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丫鬟那些事儿》第7章


而且事情到了这里,似乎还不算完。又过了几天,王夫人亲自带人进了园子,倒是没往姑娘们的房间里来,直接就进了怡红院里。不过即使这样,王夫人亲自进来的消息也早已传到了园子内的各处,丫鬟们恨不得连口大气都不喘——生怕下一刻,王夫人就带着人杀了过来。
那天直到最后,王夫人也只是进了怡红院,但是却从怡红院内带出来不少人,柳五儿听说其中有晴雯、有芳官、还有另外几个丫鬟,而她们被抓住的罪名把柄,也不过是往日和宝玉在玩笑中说过的某句话罢了。
柳五儿听了之后,不禁心有戚戚焉。她一方面为芳官等人担心,另一方面却有庆幸:幸亏自己这一世成为了雪雁,服侍在黛玉身边。而且,她现在也不知道自己上一世最终都没能进去怡红院服侍宝玉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了。就算真的进了怡红院,或许她也逃不过这次吧?
不过芳官这么一走,很快又传出风声,说是太太不喜欢这些曾经当过优伶的丫鬟们在主子身边服侍,怕她们教坏了姑娘们。藕官、蕊官等人顿时人人自危。
而且,这似乎并不只是谣言,很快周瑞家的就来到了潇湘馆,当着黛玉的面问藕官,“你是想被家里人带回家,还是想去水月庵出家?”
藕官一脸茫然地看看黛玉,又看向柳五儿。
柳五儿一时也没有了注意,黛玉却忽然开口:“周大娘或许不知道,藕官这丫鬟这些日子在我这里,着实长进不少,现在已经会绣花做袜子了呢。”
周瑞家的看了看藕官,眼中虽然带着些欣赏,却也带着更多的不以为然,“林姑娘,把这些人送出园子,这是老太太和太太的意思。”
黛玉没了言语,这些日子藕官的变化她都看在眼里,如果能护住过了片刻,又笑起来,“周大娘,我托您件事儿。”
周瑞家的神色一肃,忙道:“言重了,您说吧,当不得一个‘托’字。”
黛玉点点头,“我家还有户下人,在苏州给我爹守灵。那户人家姓魏,我出银子,您帮我把藕官送去他们那边可好?”
周瑞家的几乎是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太太只说让这些人出园子,只要她们肯走,太太甚至都愿意自己倒贴几两银子,更不用说林姑娘这边还要亲自出盘缠了。
待周瑞家的一走,藕官立即伏到黛玉床边哭了起来。黛玉推了推她的肩头,“你明儿一早就要出园子了,等晚上我给魏大娘写封信,你带在身上,等到了那边,他们会照顾你的。”黛玉笑了笑,“不要慌,我给你些碎银子你带在身上,小心藏好了别让人看见。只是到了那边之后,可不能再偷懒耍滑了,要帮着魏大伯和魏大娘干活儿。”
藕官渐收了眼泪,顺从地点头,“姑娘,我明白的。”又扭头去看雪雁,直到这时,她才真正开始感激雪雁。
第7章 雪雁(06)() 
藕官被送走了,她在潇湘馆内除了几双做给黛玉穿的袜子,没有留下任何一点痕迹。
柳五儿有时想想,觉得这段日子过得就像梦似的。
又过得几日,园子里又出了新故事,宝钗的哥哥薛蟠要娶妻,宝钗说要帮忙家里的事,不好再在园子里住着,留母亲一个人在家里,遂从大观园中搬了出去。不出几日,王夫人也进来,招呼人给宝玉搬家,怡红院之中一部分人跟去了宝玉的新院子,剩下的不过留了三、四个小丫鬟负责看院子,日常洒扫,其余皆被分去了别处当差。
而且大老爷那边也给二姑娘迎春看好了人家,说是年内就要过门,迎春也只得开始收拾箱笼,准备搬到邢夫人院子里住。
大观园内顿时少了三户,原本的热闹也散了许多,显出少许凄凉来。这个秋冬,黛玉身上的病似乎又重了一些,紫鹃和柳五儿两个也就很少出潇湘馆,日常除了熬药拿饭,就只管在屋里服侍照顾黛玉。
之后的半年时间里,全家上下更是不得安宁。先是迎春出嫁,回来后却说在婆家过得并不好,言语上的折辱不说,偶尔还会挨打。别说主子们,就连丫鬟们在一旁听了都很有些不平,但是迎春对待这些的方法,也不过是暗自垂泪罢了。
迎春回门的时候黛玉的病稍微好了一些,但是连着去紫菱洲陪了迎春三天,回来的时候又吹了风,当晚就发起烧来。这一病,直到过了正月、来年开春才又好些,可是正月后没过多久,东平郡王府里的太妃就来到贾家,说想从贾家的姑娘里挑出一个来,去倭国和亲,以换回她被俘虏的儿子。
贾母和王夫人不敢拒绝——这可不是东平郡王府一家说行就能行的事,既然都这样大摇大摆地上门来挑人了,自然是出自上意。再加上人家明着说要挑“贾家的姑娘”,现在贾家没出嫁的姑娘只有探春和惜春,惜春年纪太小,还未长成,探春的年纪倒是正好合适,东平郡王府的太妃就挑了探春。
那天原本黛玉没在贾母屋子里的,后来才被叫去,等回到屋里,又自嘲似的对着两个丫鬟道:“我这无父无母、体弱多病的,现在看来倒也不一定是坏事。若像三丫头那样,一嫁就嫁到了海外那蛮夷之地,这辈子也不知道还能不能再回故土的,倒还不如像我这样。”
紫鹃看了看雪雁,先开口劝道:“姑娘您切宽心,自然又好的姻缘在后面等您老太太心里有数呢!”
黛玉凄然地摇了摇头,紫鹃话里的意思她自然知道——她从前些年就一直抱着这个心思呢,有时候和黛玉说话也会带出来。黛玉自己却是不敢多想的,她怕失望,怕外祖母让她失望,更怕宝玉让她失望。
柳五儿轻叹一声,拽了拽紫鹃的衣角,“紫娟姐姐,让姑娘静静吧。”
不同于紫鹃的笃定,虽说这些年黛玉的心思瞒不过身边的两个丫鬟,柳五儿对黛玉情系宝玉这事也说不上反对,但是她却并不看好这段姻缘。
上一世她甚至都没能活到现在这个时候,就已经死了。但是府里的那些风言风语,她在外面也听过不少,金玉良缘、木石前盟,虽说贾母有心撮合宝玉和黛玉,但是明显王夫人更看重的是宝钗。就连宫里的娘娘,都更看重宝姑娘——那年从宫里赏赐出来的东西,独宝姑娘和宝玉拿的那份一样,林姑娘和三春都只是寻常赏赐,这态度再明显不过——在那之后,府里的风向也渐渐起了变化。
并且,这件事中的斗争甚至都不能被摆到明面上来,贾母和王夫人还在互相试探。可是,宝钗、宝玉、黛玉三人年岁渐长,连年纪最小的黛玉都已经十五岁了,他们又有多少时间还能耽搁?
更何况贾母的身体眼见着一天比一天差,上一个冬天,光正月里就不顾忌讳请了三、四次大夫过来,贾母又有多少时间,能斗赢王夫人,看着自己心爱的外孙女嫁给自己最宠爱的孙子?
还有——虽然柳五儿不愿意这样想——但是就算贾母耽搁得起,宝钗、宝玉、和黛玉的年纪耽搁得起,黛玉的身体却不一定耽搁得起了。
就在昨儿晚上,黛玉又咳出了一口血来,血红的颜色,染在洁白的手帕上,紫鹃和柳五儿却连哭泣都不敢。
***
柳五儿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恨自己,为什么先前要想那样不吉利的事?在探春远嫁海外和亲之后,不过三个月,黛玉就已经病入膏肓,瘦得脱了形。
而更让柳五儿伤心的是,黛玉心灵上的寄托——宝玉,此时还在海外送嫁未回。黛玉偶尔会在睡梦之中轻声唤几句“宝玉”,身边的紫鹃和柳五儿甚至都不忍心唤醒她。可是往往就在下一刻,黛玉就会在铺天盖地一般的咳嗽中醒来。
偶尔在廊下熬药的时候,柳五儿会看着潇湘馆院子里的天空,在心底问自己:自己这一世过得可曾圆满?以后又会如何呢?
可是没有答案。
黛玉终于还是没能等回宝玉,她在一个夜里、一个难得的安详的睡梦之中,永远地离开了。第二天一早,紫鹃直接哭晕在了黛玉床前,柳五儿却要打起精神来,四处报消息。
贾母被鸳鸯和琥珀搀扶着来了,王夫人也带着玉钏儿来了,后面跟着李纨和凤姐。临近中午的时候邢夫人也终于来了,她甚至比薛家母女到得还要稍迟一些。可是现在没有人有心思计较这些,贾母几次哭得险些晕厥过去,王夫人和凤姐忙着照顾老太太,却也不忍心劝贾母回去,不让她见外孙女最后一面。
黛玉的灵堂就近设在潇湘馆堂屋内,柳五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