱着眉头拦住了秦明。
“秦将军且慢,事情怕是没那么简单”
秦明擅长的是冲锋陷阵,脑筋不是没有,但同王寅比起来就差很多了。略带不悦地道:“王大人,救兵如救火,千岁在中原大战,我们若不能把吐蕃镇住,岂不有负千岁的嘱托?”
王寅点点头,道:“正因如此,你我才更应小心行事”当下又把逻些城内的异常情况向秦明讲了一遍。
秦明除了脾气暴点,带兵也很有一套,听王寅说完,不由露出凝重的表情,道:“王大人是说他们想玩声东击西?”
“不排除这个可能”
秦明眼睛一瞪,怒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