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枭之道》第172章


他是区委吴江平书记的人,曾听到一些风声,知道元桥村来了两座大佛,一位传说是赵书记家的孩子。风声是有,但所有人都不敢肯定,吴江平书记也不可能没有觉悟,他即便知道也不可能从他嘴中说出,但指不定提到过元桥村二位。
政治上从来不乏聪明人,一个信息,一个姓氏往往能推断出很多东西,消息一传,真假没人知,多少会留个心眼。所以于乡长很客气,泡茶、递烟,以前老百姓来的清高荡然无存。
秦唐表明了来意,于乡长支支吾吾,考虑了好一会决定打开天窗说亮话,衢江区本就落后,区里的政策一般倾斜两个地方,一是锦桥,二是莲花,两个地方出能人。前者走出去一个优秀的医生,官拜少将,隶属京都军区国宝级军医,是多个中南海老者的保健医生,所以锦桥一直是区委吴江平书记皆村里的第一书记,政策偏向他们可说。修建戏园,整治鱼塘等等。莲花这个地方也不得了,省委夏书记下放知青时就在莲花,人老了念旧,莲花便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水果特色种植园,省里每年拨出不少钱给村里试点,据说莲花不得了,一个一两斤重的西瓜卖到168元还有价无市。据说这无籽西瓜需要经过四十八道工序,纯天然,无污染,被人传成仙果了。
于乡长心里酸溜溜,同样是乡,自己还是街道,可口袋里的钱都不足别人一个零头。去年莲花在夏书记的牵桥搭线下,引进了九九玫瑰公司,满山的红白玫瑰,光是门前就赚了一大笔,听说九九玫瑰公司注资二十亿,分三期工程,打造衢城玫瑰园,提炼玫瑰精油。消息一出,举市震惊。无数媒体自发涌入莲花。
再说起浮石,只有一个字:穷,没关系,在这本就贫困的区县,何谈政策。于乡长一边哭着穷,又忍痛拿出十万,说是给元桥村置办一些基础设施。具体怎么用他不关心,只要打发了这尊大佛就行,他惹不起又能怎么办呢!
秦唐感谢,跑一趟赚了十万,别人或许会开心,他却无奈,于乡长的意思很明白了,十万买一年的政策,或许以后还会有一些增加,但都治标不治本。
于乡长抽着烟,虽然哭穷,烟不次,硬壳利群,一包四十五,他抖了抖烟灰,笑了笑道:“元桥村两位大学生听说是能人,可以多去市里走动走动嘛”!若是真如传言赵书记的公子,眼前的这位肯定不是,那位叫赵彪的有可能,但作为官场老油子,主任和书记的区别很清楚,秦唐能坐在赵书记公子上头,身份的尊贵程度自然不言而喻。能在市里拉回政策,让元桥富裕,他这个浮石街道的乡长也脸上有光,也算一种政绩不是。
赵新当初的心思,将秦唐摆在书记的位置,有还情的意思,另外知道自己孩子什么脾气,摆的太高,怕容易失去方向,扛不起责任而怯懦。现在他还能将孩子放在身边,上到就科级就不是很容易了,国家有规定父子避免在一个地方任职。怕徇私舞弊,利用手中权势为下一代铺路。尽管不在一个地方依然是普遍现象,但许多事情无法杜绝。赵新现在只想孩子学会怎么当官,以后不可能和秦唐一辈子,更不可能在自己的庇护下一世。
秦唐走在宽阔的马路上,偶尔一辆辆车经过,溅起一地灰尘。突然一辆电瓶车停在他的面前,一位七十上下的老年人,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这不是新来的书记嘛,回村里啊?
秦唐一脸疑惑,但也能揣摩个三五分,说是啊,回村里。
若是不嫌弃,老头子带你一程如何?老人怕他听不懂,还拍了拍电瓶车后面的座位。
“那就麻烦老人家了”,秦唐没有拒绝,他不想被人说新来的书记高冷,他想做点事情,而且电瓶车坐着对他而言的确比小轿车更舒服。
“老丈,您这是干嘛呢”?秦唐问。
“自己搭了个棚,种了些菜。刚卖菜回来”。
“价格行不行”?
“还行,冬天嘛,菜少”。
“您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拼命呢”?
“没办法,家里就一个孩子,做点砖瓦工,又是养老,又是养小的,现在培养一个小的成长不容易啊,能帮孩子分担一点是一点”。
这就是最淳朴的父爱,他不声不响,不会在儿子面前抱怨,却会将最好的摆在你面前。虽然不能给你最好的生活,但他尽力了。这也让秦唐更坚定了建设元桥之心,为政一方,当为一方谋福。
秦唐没有给他保证,或者说是未来展望,未来太远,他承担不起。空口说白话,讲的再漂亮如沈括纸上谈兵,又有何意?
他回来的时候,衢州小男人尚且没回,他在附近转了转,问到了运煤气师傅的电话,让他送两桶煤气过来,等了有一会,衢州小男人回来,带回了燃气灶,锅碗瓢盆,刀和案板,还有两个陶瓷茶杯,一袋茶叶,秦唐去教室搬了两张废弃的桌子,楼梯口拥挤,干脆摆在了一楼走到下,又去超市买了油盐酱醋,跨出扎根元桥的第一步。
当天他们又是一番深层次的讨论,第二天直接向着莲花杀去。
同属衢江区,莲花领导层听说浮石街道下的元桥村书记和主任拜访,由镇长亲自接待,架子有一点,因为他有这个实力。长幼有序他为长,政治级别他为科级,相比两个股级干部整整高了两级,论乡镇实力,即使浮石贵为街道远远不如莲花镇的繁华。他一个镇长能接待二位,已是看在同属衢江的一份子,低头不见抬头见。
得知来意后,这位镇长的脸色更不好看了,偷师都偷到家来了,还问供应商,这不是抢他们饭碗里的食物,他推脱还有会议要开,不等秦唐、赵彪回应,扭头就走。
两人面面相觑,只能苦笑离开。
“我还就不信了,他们能找到供应商,梦培养无公害蔬菜水果,都是江南的地凭什么我们不行。回头咱们弄个三五亩荒弃多年的地,做个试验,如果可行,可以聚集元桥剩余的劳动力组织大面积种植嘛,如若不行,大不了我出资租聘土地,聘请村民当劳工,只要尝到甜头,没人会拒绝利益。当务之急得找供应商,商厦、酒店推广,树立品牌”。秦唐两次遭拒,只能依靠自己,他是个倔强的人,即便孤独一人,我亦要将事情做的最好。
第一九一章 种田也是门学问() 
“土豪的世界我不懂,不过我的大书记,现在找供应商是不是为时过早,空口说白话哪有这么简单”。衢州小男人没有被他的一片憧憬迷失方向,如果建设一个村落如饮水一样简单,华夏早步入了富裕社会。也不会常年为奔波小康社会而苦恼。
“是我操之过急了,明儿托你老爸帮个忙,找个农科院专家给咱设计个温室大棚,看看我们这儿的土壤适合种植那类水果蔬菜,顺便问一问有什么最新科研成果,可以在我们这儿试试点嘛,若是没有,关系也不大,昨天带我回来的大叔给了我启发,只有种植反季节水果蔬菜才有价格,而且有销路”。秦唐此时兴致高涨,好像看到了明天得宏伟蓝图。
衢州小男人如夫唱妇随的小媳妇,对于秦三代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两人找了隔壁的吴有才,他家就有闲地十来亩,长起的草都有一人高,幸好是冬季,草色蜡黄,成枯萎状,他隐晦的表达了心中想法,秦唐听明白了,以一千五每亩的价格租了三亩地当试验田。老吴帮着联系犁地拖拉机,浩浩荡荡的工程再向前迈出一步。
秦三代的热情朝天,第二天拖拉机仍在做最后的收尾工作,他和衢州小男人背着放在学校已锈迹斑斑的锄头去了地里,又雇佣了带他回来的大叔,姓吴名樟树古的老人,以每月三千的薪水,为长工。那时候的名字四个字不足为奇,一没有文化,二,那时候孩子多,名字接地气好养活。
三个人在田里分地,至于为何要将一块整齐的地分为一行一行,因为怕雨水,特别是五月的梅雨天,不将地分离,难以存活。有了田坑,水往低处流的道理,水会在坑里,然后流出去。这是老百姓通过生活悟出的智慧。看似简单,其实无论种田还是哪个行业,里面都有着深深的智慧。
农科院的专家中午才姗姗而来,他没太多话,采了一些泥巴,又匆匆离开。他是这方面的专家,但就是学术成果再突出,是通过无数实验而来,他得回去分析泥土的成分,适合种植什么,大棚的温度多少适合此处作物的生长。他是看在赵新的面子而来,他自傲,却不会做砸?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