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第138章


“对,就是这个!我居然不记得宣传工作,现在要起步就晚了。”沈歌一骨碌从坐起来,也想起无人给他们写话本写戏的话,他们可自个操作,于是忍不住道:“不成,我得去为我们清凌卫写些话本出来,还有戏本子也得写,到时让人去说去唱,也博个好名声。”
纵观古今,处于弱势地位要翻身,起码得名声好。
看三国便知晓,刘皇叔也未见什么才干,因名声好,天下人就偏着他,写书写信都要赞他一声。反观曹丞相,诗词谋略无一不通,背着个奸雄的名声,哪怕乡野村夫,提到他也会骂一声曹贼。
沈歌前世哪怕只是一名文科学渣,对马|列等内容也熟得很,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便是宣传。
宣传得好,改朝换代也不在话下。
荀飞光见他这着急的模样,不由摇摇头,“再赶也不必争在一朝一夕。”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呐。来,荀哥,快帮我磨个墨。”沈歌索性拉着他到书桌前,取下一只毛笔,“这些话本我都写惯了,清凌卫做的事情我大致也知晓,只需多描摹描摹,用点技巧便是。”
沈歌先写的乃是话本,他写话本的本事早已练出来,写清凌卫之事时按照章回写,再融入前世武侠的技巧,一卷书写得跌宕起伏。
荀飞光在一旁看他写,顺便帮他磨墨。
一会儿工夫,沈歌手下已成篇。写了大概一个时辰,第一章已初步出来。
“如何?”沈歌将墨迹未干的话本递给荀飞光看。
荀飞光看着他写,此时再看一遍,仍不由附和地叹道:“善。”
沈歌现今早已不是那个在坤究县靠写话本挣饭吃的小秀才,他话本写出来,不必等,立即就有人取去印,接着送至各个书斋售卖。
很快,酒楼茶馆中的说书先生也着手说关于清凌卫的新故事,与此同时,不少戏班子紧锣密鼓地排有关清凌卫的戏。
短短几日,聊清凌卫的事已成南关府闲聊时的一股风潮,许多人闲下来都喜欢说上几句,有说话本上的,也有说自己听到的。
清凌卫的传说由沈歌起了个头,接着在民间飞速流传,经过各种各样的加工,清凌卫的故事很快便往北边流传而去。
朝廷向来关注南关这头,尤其注意荀飞光这边的事宜,一听到清凌卫的传说,朝廷上的老狐狸们都是嗅到了风雨欲来的势头。
据说皇帝接到密报后当场摔了杯子,气得脸红脖子粗,直喘着说道:“狼子野心!长此以来,南关知清凌卫,知荀飞光,可还知晓朕,知晓我大燕?!”
底下人噤若寒蝉,半点声都不敢出。
大皇子伴驾,等皇帝怒气稍减,他捡起地上的奏章,低声问道:“父皇,可需将荀飞光叫回来?”
皇帝沉默一瞬,最终阴沉着脸,仍是摇头,“罢,纵使将他叫回来,清凌卫诸人也不过由明转暗。”
此话一出,朝廷的弱势尽显无疑。
荀飞光这么些年来南征北战,吃的苦不少,收获亦不少。他大燕军神的名头早已深入人心,朝廷上下绝不敢有人明着跟他唱反调。得罪别人还好,得罪这一尊杀神,说不定什么时候脑袋就要搬家。
荀飞光若真狠起来,说不得大燕江山得改姓荀。
朝廷上下忠臣虽多,却也没有谁想用自个的脑袋去试一试荀飞光的刀利不利。
大臣们不敢硬抗荀飞光,皇帝对上荀飞光时心里亦毫无底气。前些年他放任人毒害荀飞光,君臣之间的情谊几乎毁于一旦,此刻皇帝哪怕再有信心,也不敢去试试荀飞光是否真的会造反。
皇帝手摩挲着桌子,脸色越发阴沉,荀飞光自那次中毒重伤以来,性格便多了几分狠厉,现今他身旁又多了个沈歌,两人一联合,说不准是什么情况。
皇帝之前还盼着跟沈歌君臣相得,随着南关府的情报越来越多地传回来,皇帝已明白沈歌对皇权并什么敬畏之心,若不是也看不出他的野心,皇帝就算拼着得罪荀飞光,也要派人除去他。
朝廷还在这边猜疑,沈歌那头又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进入秋季以来,他带领农学院学生种下的作物陆陆续续有了收获,经过小半年的精耕细作,这些作物长得非常不错,大多数都能称为丰收。
同一种作物中,沈歌特地挑他想要的品种,抗病品种,果子结得多的品种,果子大的品种等分别留下来做种,其他的作物都从地里收上去。
根据遗传学定律,他决定进一步培养这些种子的突出性状,比如果子结得多的单开一块田,收获了再种,每一次都挑果子最多的那株留种,重复几次,大约便能得到高产的作物。
沈歌前世乃文科生,相关内容学的少,对这些一知半解,不过他现今时间充足,能记得多少便多少。多试几次,哪怕他最终得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可能会有结果。
只要飞光学院一直存在,学生亦有学生,一代代流传下去,最终会得到非常可观的东西。
遗传筛选这边没太大的进展,那头的土豆倒是种得很成功,土豆亩产两千余斤,比同期的水稻多四倍。当然,土豆的含水量比较大,本身较重亦是一个重要原因。
纵使土豆水分足,土豆种植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沈歌与农学院的学生还专门去酒楼中庆贺了一翻。
今年才第一年,沈歌他们还未种熟,土豆耕种的各类要求与禁忌还未摸清楚,待多种几次,有经验之后,相信土豆亩产三千斤不在话下。
第104章 远征() 
如今的南关较以往已有天差地;先前在南关连嫩鸡肥鹅都买不到一只吃;须得自己养。现今的南关却汇聚五湖四海的文人客商;文豪巨贾往来不绝,俨然是新兴的大城。
沈歌按照前世展会的法子;造一座座茅棚整齐排列在园中,每一座展鹏都有自己的特色土豆食物;往来客人可尽情品尝。
土豆创新吃法大赛那日,长长的茅棚从这头排到那头;宛如游龙一般。本地居民;外地客商,海外洋夷;各色各样的人赶过来;为凑热闹,也为找商机。
托众多话本的福;现今谁都知晓;状元爷沈歌,乃是天上神仙下凡;纵使是石头;也能点成金子。
大多百姓不求能大富大贵,最稀罕的便是一家人能平安顺遂,是以有沈歌这块金字招牌在,许多人都过来凑热闹,想沾一沾喜气。
这活动乃沈歌一力主张举办,前期每一项活动都由他带学生亲力亲为;大到选址,定制茅棚,小到细节装饰等等,都由他拍板确定,这次展会着实耗费了他的心血。
倒不是说沈歌不肯放权,只是此乃南关第一次展会。他们方处于发展初期,日后定有大大小小无数次展会。这一次无论如何都得把名头打响,争取一炮而红,奠定百姓对他们南关的第一印象。
再者,此展会乃前所未有之物,纵使沈歌想放手让手底下人去弄,他们也弄不出来。
忙活大半个月,沈歌终于将一应事宜安排妥当,迎来展会的正式日子。
此时已近深秋,层林尽染,万物萧条,与此同时,百姓也闲了下来,十分有空好好来凑这个热闹。
土豆片、土豆粉、土豆泥、土豆条、土豆饼、土豆糕无数由土豆制成的食物源源不断地送过来,香气笼罩在会场上空,经北风一送,飘出老远。
除却土豆制成的零食外,还有与鸡鸭鱼肉等搭配的土豆大菜,一锅一锅在灶上温着,大把大把的筷子洗干净烫好插在竹筒里,就等着客人点单。
“如何?”沈歌侧头朝荀飞光笑问,面上略带些得意。
荀飞光真心实意地赞一句,“不错。”
此时已人已多起来,各棚子的吆喝叫卖声不绝于耳,与各类交谈声混在一起,显得格外热闹。
沈歌与荀飞光巡视一轮,未曾发现问题,扫视一圈,抬腿往某个棚子走去,在棚子主人热情的笑脸中,驾轻就熟地从柜子底下翻出一坛小巧的陈酒。
他抬手将酒抛给荀飞光,“荀哥,我们先回去指挥堂。”
荀飞光自无意见,他轻松接住酒坛,与沈歌并肩往指挥堂走去。
今日乃南关难得的大型活动,人员往来甚众,沈歌外松内紧,外头热闹归热闹,实则负责安保警戒的清凌卫比平常还多三分,到处都是做寻常打扮的清凌卫将士在巡视,就怕有人闹事。
在这般情况下,沈歌亦不能随意离开,只好拖着荀飞光一起在指挥堂坐镇。
说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