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使命》第31章


食物的鱼多极了;但陆上却不那么令人乐观。一边河岸到悬崖底部的距离有几码,寸草不生,乱石成堆;河的另一边岸上是连绵的山丘,直接天际。峭壁光滑如镜,地球上有时也有这类峭壁,可能只有苍蝇才能爬上去。而在麦斯克林,连苍蝇都太重了,恐怕没这个本事。陆地上有些植物,但数量很少。最初五十天里,“布利”号的船员们没有发现任何陆上野生动物的足迹。有时候船员误以为有动物跑动,但每次都发现那不过是躲在悬崖后的太阳投下的阴影而已。此处靠近极地,太阳的高度一天里几乎没有肉眼看得出来的变化。
这段时间里,地球人可做的事多了一些。探险队派遣包括赖克兰在内的四名成员登上火箭,从飞速旋转的卫星上朝麦斯克林飞去。从他们的起飞点望出去,整个星球像一个巨大的中间微凸的馅饼盘,周围有一圈光环,虽然只是光,但平铺在布满繁星的背景上,使巨大的星球显得更加平坦。
火箭点火了,其动力抵消了卫星旋转的动能。他们飞到了麦星赤道上空。到了这里,下面星球的形象改变了。现在可以看出星球的光环到底是什么东西。它由两部分组成,却并不像土星的光环。麦斯克林实在太大太平,除了它自己之外,它谁也不像,其两极处的直径不到两万英里,他们现在能看到的赤道处的直径却达到了约四万八千英里。探险队的成员虽对这一点已经习以为常,但还是觉得不可思议。
火箭从卫星轨道上出发时带有很大惯性,但还不够大,不得不启动动力系统。即使现在离星球表面几千英里,拍照的速度还是要很快。他们共绕着麦星转了三圈,每圈照像的时间只有几分钟。他们要确保每次拍照时悬崖和太阳的角度都不同,以便从各个方向以阴影测量法确定其高度。摄像完成后,火箭加大动力,使双曲线轨道变成与图利相交的圆弧形,然后降低火箭的速度,确保其安全返回图利。调整轨道的时间他们恰好可以用来绘制新的地图。
和平常一样,只要跟麦斯克林有关的东西总是很吸引人。拍照的结果很有意思,而且让人吃惊。这块陆地形状和格陵兰岛相似,长约三万一千五百英里,尖角正指向“布利”号驶来的海域。陆地边缘高度异乎寻常的整齐,根据投影的测量结果,另一端的高度只比“布利”号现在所处的位置高一点,但也只是高一点而已。
但有一处例外。从其中一张照片上来看,阴影处有些模糊,可能此处有一个坡度稍小的斜面,离“布利”号现在所处的的位置大约八百英里。它正处于河的上游,更巧的是河流正迂回流过此处。看上去这里还有一些机会。这就意味着伯纳兰要走一千六百或一千七百英里的路程,而不是原来预测的五百英里,其中还有一半的距离是陆路,幸好陆路也并不是难于登天。赖克兰如实报告了勘测情况,总部建议他再对伯纳兰的路径做进一步的考察。赖克兰认为这项工作最好等他们返航之后再着手,因为基地的设备更好。
到达基地之后,经过手上拿着显微镜和密度仪的测绘师分析,结果不那么鼓舞人心了。这块高地的地形很复杂,而且找不到赖克兰测量到的河流或其他可行路线,但这个斜坡形却可以明显看出来。密度仪显示这一地区两边高中间低,就如同是一只巨大的碗。因为中部没有清晰的阴影,所以具体的深度无从测量。但是可以推断,这只“碗”最深的地方远在悬崖之后很远处。
罗斯顿看了看分析结果,说:“恐怕我们也只能为他做这么多了。就我个人而言,即使我能够在麦星生活,我也不愿去碰那块高地。查理,你想想办法给他们鼓鼓劲儿,实际的帮助可能就只有这些了。”
“鼓劲的事我一直都在尽力做。目标就在眼前却出这种麻烦事,真他妈的。我只希望伯纳兰别功亏一篑,临到结束辞了咱们这份糟糕的工作。知道吗,到现在他还是不肯事事相信我们的话。真希望有人能向他解释一下什么叫高地平线假象,让他满意,当然也让我满意。听了解释之后,他就不会再认为他居住的星球是碗状的了。”
“你的意思是你也不懂为什么地平线看上去要高一些?”一个测绘师惊讶地问道。
“不太明白,我只知道可能是大气密度的原因。”
“这真太简单了……”
“对我可不。”
“对任何人都很简单。你知道,在公路上天气热的时候,热空{“文}气会使光{“人}线向上抬起{“书}一个很小{“屋}的弯曲角。因为热空气的密度小,光线在热空气中的运动速度快一些——热或冷空气形成了透镜或空气柱,太阳光线于是产生了折射。这儿也是一样,但这里的透镜主要是由重力引起的。即使氢气的密度在麦斯克林星表面也有巨大差异。当然,寒冷的天气也是原因之一。”
“我权且相信你说的吧,我不是个……”没等赖克兰把话说完,罗斯顿突然插话道:“密度随高度变化的比率是多少?”这位测绘师从兜里掏出计算尺,一言不发地拉着。“很大,假定平均温度为零下一百六十度,高度上升至一千五百至一千六百尺,氢气密度会下降至地表的百分之一。”大家听了,惊得说不出话来。
“那么——如果在三百英尺高度,空气密度会怎么样?”罗斯顿终于把这个问题问出了声。
“差别也很大,大概是表面密度的百分之七十或百分之八十。”
罗斯顿手指敲着桌面,双眼呆呆地盯着桌子。两三分钟后,他望望其他成员,大家也都一言不发地望着他。
“我猜大家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有没有人认为伯纳兰能够在如此稀薄的空气中生存下来,正如我们人类在地球大气层四五万英尺的高空生存一样。”
“我不知道。”赖克兰专注地听着,眉头紧锁。罗斯顿突然眼睛一亮,“他好像以前在水中……不,在液态甲烷中待过相当长一段时间,而且还游过很长一段距离。那些水上居民挪动‘布利’号时也这样做过。如果这只是闭气,或是像鲸鱼一样储存了一点空气之类,那倒于事无补。但如果他们能够利用溶解在麦斯克林河流或海水中的氢气呼吸的话,我们还有一线希望。”罗斯顿又陷入沉思。
“好吧,通过无线电联络你的小个子朋友,看看他对自己的能力有没有全面的了解。雷克,你查一查,零下一百四十五摄氏度到零下一百八十五摄氏度间,八个大气压下氢气在甲烷中的溶解度。大卫,把计算尺放回你兜里,把计算器找出来,运用你全部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准确计算出悬崖顶上氢气的密度。对了,你是不是说过,龙卷风风眼处的气压要比其他地方低三个大气压?查尔斯,看看伯纳兰他们在低气压中有没有感觉?有什么感觉。大家开始工作吧。”
会议结束,大家分头工作。罗斯顿留在观察室,聆听赖克兰和麦星的对话。
伯纳兰说他能够不费吹灰之力地在水下游泳,但他并不知道他为什么有这些能力。他在水下并不呼吸,下潜时也不像人类那样感到窒息。据他描述,如果在水下待的时间过长或运动太剧烈,会有一种昏昏欲睡的感觉,最多也不过是失去知觉。即使失去知觉,只要有人拉他上来而且不让他挨饿,他也会醒过来。显然,麦星海水中溶解的氢气足以让他们活下来,但又不够进行正常活动。罗斯顿面露喜色。
“我在遇到的最剧烈的暴风中心也没有你们说的那种不适感。”船长继续说道,“把我们刮到滑翔兵岛上的那场龙卷风也没能把我们怎么样,这你看得很清楚。当然,我们在风眼处只待了两三分钟。到底怎么啦?我们不明白你们为什么问这些问题。”赖克兰用目光询问队长是否可以透露,队长点头默许。
“我们测出火箭的坠落点,也就是悬崖顶上,那儿的空气比悬崖底部的空气要稀薄得多。我们不知道你和你的手下是否能在稀薄的空气中生存。”
“可那段悬崖只有三百英尺高,空气密度怎么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是你们星球上的重力造成的,要解释清楚恐怕得花很多时间。简单地说,无论什么地方,只要高度增加,空气密度就会随之降低。重力越大,密度降低的比率越大。在你们的星球,这种情况更突出一点。”
“但在这个星球上,哪儿是你们所说的正常气压?”
“我认为是在海平面,我们所有的测量都基于海平面处的数据。”
伯纳兰想了一会儿,说:“听上去不太近情理。我觉得,你们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