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逐流》第733章


至于孙绰和周闵这两位,一直都是愁眉不展,一副苦瓜脸,好像死了爹一样。
陈郡谢氏的人不在了!琅琊王氏在建康的人(王羲之一家)也不在了,听说东阳府(今浙江金华)的王劭正在赶往建康的路上,作为琅琊王氏的代言人,来处理新朝的要务。
琅琊王氏,陈郡谢氏,高平郗氏,谯郡桓氏外加一个日渐兴起的太原王氏(复兴)与司马家共治天下的时代,已经渐渐远离了,将来会怎么样,谁能说得清呢。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桓温行事会更方便,更加肆无忌惮了。
四大辅臣里有太原王氏而没有风头正劲的琅琊王氏,这也是桓温的一种平衡手段,毕竟从源头上看,琅琊王氏的先祖是出自太原王氏的,只是后来发迹了而已。
在江左,琅琊王氏地位举足轻重,若是担任了辅政大臣,只怕会有跟桓温分庭抗礼的力量。
再者,四人当中两人是豪门出身(桓温,王坦之),两人是望族出身(孙绰,周闵),也正好平衡朝廷势力。
为什么陈郡谢氏的人要离开建康,这就是个禁忌的话题了,有很多风雨传言,不可明说。回去以后密谋的人不会少,但此时此地,不会提起谢家。
从利益分配上看,母亲是谢氏嫡女的褚蒜子,生下的皇帝司马聃,怎么都跟谢家有份香火情在里面,天然就偏帮谢家。
而此次司马聃惨死,褚蒜子已经沦为彻底的路人,司马家皇室血脉从司马睿长子司马绍这一脉,转移到司马睿幼子司马昱这一脉,再也没有褚太后说话的份了。
谢家作为明面上损失最大的一家,他们当然会有自己的想法。作为谢家掌舵的谢安,对此也早有预见,并作出了实际的部署。
说具体点,就是“春申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谢家有意识的将力量调离了晋国中枢建康,向北转移到了重镇寿春,不能说这只是一个巧合。
至于皇帝司马聃是怎么死的,为什么司马昱也死了,为什么台城侍卫好好的闹哗变(并未拖欠粮饷),还是那句,这些话题都是禁忌。
“诸位同僚,陛下不幸逝世,本人深感痛惜。但天下还要治理,社稷不能乱,我作为首辅大臣,当仁不让的站出来带领大家渡过时艰。待幼主成人,在下自然会退位让贤,归隐山林。”
桓温的场面话说得很好听,但在场的“人精”都知道,他那数十米长的砍刀,早已“饥渴难耐”想要饮血了。
一个不好,说不定就是灭门!
“朝堂内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稳定,我建议三天后发丧,大赦天下。同时派兵巩固淮扬防线,不妨从荆州调兵以稳定局势。”
一个从容不迫的声音响起,众人都是暗暗皱眉,此人乃是“江左独步王文度”,与郗超齐名的王坦之……他终于还是投到桓温那边去了,这也代表着太原王氏,跟桓温站在了同一个战壕里。
王坦之的荆州军入淮扬,就是让桓温明目张胆的断掉谢家的后路,并把建康城的控制权,交给桓温。
四位大臣里,两位已经站在一条线上,另外两个,本身就是打酱油的。
桓温也不管孙绰和周闵说什么,就直接拍板道:“那就这样,三日后登基大典,然后是过继仪式,让司马曜过继到司马聃名下,给先帝下葬后正式继位。”
虽然桓温的态度让人很不舒服,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也只能这样了,谁让朝臣一盘散沙,手里又没有兵马呢?
再说桓温只是换了个皇帝,又没有篡位,不存在背叛不背叛的问题,这些人也不怕会留下骂名。
“诸位同僚,先回府吧。城内还有零星的乱兵,这三天会一直宵禁,还请守好门户才是。”
桓温意味深长的说道,然后宣布散朝。
诸位大臣,带着极深的疑惑,慢慢走出显阳宫,走出台城。
现在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求解了,最重要的就是,这算不算一场政变?
桓温在采石矶屯兵,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他们想的是,褚太后还在,司马聃也没死,桓温定然不敢直接造反吧?即使要司马聃退位,也肯定有个过程,到时候见招拆招就行了。
何曾想到,皇帝司马聃年纪轻轻,就这么死了。
和桓温关系密切的司马昱也死了,褚太后也失踪了,谢家人也失踪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冷风一吹,大家都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台城黄色的大门作为背景,看上去一脸平静的周闵和外表无异样的孙绰交换了一下眼神,微微点头便各回各家了。
汝阴县(今合肥周边)县城内,驻扎着桓温麾下的一支军队,只不过,不能算是亢龙军这样的嫡系,如果真是“自己人”,那肯定随着桓温驻扎采石矶了,又怎么会被“发配”到“前线”呢。
汝阴县守将邓遐,正在县衙的书房内,看着桌案上两封书信发呆。
第一封书信,是郗超派人亲自送过来的,告诉他务必关注一下有没有“可疑人物”来到汝阴。去淮南,去涡阳,必走汝阴,郗超虽然没说明白,但邓遐不是蠢人,已然明白了对方的意图。
抓人,而且还是要抓“身居高位”“身份重要”的“自己人”。
如果仅仅是这个也就罢了,还有一封书信,是用箭射到卧房里的,上面落款是“长安刀客”,信的内容就很劲爆了。
皇帝司马聃被司马昱毒死,司马昱被愤怒的侍卫砍死,皇后王穆之和太子司马轩离开建康,桓温实质性“谋朝篡位”……
这信息量太大,让邓遐一时间难以抉择。
郗超信里面说要抓的人,恐怕就是皇后王穆之和她带着的太子吧?不是桓温铁杆嫡系的邓遐,瞬间发现自己的处境有些尴尬甚至险恶!
你以为抓到了皇后,哦,前皇后王穆之是件好事?
呵呵,实在是太天真了,说是大祸临头还差不多。
邓遐不知道建康现在具体情况怎么样,他派出的亲信,还没有返回汝阴,但是,凭借对桓温的了解,邓遐觉得,把王穆之和太子司马轩交给桓温,只怕……自己也大祸临头了。
桓温定然会秘密处决二人,然后知道秘密的自己,大概,也会一起收拾了吧。
这位署名“长安刀客”的人,很明显知道自己的顾虑,于是对方约他在汝阴南面不远的巢湖相见。约定地点的特征邓遐非常熟悉,他经常去那里钓鱼就是了。
去,还是不去,这是个问题,一个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
邓遐想了想,还是决定单刀赴会,不是他不想带人,而是这事要是泄露半点,就有灭顶之灾,他不得不慎重。
沙场宿将的邓遐已经四十岁了,正是一个男人身体由盛转衰,事业却是渐入佳境的时候。老实说,他不想失去这一切,更不想陪着桓温“造反”,当然,他也无意阻止桓温。
反正就是当看客的心态。
不过他现在明白了,两方相斗的时候,中立派如果不够强壮,将会是第一波被铲除的人物。邓遐觉得有必要从这个“长安刀客”口中知道一些信息。
他略略化了一下装,穿上蓑衣斗笠,压低帽檐,趁着夜色出了府衙。
来到巢湖岸边,已经快要子时,正是约定的时刻。他用火折子点燃三个火把,绑在钓鱼竹亭柱子上。
很快,一艘两层的楼船飞速靠近,挨着竹亭停泊下来,从船舱内走出一个浑身劲装的刀疤脸汉子,这人沉声对邓遐说道:“此地不宜久留,邓将军请上船详谈。”
邓遐看此人手中满是老茧,步伐稳健,手臂挥动有力,一看就是个武艺高强的刀客,便有些害怕对方会害他。
战阵之上牛逼的,未必精通室内贴身短打。不过他毕竟是见惯了生死的大将,岂能在一个“下人”面前被吓住。
邓遐拱手说道:“有劳带路。”
说完便跳上楼船的甲板,这艘船如离弦的利箭一般向远方冲去,离岸边越来越远……
ps:书友们,我是嘉宝儿,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第522章 宴无好宴() 
邓遐也算是个大老粗了,神经算是大条,但在船舱内,仍然显得非常局促。
他对面坐着一个年轻漂亮的妇人,婀娜的身段配上清丽的脸庞,有些楚楚可怜,然而表情神态,却又威严不可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