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改变了大明》第191章


对此,他自然是暴怒,直接就下旨申斥魏应嘉,并将吏科几名给事中都抓进了诏狱,直接把吏科空置。
重建大明的军事体制,恢复对军队的绝对掌控,是朱皇帝所有计划得以实现的根基。在这件事上,朱皇帝是不可能后退半步的,也根本没有妥协的余地。
皇帝一人接手了政务,并把吏科官员一网打尽之后,叶向高首先扛不住了,动用大学士的特权,递来了密折请求一见。
朱皇帝很快同意首辅入宫觐见。
“陛下如此行事,便真不怕天下大乱了吗?”
“先生辅政多年,当知晓,我大明如今已经处处都是积憋。诸公继续这般得过且过下去,天下大乱又何曾远了?”
叶向高被这一句话就问住了,作为事实上的宰相,他哪里不知道大明现在是个什么鬼样子,要是东虏没解决,朝廷每年都有巨额的财政赤字,大明怕不是真要不了多久就会完蛋,只是,现在东虏都被皇帝你打残,眼见覆灭在即,大明至少续命几十年好不。
“陛下求治心切,却不知,大明如今,却是下不得虎狼之药。”
“朕偏要如此,诸公又当如何?”
叶向高听了后简直要吐血了,这皇帝怎么就听不进去人话呢。
他无奈了,只能伏地长跪不起,低着头说道:“陛下执意如此,那便请治臣不能奉诏之罪。至于其他各位臣工,臣实在不知。”
“元辅理念与朕不合,要去那便快些走吧。至于某些人,还请元辅知会他们一声,此番朕意已决。朕要收拢兵权,整治贪腐,杜绝私兵,此事干系大明国运,绝不容许有人阻挠!整治内地卫所,却是不会再如辽西一般。朕治贪,又没有要剥皮充草,杀人都不多。对待罪臣都如此宽厚,若是有人还要强与朕作对,那朕只能将其视作叛逆。朕告诉你等,惹毛了朕,太祖皇帝做过的事,朕一样做得!朕如今就是要看看,这天下当有几人敢造反?”
叶向高一听这话,立刻就是磕头如捣蒜。
“陛下为此言,臣应万死。”
这位首辅当然不会拿下面那些人的鬼话去反驳皇帝,事实是怎样,叶向高心里清楚得很。大明这个鸟样,拿出法家那套搞重典治世其实也未必错误。皇帝不信任他,他同样也不认同皇帝这么折腾,若是太祖成祖还好,一个长于深宫妇人手的小年轻,也这么搞事,最终胜利的都不知道是谁。
朱皇帝语气冰冷地安抚了几句,就一脸不耐烦地让叶向高滚蛋了。
行了一个大礼告退之后,叶向高好歹才算是艰难地走出了平台,离开宫城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有些魂不守舍。
叶向高虽说已经摸清大明现在这位皇帝的性子,但真正听他把这种杀气腾腾的话亲口说出来,依旧是冷汗直冒,一路上好多次都险些没有站稳。
对诸多高级文官的不合作,朱皇帝当然是有些恼火,不过这也在他预料之中。对叶向高这帮人,他暂时也不好动刀。真要连叶向高他们都砍了,引起的后果自然是要马上开始重新打一遍天下。
反复斟酌了很久后,他觉得,文官们在这件事上,可不一定会是一条心,未必需要彻底撕破脸。
毕竟在文官领军体制中受益最多,终归还是中枢的兵部、地方的督抚大员和中层的兵备、分巡以及分守道员们,这部分官员毕竟数量有限。
他现在摆出来的态度,就是要用武力逼迫文官们站队,让没有从文官领军体制中受益的文官和地方士绅们,与军政体系的文官进行切割。
不想彻底撕破脸,倒不是朱皇帝软弱,彻底掀了桌子,痛快是痛快,可普通百姓也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不过,他也不会因为担心死人就畏首畏尾,他很清楚,自己不能彻底掌控全国的军队,就什么事都办不了,未来死的人只会更多。这帮文官们若是执意要与他作对,那他也只能彻底掀桌子。他也承受得住后果,大不了就是重新打一遍天下。他现在的实力,也不比刚入关的后金差。
他的决心已经拿出来了,他现在就是要看看,大明这帮文官们有没有勇气去保卫他们的特权和利益,在他的压迫下,这帮人还能不能保持团结。
反正他是不认为,这帮文官到了现在,还有能力保卫自己的利益。越是翻南明史,他就越发看不起这帮人。
在冲突日益激烈的时候,朱皇帝终于彻底失去了耐心,直接拉着三法司的长官在一旁旁听,亲自主持审案。
“人证、物证俱全,你还有什么话要说?”
犯事的这个户部主事,此时已经被吓傻,很快认罪。
三法司的长官,此时都木着脸,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既然,罪证确凿。依照大明律,本要剥皮充草,不过朕仁慈,不喜酷刑。来人了,将此蛀虫拖出去,枪毙了。”
士兵不是官员,不会管皇帝的命令是否合理,很快,第一个官员就被拖了出去。
“皇上,请三思。”
对于张问达等人的劝谏,朱皇帝是直接无视,只是冷冷地看了他们一会,继续审判下一个。
不一会,砰的一声,第一个被皇帝下令处决的官员就出现。
杀完了这一批贪官,东厂太监魏忠贤又带队去了兵部,再次抓走了一大批的官员。
同时,京师各个城门也已经被军队控制,没有皇帝的手令,一个官员都不准出城。
二话不说就开始杀人,皇帝的意思自然是再明显不过。
你们敢造反么?我反正是敢杀人的。
第216章 77。有人要反() 
面对皇帝疯狂的举动,文官们甚至连私下里抱怨都不敢,更别提什么造反。
因为第一批倒霉的已经出现了,在当堂枪决文官的事件发生后第三天,魏忠贤出马直接抓走了左光斗和杨链等人。
皇帝亲自审问了这几人,还召集三法司官员旁听。
“杨链,你昨日私下说朕昏庸?”
“臣有罪,臣应万死。”
杨链跪在地上直接请罪,算是默认了,他是说过这话,现在也没什么好不承认的。
“左光斗,你昨日可有说朕是暴君?”
左光斗闻言却是没有太大的反应,而是十分硬气地说道:“臣有罪,还请陛下速速治臣死罪。”
“朕对你等很失望,朕对你等寄予厚望,而你等却执迷不悟,整日伙同一帮奸邪,与朕作对。以你等之罪,朕要杀了你等,别人也说不出什么来。不过,朕不会杀你等。朕要留着你等,看这大明是如何在朕的手中中兴的。”
几人闻言,有的神色木然,有的则是面露不屑,冷笑不止。
对此,朱皇帝却是不以为意,对这帮人最好的打脸,就是用事实说话。
朱皇帝也懒得再和他们废话,把这批人统统都关进了诏狱。
很快的,京师中弹劾熊廷弼等人,抨击皇帝破坏朝廷法度,破坏祖制的声音就迅速消失。
不过,明着反对皇帝的人没有了,不代表他们就彻底老实了。朝廷里反对皇帝的声音消失了,但地方上抨击皇帝的可是一点都没少,反而有增多的趋势。
消息传到地方上之后,各处的武将们也发现了皇帝惩治贪腐的决心,以及对军卫体制的不满,辽西武将们的遭遇也让他们感到十分惶恐,不由也开始频繁串联。
更是有着一大批的郡王甚至是亲王,也在蠢蠢欲动。
秦、晋、代、肃和庆诸藩,这几个在宣大和西北的,就尤为不老实,已经开始偷偷在接触边镇武将。
而地方上的文官,态度则比较复杂,有的如实报告,有的则是对这帮人举动采取了无视默许的态度。
这样的状况,也没有出乎朱皇帝的预料。
他这样的大动作,揭掉了诸多的遮羞布,把大明的腐朽和虚弱完全暴露了出来,强行夺权也在君臣之间制造了不可弥补的裂缝,让很多人产生别样的心思,对卫所制度的态度,也让众多的世袭农奴主对他这个皇帝失去了最后一丝的忠诚。
没有人造反,不过是太平无事的日子过久了,一时间很多人都没做好各种准备而已。
面对这样的现状,朱皇帝是一点都不慌,那些人准备得再充分,纠集了再多的军队,也不是新军的对手。出现如今这样的状况,他也完全是故意的。武装整编九边军队,清洗掉绝大部分的武将,顺带着干掉一批藩王,拿他们的家产补贴军费是既定战略。
这个计划要实行,最根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