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宸歌》第64章


?br />
宣帝即位九年,华妃是获封的第一位贵妃娘娘,皇上又特意传下口谕,交代尚仪局务必配合礼部的赵常大人将此次晋封典礼按照最高规格的来办。这样的一道旨意下来,王尚仪和赵尚书立马都犯了难,最高规格?按照规制,这后宫中谁的册封能越过皇后的仪礼去,可听着皇上这意思,就有点令人寻味了。
两人都摸不准皇上的心思,既怕交不好差,又怕惹得皇后娘娘和未来的贵妃娘娘不快,头疼啊!最后还是揣了厚礼,私下去问皇上身边的德公公。若说最懂皇上心思的,这宫里头除了王怀德只怕也找不出来第二个了。德公公只说了四个字:“曲径通幽。”
在后宫和官场上混的,哪个不是人精?虽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四个字,王尚仪和赵尚书立马心领神会,回头就大张旗鼓的操办了起来。不出几日,到处都是一片喜气洋洋的红色,与周围的白雪皑皑正好形成强烈的颜色对比,看得更加的鲜艳夺目,喜庆吉祥。
荣妃站在沉香榭的八角亭内,放眼望去,四周都是扎眼的红,连水边的树枝上,内廷都不忘绑上了飘扬的彩带,她只觉得胸口闷得发慌,一股无名火不知往何处宣泄。皇上可真是用心良苦啊,满宫的大红,谁不知道正红是后宫里唯有皇后才配享用的颜色,这样堂而皇之的捧她,连祖上定下来的规矩都不要了。还有那个窝囊皇后,祖父好歹是当朝左相,被人家蹬到脸上来了竟然都不吭气,
其实事情还真不是荣妃想的那样,皇后并非是不想吭气,而是也有气没地方发。她是先帝爷钦点的当朝皇后,皇上尚是太子时迎娶她入东宫,当时的阵仗,道是举国齐贺也不为过,皇上登基后,她顺理成章的入主后宫,可皇上对她,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敬重有余,恩爱不足。爷爷说只要她恪守本分,任谁都撼动不了她皇后的位置,她始终隐忍,哪怕段清姿比她先一步诞下皇嗣,哪怕皇上要她把掌管后宫的权力瓜分给那个女人,她都不恼不闹,做足了一个皇后应有的宽容大度姿态。前段时间给荣妃晋位,皇上和她商量,华妃抚育皇嗣的功劳最大,也该给她晋一晋位分了,她也答应了,谁让自己不能给皇上添一位皇子呢?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皇上玩了这样一手偷梁换柱计,她突然陷入了一种深深的危机感。
晋封典仪那日,晴空如洗,积雪在阳光下熠熠光辉。太和殿的殿前广场上,繁花似锦、歌舞如云。文武百官、朝廷命妇以及后宫中五品以上的妃嫔无一缺席,齐齐候立在地毯的两侧。
皇后穿着一身正红色的金凤祥云锦袍,九尾凤钗在厚重的发髻上金光璀璨。她嘴角轻扬,气质雍容而华贵,这样的姿态,她从17岁就开始练起,到现在已经整整13年,无论任何时候,她都站立在夫君的身侧,恰到好处的向所有人展示她母仪天下的丰采。可宣帝的目光,从前没有,现在也没有停留在她的身上过。他站在太和殿的殿前,微笑的望着正前方,迎接他心爱女人的到来,神情喜悦而激动。
吉时鼓声响起,喜炮冲天怒放,华贵妃搭着宫女岚烟的手,踏着莲步,缓缓而来。她身着正紫色的仙鹤祥云锦袍,巨大的裙摆在身后逶迤于地。这件锦袍由整个尚服局的绣工耗时三个月精心制作而成,上面缀满了从江南进贡而来的上好湖珠,所有的图案均以金丝银线绣制,低调奢华,完全符合华贵妃在皇上心中的完美形象。
只见她长眉如远岱,眼尾弯弯似含娇带笑,七尾金凤步摇在头顶上调皮的晃呀晃,每一下都仿佛是晃动在了宣帝的心上,令他觉得自己就像个等待新娘的毛头小伙,竟然还会有一丝的紧张。离他还有几步远的距离,宣帝已经迫不及待的伸出手去。华贵妃将手递给他,缓缓转身,那一刻,光华如星光闪耀,她的脸上浮起一丝胜利的笑容。
翌日,宣帝又下旨前往雅园行宫围猎,后宫后妃诸人中,仅华贵妃奉旨伴驾。旨意传来,皇后在心里冷哼了一声,雅园是先帝爷在世时常与宣帝生母淑妃度假的地方,皇上此举昭然若揭,吕家在他登基路上所立下的汗马功劳,换来他一句永不废后的承诺。如今老臣死的死,废的废,爷爷幸而有先见之明,早早的就告请辞官养老,皇上百般挽留,最后还让他担着个左相的空衔,不过是为了向世人证明他的仁义和守信,可他到底还是按捺不住了,下一个该轮到她,轮到吕家了吗?皇上前脚带华贵妃去行宫,她后脚就跟着易装出宫了。
雅园的猎场内,北风猎猎,积雪在地面结成了厚实的冰壳,在微弱的阳光下白亮得晃眼。宣帝与华贵妃共乘一骑,德公公与侍卫们在后面远远的跟着。华贵妃怕冷,整个人都缩在了宣帝的披风里,只露出两只眼睛打量着外面的景色,雀跃的眼神看起来犹如十多岁的精灵少女。
“清儿可还记得这里?”宣帝问道。
华贵妃抬头,如墨的瞳孔里,浅映着宣帝的深情,她低低的叹息了一声,柔声回答道:“清儿怎么会忘记这里呢?就在这里,清儿的一生从此注定牵绊。”
宣帝亦动情的紧拥着她,呢喃道:“朕也是,朕的这一生,从清儿为朕挡箭的那一刻起,就永远的和清儿牵绊在了一起,任何人都不能把你从朕的身边带走!”
华贵妃低首一笑,将头轻轻的靠在宣帝怀里,目光越过雪地,越过丛林,投射向不知名的远方。
第八十五章 皇后之恩() 
没有皇上在的镐安皇宫,看上去比往常少了几分热闹,连景阳宫每日例行的请安,也清清冷冷,妃嫔们看上去个个都无精打采,心神飘忽,仿佛皇上这一出行,她们的魂魄都跟着弄丢了一般。
皇后坐在凤榻上,似笑非笑的看着底下,除了华贵妃与荣妃,其它正五品以上位分的妃嫔都在这里了,总共才十一个人,其中有五位还是早年进宫的老人,看来,后宫的人的确是太少了些。她扫了一眼如嫔,如嫔前些日子恢复了请安,但身上那股子原有的明艳和锋芒已经完完全全的消失了,坐在人群中总是安静得让人几乎忘却了她的存在。她身上穿着一袭浅碧色的衣裙,那衣裙有些肥大,罩在她消瘦的身形上愈发显得羸弱不堪,看来似是旧年的衣裳。
宫女端上茶水,众女在皇后的邀请下各自拿起来装模作样的轻抿了一口,实则大多数的人连嘴皮子都不曾打湿,都叹了句:“好茶。”
皇后也不揭穿,但笑不语,待那盏茶稍稍的放凉了一些,便打发众女散了,独独留下如嫔,让她与自己一起回凤仪殿。
凤仪殿是皇后的寝宫,皇后此举显然有几分亲近的意思。可如嫔仿若未觉,安静的跟在她身后,皇后让她坐就坐下,如一尊没有任何情绪变化的木偶。宫女重新斟了茶上来,皇后亲切的对她说道:“如嫔妹妹,太医说你的身子已经康复了,但本宫看着你的脸色仍苍白得紧,可感觉还有什么不舒服的?”
皇后的关心也并未让如嫔有丝毫的动容,她侧着身子回答道:“多谢皇后娘娘关心,嫔妾的身子已经大好了,并无不适。”
“你先祖与本宫祖父同为大周开国功臣,对于沈家的遭遇,祖父深感遗憾和痛心,也曾力劝过皇上,替你父母求情,奈何皇上固执己见,祖父也无力回天。”皇后的言语中满是痛惜,那样的真诚看上去并不像伪装出来的。看如嫔还是一副木然的模样,皇后紧接着抛出了一招利器:“虽然不能令你父母幸免于难,但是,祖父他老人家不忍心故友之后曝尸荒野,所以……”
如嫔娇躯一震,快速的抬起头来,目光直视着皇后,眼里的急迫与激动显露无遗。
皇后这才缓缓的道出了下半句:“所以,祖父他老人家特意命人偷偷收了你父母的尸骨,将他们合葬在了一处山清水秀之地,只是不敢刻立碑文,始终让他们委屈了些许。”
如嫔起身来,咚的一声跪倒在皇后的脚下:“皇后娘娘及吕祖之恩,沈氏如霜此生铭记于心,他日若得机会,必定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霜儿妹妹这是做什么,快快请起!”皇后急忙扶她起来坐下,嗔怪道:“祖父他老人家顾念故友之情,本宫亦是怜你姐妹俩如今在宫中孤苦无依,这才将秘密透露于你,希望你早日振作起来,养好身体,方能彻查令兄驿馆一案,将陷害之人绳之于法,为沈家伸冤,为你父母正名。”
如嫔面色沉痛,对皇后透露出来的信息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