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虎贲》第535章


索尼两眼瞳孔狠狠的一缩,将满洲灭族!这个袁啸还真的不是仅仅说说而已啊!
“多谢督师大人回护,在下这就返回盛京城,面见我们皇上禀明督师大人您的意思,在下告辞”
等到索尼回到了盛京城,天色已经到了黎明的前夕,乾清宫之中,灯火通明,满洲君臣每一个合眼的,阿济格与多铎的尸体在担架上放着,身上蒙着白布,乾清宫大殿宁一片宁寂,只有轻轻的啜泣声,不错,阿济格与多铎,凶残无比,脾气暴烈,然则,这些年来,南征北战,满洲能够走向顶峰,两个人实在是功不可没,这可以说是两个开疆拓土的猛将啊,就这样去了,兔死狐悲,朝中的同僚如何能不悲戚?
多尔衮呆呆的坐在龙椅上,满脸的悲怆,两天时间,自己的嫡亲弟兄就死了一对啊,说什么东山再起?说什么中兴大清?没有了阿济格与多铎,自己能不能稳住满洲的局面都在两说呢!
多铎,这可是自己最疼爱的弟弟啊,两个人自小相依为命,一同长大,今日却已经是天人永隔了,多铎啊,你怎么就这么执拗呢,怎么就这么不听劝呢?非要出城偷袭,甚至为了出城,连守城的门官都给斩了,难道你不知道,这样就是在送死?哪怕是你身陷重围,陷入绝望,朕也不敢派出一兵一卒前去接应你啊,这满洲近百万父老的性命可是在朕的手中握着呢
多尔衮痛心不已,这种眼睁睁看着弟弟送死的心情真的是令人痛断肝肠、
“皇上,袁啸已经说了,他已经看到了皇上您投降大清的的诚意,两位王爷的尸首都让臣带了回来,他保证说,只要满洲无条件投降大明,他能够为满洲君臣争取到的利益,一样都不会吝啬,会奏请大明皇帝准允的”
索尼低声道。
多尔衮缓缓闭上了眼睛,袁啸看到了他的诚意,只是让袁啸看到这个诚意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夜半时分,自己无数次产生要出城血战的冲动,都被自己硬生生的压制了下来啊,甚至满洲的将领们也有不少请求出战的,特别是两白旗的精锐,更是气势汹汹,都被自己给强硬的压制了下来,拿着一个兄弟的性命来换取的诚意,实在是太大了,令人难以承受!
“索尼,传旨,盛京城即刻赶制白旗,悬挂于盛京城四周,巳时出城,向明军请降”
多尔衮缓缓说道,“来人,将两位王爷好生装殓,假设灵堂,待到投降过后,再为两位王爷发丧”。
索尼连忙答应一声,赶紧下去准备。
仅仅不到两个时辰的准备时间,盛京城中所有的将士,全部放下了武器,将刀枪弓箭堆成一堆,一个个跪伏在城头。
多尔衮褪去龙袍,率领着文武官员,手捧着降表,缓缓的走出盛京城。
此事的袁啸已经率领着高阳精骑与天雄军来到了距离城门口不足两里的地方,等待着满洲君臣的到来!
“罪臣多尔衮迎接天使大人,特意献上降书与满洲山川地理图,向大明天朝请降,还请大人感念苍生之苦,少造杀戮”
多尔衮强忍着羞辱,缓缓跪倒在地,沉声说道
第750章 高阳郡王() 
收降了多尔衮,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还多着呢,本来袁啸与卢象升的商议,拿下满洲之后,有卢象升暂时坐镇盛京两年时间,等到盛京平稳下来,在派其他官员前来接替卢象升,但是如今卢象升伤重,没有一段时间,是无法痊愈的了。
袁啸只得向朝廷请旨,请求朝廷将刚刚归京入职的李岩给调到盛京来,虽然李岩冲锋陷阵要稍差一些,但是处理起政务、蕃务来,却是比卢象升更要老到,再给卢象升将胜达或者柯必雄留下相助,想必整个关外都没有什么隐患了。
进入盛京城,袁啸第一时间,就是先行解散八旗精兵,收缴八旗战马,全部送回关外,没有了战马,这些八旗精锐也就是一群彪悍的旗民而已,不足为惧;紧接着,袁啸开始安顿各地满汉民众,这满洲如今的汉民也不在少数,不好着整顿一番,是绝对不行的。
况且现在满洲国灭,心头最忐忑的不是这些高高在上的王亲贵族,而是最底层的旗民们,毕竟当初满洲国在的时候,汉民遭受过不少的欺压,低人一等,被旗民们欺辱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如今汉民翻身终于做了主人了,那挨收拾的不就是自己这些没有根底的旗民了吗?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袁霞除了打散了原本八旗的建制之外,根本没有反攻倒算的打算,反而提出了满汉一家,甚至鼓励满汉通亲,满汉混居,全面的平等,这可是满洲人始料未及的,既然切身的利益不受到剥夺,对于这些小旗民来说,跟着谁混不是混?何必非要跟着爱新觉罗家族呢?
一项项事务被落实了下去,朝廷的旨意也已经下来了。
多尔衮被朱慈烺封为辽东郡王,嫡系后嗣世袭爵位,满洲其余的几位旗主、亲王、郡王,尽皆被封为一等侯爵,满洲宗庙,允许保留满洲旗兵三百人,维护照料,辽东郡王赴允许保留三百私兵,严禁其余爵主豢养私兵,违忤者,严惩不贷。
调李岩总督辽东及漠南一应钱粮军务、一应政事,已经随旨意抵达盛京,封柯必雄为锦州候,率领麾下两万天雄军,五千明军精骑,驻扎辽东,负责辽东防务,李岩与柯必雄一文一武,足以将整个辽东盯得死死的。
至于后续的部署,则是开始一步步的进行实施,满汉先混居、通婚,然后给满人易服、蓄发,习汉字、读四书五经,将满人身上的彪悍之气给磨掉,一个个都成了小绵羊,想要造反也反不起来,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移民了。
袁啸在奏章里说的清清楚楚,每年向着辽东移民二十万人,连续移民十年,十年之后,辽东汉人,将会超过三百万,二十年后,辽东汉人将会达到四百万人,人口远超满人,在这么多汉人的潜移默化之下,只怕满人连努尔哈赤是谁,都要忘的死死的了。
反正辽东现在有的是土地,东北平原土地肥沃,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地多啊,朝廷政令,谁开出来荒地,就是谁的,一家五口,迁到辽东,三年时间,开荒百亩,那就拥有了上百亩的良田,基本上是吃喝不愁了,再有朝廷补助的银子与粮食,这小子过起来,比关内的老百姓都要舒服,为什么不去?
袁啸率领着大军在辽东停留了三个月的时间,一支等到进入了七月,方才开始带着大军撤回京师。
回到京师,已经是接近中秋节的时候。
皇帝朱慈烺亲自率领着文武百官出城十里,来到了德胜门外迎接迎接凯旋归来的将士。
袁啸将兵力驻扎在了昌平,与卢象升等一众将领进入了紫禁城。
“呵呵,黄大人,您还是先宣旨吧”
朱慈烺笑道。
黄道周苦笑着摇摇头,这个皇上啊,还是少年心性啊,甚至连慰劳的话,都还没有说完呢,就让自己宣旨,不过,既然皇上都等不及了,那就宣旨吧。
“皇上有旨,卢象升、袁啸接旨!”
黄道周喝道。
卢象升与袁啸连忙跪倒在地。
黄道周高声道:“卢象升、袁啸不恤辛苦,远征辽东,剿灭大明百年边患,功盖当代,利在千秋,其功勋,比之中山、开平,犹有过之,朕赖祖宗庇佑,坐享盛世,赖二卿之功大矣,即日起,封卢象升为太子太保,大名郡王;封袁啸为太子太师,高阳郡王,远征辽东诸部将领,着兵部、礼部和议,一一叙功封赏,钦此!”
哥两个连忙跪倒谢恩,这也是当初朱慈烺的允诺,本来早就要给袁啸封郡王了,可是被袁啸给严词拒绝了,朝臣们也是有着不同的意见,现在剿灭了满洲,扫除大明百年大患,功勋盖世,再要是不封王,只怕下面的将士们可就真的要寒心了。
朱慈烺笑道:“两位郡王,本来朕应该立即为两位郡王摆设庆功宴的,起码要大宴三天,以示庆贺,不过,两位郡王时常教导朕要厉行节约,朕就将这庆功宴延迟两日,两日后,卢定国跟常从义等人率领精锐之师就要返回京城了,你们一面剿灭了满洲,一面将张献忠余孽清剿了一个干干净净,都是不世功勋,朕就图省事了,给你们一并庆功!”
卢象升脸色有些羞惭,躬身道:“皇上,剑歌大人封郡王,倒是无可非议了,臣可不敢贪天之功,非但无功,反而在盘山因为内讧,差点导致兵败,皇上不问罪,臣就邀天之幸了,哪里还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