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国师》第108章


等上岸之后,踩着被鲜血浸透的泥土,每抬一次脚都能带上血呼啦的泥浆,明军都惊讶于这场战事的惨烈,周遇吉等人率领陆战队迅速占领主要据点,遇到反抗的,不管是那边的人,一律格杀勿论,到了这个时候,那几个蕃主已经被回过神之后的幕府军揍得满地找牙,好几家蕃主都被幕府军抄家灭族,领地都被毁了,只剩下三家蕃主还有些实力,武士加起来不足两千,而且几乎个个带伤,另有六个蕃主已经成了光杆司令,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他们的拼死抵抗,也给幕府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明军登陆时仍在岛上的幕府军总数四千出头,分散成三个部分,被明军分别围住,一一击破,这些由少量武士率领的足轻们,用的武器多是钢刀长矛,哪里是使用火枪火炮的明军的对手,到傍晚时,整个九州岛上已经再没有成规模的抵抗力量了。
第95章 万鼠竞食
就在卢象升占领九州岛的同时;袁枢也在动手攻略北海道。
跟九州岛商贾云集不同,北海这里的蕃主势力相对来说比较弱小,不过这里原来住着阿伊努族人;这一族生活区域主要在库页岛跟北海道,以及之间的一些岛屿上面;由于地势靠北,冬季比较寒冷;日本的战国时代很少有大名打到这里来,但幕府建立统一全国之后,这里也被幕府统治,但阿伊努族跟其他日本人相处起来并不是那么融洽……袁枢就利用这点;让库页岛的阿伊努族人去联系北海道岛上的阿伊努族人,使他们归顺大明。
袁枢初来库页岛的时候;日本人已经先一步占领了岛的南部,但兵力很弱小;被北海舰队轻易歼灭,目前明军已经在库页岛经营两年多,在上面修建城池、港口、公路、小学;岛上原有的费雅喀族、赫哲族、阿伊努族等都融入中华;有的去北京接受教育或者做工等,不愿意走的,国家贷款给他们新式的渔船捕鱼,或者直接加入明军,现在北海舰队的陆战队里就有这些民族的人,袁枢派他们登上北海道岛,去游说一些蕃主,以及被日本人压迫的族人。
北海道岛收服战跟九州岛不同,九州岛明军并没有直接参战,北海道岛袁枢先把战船派到北海道岛跟本州岛之间的津轻海峡,将这里彻底封死,黑蛟号率领四艘巡海夜叉、四艘虎鲸舰,以及三十二艘海鲨舰一字排开,仿佛饥饿的海上巨兽,潜伏在黑暗的大海之中,静静地等待着本州岛放下来的猎物出现。
将北海道岛割裂下来之后,袁枢下令三万陆战队全部登岛,三个师在向导的带领下仿佛一把钢刀,直接插入岛上的心脏地带,日本蕃主们组织军力抵抗,日本古代战争有限,拥有上万人就算是大规模战争了,各位蕃主们见明军登陆,立即召集武士,明军围岛两年,跟本州岛也不通,内外隔绝,每年冬天都有许多人冻饿而死,蕃主们知道明军在酝酿雷霆一击,时刻枕戈待旦,不敢放松片刻,这回除了养的武士,还有各自藩国内的农民工匠也都被调动起来,一起抗击明军。
战争,一直是淬炼军人的最好方式,跟中国春秋战国时名将辈出一样,日本的战国时代也出了许许多多著名的军事家,并且整体的作战水平跟战国时代之前相比上升了一个档次,包括冶炼技术,锻造技术,制甲技术等等,也都有很大的提升。
但是,由于日本人口和国土面积的规模,以及土地资源等各方各面的限制,所有的提升都很有限,即便跟原来的大明朝相比也远远不如,更别说如今已经经历了快十年工业革命的大明朝了,日军用的武器,除了太刀、肋差这些比较著名的,大多数用的是武士刀,也有一部分火枪,填火药,塞铁珠或者铁砂,然后点火射击,连燧发枪都不是,还停留在火绳枪时代,面对明军开始逐渐自动化进城的步枪,以及越做越小的野战炮和迫击炮,根本没有任何还手之力。
枪声炮声响了不到半个小时,日军就溃散了,留下了满地的尸体,多是那些嗷嗷喊着口号,为主家尽忠的武士们留下来的。
而就在日军在前线跟明军交战的同时,各个藩国内部的阿伊努族人开始造反,串联其他各族,甚至是日本平民都拿起武器攻打蕃主的领地,冲进一个个蕃主的家,抢夺他们的财产,杀死他们的家人,从上到下,男女老幼,鸡犬不留!
北海道岛上的战争没有九州岛来得那么惨烈,死伤的人远没有九州岛多,但耗时漫长,并没有毕全功于一役,明军占领了主要城镇,然后将陆战队化整为零,组织了很多青壮年为民兵,四处围剿那些仍在富裕顽抗的残余势力,直到崇祯十三年底,才将反抗势力全部歼灭清除掉。
明军完全控制了九州岛和北海道,南北两只舰队对日本的钳制越发紧凑,战舰每天绕着日本剩下的两个岛周围往岸上开炮,尤其是崇祯十三年的秋天,在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开炮放火,甚至短暂登陆,对岛上的房屋、田舍、庄稼进行毁坏。
这跟当年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一代的手法有点像,只是当初倭寇是为了抢东西,捎带着杀人,明军是为了搞破坏,只要没人过来阻止不会刻意去杀人,但造成的后果更加的严重,等入冬以后,本州岛跟四国岛上都闹起了饥荒,偏又赶上火山喷发,而且多处发生地震……各大蕃主用最大的力度把粮食从拼命手里剥削过来,藏进自家的地窖,养听命于自己的武士,普通平民饿死无数,于是开始了骚乱,蕃主为了镇压,就需要更多的资源和粮食,这样达成一个恶性循环,骚乱越多越大,蕃主们越没有安全感,越要囤积粮食,养更多的武士保护自己,蕃主们越这样做,骚乱越多。
卢象升跟袁枢这时候一南一北,开始推波助澜,他们不用做什么,只要把大刀长矛,强弓硬弩这些东西扔到岸上,被人捡去了,就会拿着去抢劫别人,李云崖接到电话之后,跟朱由检紧急调了十万多跟长矛,三万多柄长刀,两万多件已经长毛或被虫蛀的铠甲,以及淘汰下来的五千多张弓,十余万支箭,全部用大海牛船运给卢象升。
这么多的武器流入日本,几乎都落入了平民手中,于是越来越大的骚乱开始了,由南到北,从东到西,无处不烽火,无处不流血。
这就是卢象升的平倭策,因为倭人凶狠残暴,岛上地形复杂,人口也太多,如果强攻很容易付出很大的伤亡代价,卢象升利用海军力量将日本岛周围封锁,里不出外不进,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然后尽可能地减少岛上的生存物资,到最后岛上的人为了争夺生存权利,必定会开始自相残杀,卢象升给这个计策起了个名字,叫做“万鼠竞食”,是“二虎竞食”的变形版本。
战争是残酷的,不是你死就是我死,正所谓慈不掌兵,以最小的伤亡代价取得胜利,是一个带兵将领唯一要努力做到的最终目标!
这一场“竞食”之乱持续到了第二天春天,耽误了耕种和生产,没有人耕种,即使种了也会被别人抢走,等到了夏秋之际,饥荒更加严重,到了遍地尸骸,人人相食的地步,再赶上几场台风,环境越发坚持不下去了,德川幕府想尽办法稳定局势,又把剩余的船只派出来,连渔船都都上了战场,跟明军海军决一死战。
这是明日交战以来的第二次大规模海战,跟上一次集中在日本海上摆开阵势对冲硬撞不同,这一次打的比较零碎,从靠近东京的横滨,沿着四国岛跟本州岛之间的海峡,到九州岛全部有战船在厮杀,炮声隆隆,枪声密布,明朝的数十艘铁甲舰横冲直撞,遇到大船就用炮轰碎,遇到小船就直接碾压过去,船尾的火龙巢打开,居高临下发射一道道火箭,将日本船只成片烧掉。
海战持续了两天,日本的船只要么被击沉,要么被接舷俘获,可谓是全军覆没。
日军的失败,直接导致幕府力量大衰,威望受到重创,各地蕃主纷纷起义,浪人横行,国土四分五裂,再次重回相互厮杀的战国时代。
这时候就有蕃主继而连三地派人联系明军,愿意皈依大明,希望得到大明皇帝的册封。
卢象升提出来,要他们先立功,然后才能有封赏,并且承诺可以卖给他们枪炮,这些蕃主们立即都像打了鸡血一样,把家族里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家当全都拿出来购枪炮子弹,有的拿祖传玉石,有的拿家传宝刀,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当然最直接的就是用银子买,日本是有银矿的,但存量不是很大,到后来已经开采完了,日本的金属资源相对来说比较匮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