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锦绣凰归》第259章


首,站在你这边的闻人太傅,因为口角上对你有些不敬,你便让其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
“搜集你造反证据的礼郡王,满门被你嫁祸造反,朕还未曾下旨,你便带人将其府中二百三十五口尽数杀尽。。。。。。”
皇帝眼中全是冷然:“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么些年,枉死你手中之人多不胜数,往往只要有一点儿得罪于你,不论是兄弟子侄,亲近的臣子,还是其他的任何人,全都可杀,靖王,你这般的人,朕怎么可能将位子给予你。”
靖王的眼中全是阴鸷,没有去看自己身后那些眼中带着惊惧猜疑的人,而是冷冷的望着皇帝:“既然父皇你执迷不悟,那么儿子便只能够帮帮你了。”
他抬起了手:“来人,将原禹铭还有他身边的叛臣贼子尽数拿下!”
士兵们冲向了原禹铭,原禹铭拔出了长剑,而他身前,不知道何时已经站稳了一众金甲军士,那是皇帝最后的屏障,金甲卫,人人都是以一当百的高手。
靖王看着那些听从原禹铭话语的金甲卫,眼中的阴鸷之色更重。
皇帝连这些人数最为稀少,只听命于帝王的金甲卫都愿意交给原禹铭,可见一直以来看重的只有原禹铭,他这个被迫当了多年质子,为西元做尽一切的人又算是什么呢!
“所有反抗者,杀无赦!”
靖王冷呵一声,喊杀声更急了。
他眼看着原禹铭和众多金甲卫在士兵们的包围下左突右冲,却无法离开,眼看着他们险象环生,一次次的与死亡与刀枪剑戟擦身而过,看着高座之上的皇帝满面担心焦急,为了原禹铭的每一次遇险而惊慌,唇边忍不住又有了一丝笑容。
他就要自己这位偏心的父皇亲眼看着自己最喜欢的孙儿,死在他的面前。
让他知道,选择错了人,结果是后悔莫及。
金甲卫已经有了伤亡,原禹铭身边围着的人越来越少,他自己身上也是伤痕累累。
靖王从身边士兵手中接过了强弓。
拉开弓弦,长箭慢慢的瞄准。
杀死原禹铭的最后一击,靖王要自己来。
长箭脱弦而出,正对原禹铭背心,眼看着就要射中,一声叮当响,火花四溅,一支斜刺里的长箭正将靖王的长箭从侧射落。
同时间,喊杀声从殿外传来。
“殿下,我们被包围了,外面,外面全都是西北军!”
一个满身血污的将领冲了进来,对着靖王急声道。
“不可能,西北军现在应该被边境大军堵住了。”
“就算西北军来了,最多不到两万,否则的话本王早就得到消息,众将听令,将无诏入京的西北叛军斩杀。”
靖王的声音顿住,因为殿门口的守卫被冲开了一道口子,一个个穿着西北军服侍的人冲了进来。
随同他们一起进来的,还有一个个打扮各异的男女老幼。
“爹爹!”
“夫君!”
“城儿!”
一声声的喊,靖王身后几位将领愣住在那里。
“众位大人,本郡王知道你们有些人是想要和靖王造反,可是大多数人都是被逼无奈,这些人,是我从靖王处解救出来的众位家眷,希望众位现在能够想清楚该如何选择。”
一袭银色轻甲,身上大红色披风飞扬的男子缓缓出现在众人面前。
“原铮。。。。。。”
靖王咬牙念出了这两个字,恨不得将对方千刀万剐:“可惜本王当年没有直接将你这个逆子掐死!”
他早就猜到这个儿子不止不会成为他的助力,反而是个危险的存在,现如今,秦铮的出现,证明了他的感觉没错。
可惜,悔之晚矣。
“可惜,徐嫣然没有做到你交代的事情,所以今夜,只能够我这个做儿子的,大义灭亲了!”
谢谨画顶着秦铮的容颜,可是此刻无人怀疑于她,因为那凛冽的杀机与满眼的严寒。
“诸位,你们家人尽数在此,难道还要随着叛逆一错再错,让自己家人跟着成为叛逆不成!”
谢谨画对着靖王身后的众将喊道。
慢慢的,有人的脚步无声的挪动。
第201章 重回大庆() 
靖王的盘算精明的很,他将每一分力量,每一个势力都算了进去,自己身边争取的是皇城中最大的力量,不能够为他所用的,也早早的寻了别的牵制势力。
他想的周全,唯一没有想到的,便是谢谨画和秦铮与百里峰之间是盟友关系,没有想到百里峰即便被大庆宣布为叛逆,也能够在短短时日内,重新将大庆边关的人马重新掌控在手中。
身后投诚的投诚,被杀的被杀,喧喧赫赫好一番威风,却是个虎头蛇尾的结局。
靖王闻着鼻端不断弥漫的血腥味。
他的身后只有寥寥几人还站立着,而身前,被重重护卫起来的,正是他本来要对付的人,想要彻底解决的原禹铭。
靖王冷冷的望着那些护卫着原禹铭的人中站在最前方的人:“铮儿,你以为你今日站在原禹铭身边便会得着好吗?父王告诉你,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你手中掌控的力量足够改朝换代,没有一个君王或者有野心的人能够容的下你,何况你能够为了旁的背叛自己的生父,也能够为了权力背叛任何人。”
“铮儿,你以为你今日赢了吗?本王今日可以断言,我若是死了,原禹铭若是登基为帝,第一件事情便是将你斩杀,狡兔死,走狗烹,没有了本王,也就没有了你存在的价值。你若是活着,你说,原禹铭要如何封赏你?从来之功,拥立之功,护驾之功,一个亲王位,本王觉得尚且不够,不是吗?”
靖王在眼看着自己事不可为之后,又对着谢谨画说出这么一番话。
他没有奢望秦铮会在此刻转而支持自己,除非秦铮是傻子,但是他要的也不是秦铮支持自己,而是要此后西元不平。
他得不到皇位,旁的人也别想着舒舒服服的坐稳了江山。
随着靖王的话语落下,周围的气氛一时间有些凝滞,尤其是那些自以为聪明心思细的人,更是开始用警惕的目光望向秦铮,想要在未来的皇帝,在原禹铭面前表现出来自己的选择。
而跟随着谢谨画过来的西北军,也开始不自觉的用警视的目光望向周围。
靖王看着眼前自己几句话造成的变化,眼中是一丝恶毒的得意。
谢谨画对周围的变化仿佛毫无所觉一般,轻轻的笑出了声:“父王,你说的都对,你果然是深谋远虑,高瞻远瞩,不过,皇祖父早就与我立下的约定,父王可能不知。”
靖王皱眉,下一刻,他便知道了谢谨画所说话语的意思。
因为原禹铭已经在谢谨画话语落下的一刻,从高坐上首的皇帝手中拿过了一卷圣旨,一卷皇帝早就写好了的圣旨。
本来不希望拿出来的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之皇孙铮自小流落中原之地,却一心向国。。。。。。。”
圣旨之上,将秦铮好一顿夸赞,言他为国之柱石,于国之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击退异族,在靖王谋反之际,大义灭亲,拱卫皇室正统,有大功。
这些都是一些场面话,真正让在场的所有人包括靖王都惊愕的是圣旨之上的封赏,封秦铮为西北王,永镇西北,西北军归其统领节制,日后若是向西北挺进,可随之扩充领地。
这几乎是国中之国的设置。
秦铮虽然为王,可是在西北,他却与皇帝无异。
这旨意若是原禹铭日后下的,那么还可能是假的,偏偏,这是皇帝当着文武百官,众多士兵亲自下达的,日后原禹铭登基之后,便是先帝的旨意,原禹铭也不能够违背的。
“谢主隆恩,原铮接旨。”
没有等到周围的人做出什么反应,谢谨画已经领旨谢恩。
这不是她先和原禹铭谈好的条件,她要的比这些少,原禹铭给他的比想象中多。
不过没有人会嫌弃得到的更少,谢谨画更加不会。
她要为秦铮争取他本就该得到的东西,她要秦铮回归之后,没有任何人再将他当做棋子。
谢谨画想要保护秦铮的心情,从来不曾减少削弱。
“来人,带靖王下去。”
皇帝下令道:“至于跟随靖王谋逆的人,尽数送到天牢之中,查抄所有与靖王有关谋逆之人的府邸!”
一片求饶之声,是刚刚跟随靖王活下来的一些大臣,可惜那些如狼似虎的士兵,没有人会有同情心存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