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粉丝是昏君》第201章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啊!
还能怎么办?太后这会儿估计都吓坏了,得了,赶紧过去商量吧!
肩辇被抬了过来,简宁上了轿撵,忽然吩咐道:“将几个孩子送皇后那儿去,这会儿宫里乱不得,让她放心,大臣自有应对,不要自乱了阵脚。还有”
简宁望向远处,沉默了会儿,“传话下去,若谁敢议论这事全部杖毙!另外,托人给张永带话,立刻调动御马监武备,卫戍大内,要悄悄行动,不可让人发现端倪。”
“是,奴婢立刻就去!”
抬肩辇的太监们走得很快,也很稳,很快便是到了慈宁宫,一阵哭声从慈宁宫里传来,“作孽啊!哀家这是作了什么孽?!早知当初,我不若淹死了这个不孝子!这大明的江山才有点起色,他就开始折腾,若是土木堡之变重演,哀家如何面对先帝啊!死了好,死了好,让他死去吧!哀家有皇孙,立刻立太子就是了!”
“太后娘娘,陛下还未跑出太远,臣已经让人去追了,您可千万要保重身子,不要乱了阵脚。”
“爱卿,你说哀家怎么就生出这么一个玩意?!真是气死哀家了!还有,他不会有事吧?”
“太后娘娘放心,陛下吉人自有天相”
简宁挑开帘子,裣衽行礼,“臣妾给娘娘请安。”
“皇贵妃你来了,快,快,快跟杨爱卿商量商量,这可如何是好,哎哟!头疼,头疼!”
“臣杨廷和拜见皇贵妃娘娘!”
“爱卿免礼。”
简宁抬手,“爱卿乃是我大明肱骨之臣,不用行此大礼,当下,还是要以国事为重,这些虚礼免了吧。”
“是,娘娘。”
简宁上前扶住太后,安慰道:“娘娘放心,臣妾刚刚已传令下去,不准任何人议论此事,以免人心浮躁生出事端来。另外”
她松手,行了一礼,“臣妾刚刚还自作主张,令人去御马监传话,让人立刻卫戍宫中,免出乱子。”
“你做得很好”
太后像被抽干了力气一般,无力地坐下,“如今就剩咱孤儿寡母的,总要作些准备。”
“太后娘娘不要太担心了。”
杨廷和望着太后,心有不忍,便是安慰道:“陛下会没事的,土木堡悲剧不会再发生,臣已让人快马加鞭地去追了,还通知了地方官府,一旦发现陛下立刻规劝”
“哀家生的,岂能不了解?他不知谋划了多久,怕不达目的是不会回来的地方官只能劝解,谁还能将他押回来不成?皇贵妃,照儿他一点意思都没露给你么?”
简宁苦笑,将正德的信拿出来,“这是张永在乾清宫发现的,他早有预谋,对我一个字都没透露,早上走的时候也无异样,还送了驹儿去上课。若不是刚刚有人来报,臣妾还以为他还在与朝臣议事太后,您也知道,陛下这几年都勤于国事,今年尤甚,不到晚上是不会回后宫的”
第173章 怀疑() 
“这个逆子啊!”
看完正德给简宁的信太后更气愤了,“抛下妻儿就跑了,不当人子!皇贵妃你万不可动气,哀家的孙儿可要紧!那个逆子死就死了吧!”
这都是太后的气话,谁不知天子是太后的眼珠子?只是正德这回太不靠谱了,就是简宁理解他的心思却也是有点生气。
这么大的事也不跟自己商量,他觉着自己一定会阻拦,和那些大臣一样么?
“太后莫要生气,当务之急是将人先追回来,若是追不回来”
太后心上一紧,忙道:“那又当如何?”
简宁苦笑,“太后您的儿子您还不了解么?他一直就仰慕太祖成祖的文治武功,如今文治有了,可武功却没有,他如何能甘心?不若就让他去吧,多让人保护着就是。且陛下不是不懂兵事,陛下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爹了,他知分寸的。”
“皇贵妃是忘了土木堡之变了么?”
杨廷和忽然道:“若是天子出事,大皇子年幼,又当如何统领这天下?”
“杨爱卿有统领百僚之能,且朝中多有能臣,定能辅佐好幼主的。”
太后眼泪一下就下来了,“皇贵妃你目光卓越,心思细腻,你是不是觉着照儿这回危险了?”
说着又连连道:“是了,是了,不然你为何要让人立刻卫戍宫中?这就是防着贼人作乱啊!”
“太后”
简宁福身,“臣妾自然希望陛下无事,且臣妾也信陛下会无事的。只是有些不知,不信陛下有这个能力,为以防万一臣妾才擅作主张,让御马监的人过来卫戍宫中。太后,眼下不是伤感着急的时候,当务之急还需您发懿旨,让内阁拟票,京城立刻戒严,并”
简宁顿了顿,“整顿兵马,囤积粮食,以防万一。”
“贵妃是觉着鞑子会忽然来袭?”
简宁看了一眼杨廷和,道:“历史就是留给后人总结的,土木堡之变犹在眼前,我们必须做好万全准备,替陛下看好家。”
“娘娘说得是,臣受教了。”
“爱卿。”
太后擦着眼泪道:“前朝的事就多劳爱卿费心了,若有什么事直接通报,哀家会撑着你的。”
“多谢太后娘娘信任,臣万死不辞。”
杨廷和从慈宁宫出来,停下了脚步,果没一会儿,简宁便从里面出来了,他侧身行礼,道:“娘娘,陛下当真没透露什么口风么?”
“爱卿觉着我简某人是刘瑾那等奸佞么?”
简宁冷着脸,“那么一个大活人跑出了京城,爱卿不去质问他人责任,却是在这疑心本宫,呵,大人难道忘了?!那人是我的夫君,是我三个孩子,不,还有肚子里这个的爹!”
“臣该死!”
杨廷和忙行礼致歉,“陛下与娘娘情同意和,素来无隔阂,臣以为陛下定会告诉娘娘的。”
“呵,杨大人,我非痴儿,你就不要在这儿试探了。”
简宁往前走着,“慈宁宫乃是太后静养之所,咱们还是去别处说罢,免得她老人家担心。”
“但凭娘娘吩咐。”
到了御花园,在凉亭里坐下,待人上了热茶后,简宁才道:“朝中诸公莫不是都是杨卿的想法?”
“娘娘此言诛心,臣不敢当。”
“呵呵。”
简宁笑笑,“有什么敢不敢的,这天下说是朱家的,其实不也是诸臣公的么?陛下何时一人说了算了?”
“娘娘心里这是有怨气。”
“不敢。”
简宁望着杨廷和道:“你们也看见了,以前你们逼迫他,他便越叛逆,所以派人跟着就好了,若是硬劝回来,下次他还跑。”
“娘娘就由着陛下胡作为非么?”
“一个人不吃点苦头是不会知道痛的,就像一个孩子,他总要学会自己走路。陛下也不小了,他该自己走路了,若出了什么事也是他该承担的。”
“娘娘此言不错!臣认同!可娘娘您别忘了,那是咱大明的君父,身系黎庶福泽,岂可轻易试险?”
“陛下是天下人的君父,可这天下却有无数的父亲撑起的。试问下,别人家的孩子上战场送死就可以,天家的就不行么?成祖横扫大漠,令郑和下西洋,那是何等辉煌?固步自封非福报也!大人这些年难道还没看清楚么?这天下的变革不是陛下一人推动的,而是千千万万子民推动的!是百姓选择了陛下!若是给天下人知道,他们的君父为赶走蒙古人亲披战甲奔赴前线,那是何等激励人心?!
是,土木堡之变犹在前,可大人不要忘了,陛下到底不是英宗皇帝!他自小熟读兵书,弓马娴熟,武艺过人而我大明也不再是当年的那个大明!如今我大明兵锋强盛,在吕宋等地打得西班牙人头都抬不起来,甚至要送上他们的女人贿赂我大明将士”
简宁抿了口茶,“大人觉着这样一支虎狼之师会让他们的君父再身陷囹圄,重受土木堡之折辱么?!这口气,明人已憋了七十年,是时候让他们付出代价了。”
崔余朴匆匆赶来,递上一打纸,简宁将纸放在桌上,道:“宫妃不该干涉国事,只是这些乃是我入宫前所写。大人不妨参详下还有我宫中培养的人做出了一种东西,陛下之前已让造了几门,大人不妨让人拖去送到前线,陛下也好多有个保障。”
杨廷和将东西拿来看,看着看着便觉有点惊心。
这个简云舒果然不简单!七年过去了,在国事上越发狠辣老练了!这条条框框的,真是要亡了鞑子的种啊!
至于以前写的这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