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身香江》第144章


“没必要告诉你?”
“你不是自诩光明磊落,事无不可对人言吗?”
……
“随便你怎么想吧。”倪匡发觉自己失言了,想要补救,但记者们没有给他机会,立即展开了穷追猛打,到最后他不得不应付道。
……
“香港四大才子声称在写文章上比不上林静!”
在采访过金庸、黄沾、蔡澜和倪匡不久,除了《明报》,香港的其它报纸都纷纷刊登了这样的一则新闻。
《大国崛起》的热潮越演越烈,很快就飘到了对岸的台湾,港台文坛一片“风声鹤唳”。
就像当初的《明朝那些事儿》一样,记者们找到了半隐居了的钱穆。
“有广度,有深度!”钱穆沉吟了一下答道。
在台湾文坛,老前辈钱穆做了评级,当然也少不了最近几年来,风头最劲的青年军,算得上钱穆的半个学生的李敖。说起来,李敖也是刚刚二进宫出来不久。
“你是想问我香港的那个林静?”李敖看到这个记者,还没等他开口就率先问道。
“你也了解她?”记者见李敖竟然一口道破了自己的来意,惊诧得目瞪口呆。
在记者们的眼里,李敖是桀骜不驯的目无余子的,即使是他的半个老师钱穆,一个老师胡适,也曾经被他写文章批过。更何况是林静这样的,相对他而言,年轻的一辈。
“去年出狱后偶然听到过,很有趣的一位朋友,我最近也在读她的作品。”李敖说,还随手扬了扬手中的一本书,看封面,赫然是《明报月刊》,刊登了《大国崛起之海洋时代》的一期,“神交已久啊!”
“朋友,你是说?”记者惊讶道。
“当然。”李敖只是答了两个字,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似乎这是理所当然的,一切尽在意会之中。
“那你能评价一下她以及她的作品吗?”
“其实也没有什么可评价的,一定要说几句的话,如果《大国崛起》是她独立完成的,那她完全称得上是香江第一才女!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在《大国崛起》面前也不过如此。”
“香江第一才女?据我所知,在香港,还有好几个不下于她的才女吧?”
李敖这种饱读诗书,当过兵,坐过牢的人精怎么会看不出来记者这句话里面的陷阱。不过他本性就是桀骜不驯的,根本就不屑于狡辩或者打太极掩饰过去,而是哈哈一笑后,很直接的就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想法。
“你是指亦舒、林燕妮和李碧华她们几个,她们的那些作品不是说不好,只不过相对于《大国崛起》,不过写的都是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东西,小道而已。其实以林静的水平,香江这个前缀范围还是太小了,在我看来,内地不清楚,至少在港台两地,她第一才女之称是没有问题的。”
港台文坛的一众大师才子们的评价林静的粉丝们兴奋不已。
“林静的粉丝们,一致认为,如果说能够写出《明朝那些事儿》和《品三国》那样的作品的林静是学术少女的话,那么写出了《大国崛起》的林静毫无疑问成学术界的女王!”(。。。)
第一百六十六章 上达天听() 
最近一段时间,香港的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是跑断了腿。
一开始的最火热的话题当然是林静的新作《大国崛起》,在这个话题的热潮还未退去,紧接着,又有强力台风艾伦正面袭港,在造成了巨大的破坏的同时,导致10人死333人伤12人失踪。
台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国崛起》的引起风潮也渐渐落下。取而代之的,是就香港问题,中英方面的谈判。
实际这个谈判从去年就已经开始,只不过英方企图将香港归纳于旗下,而中方态度强硬,导致谈判一直没有取得太多的进展。到了今年,没有什么底牌可打的英方在香港舆论传媒、基层组织和专业团体中频繁活动,大做手脚,妄想浑人耳目然后浑水摸鱼。
一开始是搞民意调查,而这一次的民意调查表明,85%的被调查者倾向于维持现状,也就是维持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这个现状不做改变,回归什么的没有的考虑,只有4%的人希望香港回归中国。
当然,这种所谓的民意调查和后世许许多多的“公投”的性质是一样的,体现的只是那些强权国家和某些不轨分子的意志,能有多少真正的民意在其中,实际上大家心里都一清二楚。
所以民意调查的效果并不如意,自然也就没有的作用了。
眼看着“民意牌”不起效,英方又打出了一手“经济牌”,拼命在伦敦、在中立区、在纽约抛出港币,使港币币值波动,导致香港市场混乱,而且把责任推到中方身上,混淆是非,说港币贬值是由于97年的问题,港人对香港的前途缺乏信心的结果,造谣惑众。掩盖事实真相。
企图用这个方式来证明,香港不可一日离开英政府,没有英政府在背后做靠山,香港会衰落到原来小渔村的地步。
除此之外,又煽动一些媒体杂志的负责人乃至于香港高校的某些教授,在香港经济问题上港币汇率问题上向中方来港人员发难。
不过,即使是如此,也没有成功。
在10月份,港币与美元开始实行联系汇率后,港币的币值终究是稳定了下来。
相对于很多香港人看不清香港的前途。有钱的准备移民。没钱的心慌慌。林静是安坐如山。特别是偶尔看读报看新闻,看到那些黄皮白心的冥煮斗士们上窜下跳,就像看小丑戏一样,实在是感到很欢乐。
“到明年这个时候。中英双方最终会达成协议,签定《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达成香港在97年的回归问题,一切尘埃落定,到时这些冥煮爱港斗士们恐怕会纷纷逃离这片‘乐土’吧。”
而这个时候,林静回到了中大,开始了大二的学习和写书的平静的生活。
只是在校园里,因为香港的问题,也是有着不少的波澜。相对于部分教授的“老成持重”。绝大部分的莘莘学子们热血得多了。不知由何人牵头,各大高校的学生以及校友们,组成了一个香港青年高知识分子的组织——“汇点”,就香港问题,声援祖国。
林静身为中大的风云人物。特别是李敖那句“港台两地第一才女”传播开来后,这个“汇点”不可避免的很快就找上了她。林静对“汇点”倒是没有什么恶感,只不过先知先觉的她,最终也没有加入。
对此,“汇点”的组织人也只能表示遗憾。
香港岛湾仔皇后大道东387,新华通讯社香港分社。
季鹏辉是今年才刚刚调到香港分社来担任副社长一职的,因为今年是香港问题承上启下很极其关键的一年,所以他的背上的压力非常的沉重。
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港英政府针对中方搞出那么多事来,使得分社从上到下,一个个都忙得团团转。就像现在,已经是傍晚六点多快要七点了,他才刚刚批完今天的最后一份文件。
收拾了一下,他提着文件包走出了办公室。在经过通讯室的时候,他听到里面传来说话声。
“叶哥,你听说了没有,那个什么港大教授、报纸总编,竟然说什么主权嘛,中国可以收回,但权,还是雇英国人好,如果由中方来,香港的经济必定会受破坏。我呸,真是无耻之尤,不知道他还认不认自己是中国人,一群数典忘祖的资本主义的走狗。”
“能说出这种话来,多半是已经被收买了的,都歪掉,哪里还能为自己的祖宗说话。”
“唉,算了,犯不着为这些汉奸着恼,省得气到了自己,都说怒伤肝。”
……
“小叶、小许,这么晚了还没下班啊?”
小叶是叶伟峰,小许是许甲,一个是分社的编辑,一个是分社的通讯员。叶伟峰和许甲看到是季鹏辉,连忙都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叶伟峰年纪教长,为人稳重,许甲活泼一些,对季鹏辉的问话嘻嘻一笑道:“我们这就准备走,何况,季老,您不也是还没走吗?”
“那就一起走吧。”季鹏辉说,他是副社长,出入都有配车,不像叶伟峰和许甲,只能挤公交车。
“可以吗?”许甲犹豫一下,问道。
“有什么不可以的?”季鹏辉双眼一瞪,故作生气道。
“我这就收拾一下了。”许甲吐吐舌头,答话时手忙脚乱的将几本书往书包里塞。有车坐,傻瓜才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