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唐盛世》第4章


“谨遵恩师教诲。”刘神威和吴君一再次异口同声道。
“君一,你说你对天下之事知之甚少,你对道释儒三教可有所了解?”孙思邈问吴君一道。
吴君一自然知道道家、佛门和儒家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都有争端,尤其是在隋唐时代,道佛并重,儒家势弱,道佛二教的争端最为激烈,刚才恩师讲解了吴君一闻所未闻的道家之事,想来佛儒二家也有许多历史上没有记载的东西。
吴君一摇头道:“不太清楚。”
孙思邈点点头,为吴君一讲解道:“道释儒三教之争久亦,在千年的争斗中,三家均有压制其余两家的时候,但是却从未使之消失,这不仅仅是因为三家各有拥者千万,最重要的是三家的底蕴均深厚异常。”
孙思邈喝了口茶,继续道:“儒家自不用说,孔孟圣人之伟业世人皆知,就连我道教根本周易相传也是由孔圣撰写,说起来,道儒两家渊源颇深,追溯千年前,甚至可以称之为一家。儒家传承年代最久,惊艳绝伦之辈也最多,荀圣、董圣更是飞升上仙,若论根基,道佛二教也只能乖乖退后。”
吴君一没想到,儒家居然也能飞升成仙?怎么飞升?读书写字?
想到这里,吴君一不禁问道:“儒家之人如何飞升?”
“天地万物皆有灵气,飞禽走兽亦可得道成仙,更何况人也。妖有妖气,鬼有鬼气,道家有先天罡气,儒家有浩然正气,佛门有禅灵宝气,只要修行到一定境界,便可踏破虚空,白日飞升。”孙思邈道。
好家伙!还有妖鬼之流!这个世界真够精彩的!吴君一听到居然妖鬼也可修炼,不禁打了个冷战。
“原本佛儒两家没有境界的划分,但是自从我道家开了这个先河,他们也就随我们来了,只不过只有前三境界一样,到了第四境,我道家称为天师,儒家称为居士,佛门则称之为禅师。至于第五境界,道家为金仙,儒家为天仙,佛门则是罗汉。”
吴君一点点头,孙思邈的解答非常详尽,几乎解除了吴君一大部分的疑问,看来史书记载的东西并不一定可靠,只有亲眼见到,亲耳听到才能体会中华历史的璀璨,不过这种事情恐怕也只有吴君一有幸遇到了。
“师傅,您不是说有三个弟子吗?除了刘师兄外,另外一个师兄呢?”吴君一问道。
孙思邈笑道:“他下山历练去了,什么时候回来还要看他在山下有没有收获。说来也有趣,我的三个弟子,与三教皆有舍不掉的缘分,大弟子儒家出身后投入我门下,二弟子刘神威本是一个小沙弥,后来患重病来到我这里,才转而入了道门,君一你天生与道法缘重,说是一个天生的道士也不为过。”
“或许这正应了师公所说的三劫,是吧师傅。”吴君一笑道。
刘神威点点头,说道:“君一师弟天性豁达,与大师兄性格相仿,等你二人相见,定会一见如故。”
孙思邈站起身来,笑道:“你大师兄虽然生性颇为豁达,但是对炼丹痴迷成性,什么时候他能舍弃了这份执念,说不定将来成就在为师之上。神威、君一。”
“弟子在!”刘神威和吴君一急忙站起来。
“今日你们去采些稀缺草药,明日为师要去钦州问诊,切记多采一些赤芍、黄芩、甘草,那边最近妖鬼作祟,死了不少人,为师担心流传瘟疫。”孙思邈说道。
“师傅放心,我们这就去。”刘神威说完,拉起吴君一就走。
吴君一其实更想跟随孙思邈去看看妖鬼长什么样子,但是刘神威看出了他的小心思,低声道:“你刚刚入道,连基本的护身法决都不会,跟着师傅去不是累赘吗?想看妖怪,杏林中有大黄,你可以看个够。”
“师兄,师傅什么时候能教我道法啊。”刘神威手上的力气真大,吴君一感觉自己都快被他提起来了,难道这古代人个个都这么身强体壮吗?
还没等刘神威回答,孙思邈的声音在两人耳边响起,“神威,为师不在的这些时日,你先教君一基本药理和九字真言。”
“神威领命。”刘神威遥遥拜礼。
“师兄,你先放开我,我跟你走就是,在这样我都被你掐死了!”吴君一双手扯着衣领,对刘神威说道。
刘神威这才发现自己一直提着吴君一,急忙松口手,“师弟你没事吧。”
“没事没事,师兄好力气!”吴君一赶紧深吸几口气,“采药的地方远吗?我见咱们窑洞前有药圃啊。”
刘神威边走边说道:“那药圃中只种植一些炼丹的药材,太白崖上有的是治病之药,你跟我来就是。”
“远吗?”
“不远,五十里而已。”
“”
第4章 九字真言() 
孙思邈下山了,从太白山到钦州何止千里,本来吴君一以为孙思邈会准备一些应用织物,最起码也要准备一辆马车,可道法的神妙再次颠覆了吴君一的三观。吴君一和刘神威跑了几十里路,采了不少草药,加上原本磨粉或成丸的药物,看起来最少也需要装几大箱,可孙思邈大袖一挥,这些东西就消失了,在嘱咐他们几句后,孙思邈迈步前行,空气中一阵水波荡漾的纹路后,消失于原地。
看着发愣的吴君一,刘神威笑道:“发什么呆,刚刚师傅展示的乃道家的袖里乾坤和咫尺天涯,你以为师傅凭什么能济世天下?没有深厚的道行可不行。”
“师兄,什么时候我也能施展这么厉害的道法?”吴君一问道。
刘神威拍着他的肩膀大笑道:“等你踏入紫府境以后自然能施展出来,不过做人可不能好高骛远,师傅临走前可吩咐了,这段时间你要跟着我学习基本的药理和道家的九字真言,等他老人家回来,说不定要考究你的功课,千万别偷懒,否则师傅连我一块责罚就坏了。”
吴君一一把搂住刘神威的肩膀,嬉笑道:“师兄,我发现师傅走了以后,你整个人都变得开朗起来了。是不是师傅在你太过拘谨啊。”
“去去去!”刘神威从小到大也没和他人做过如此亲密的举动,急忙推开吴君一道,“别胡说八道,在师傅面前当然要稳重一点,我可不想被他老人家说成轻浮之人。”
“师兄你什么意思,难不成说我轻浮?”吴君一笑嘻嘻地再次搂住刘神威,对于从现代穿越过来的吴君一,这种举动太过正常,谁还没和自己的好哥们勾肩搭背过?
刘神威再次推开吴君一,严肃道:“你还想不想学道法了!”
“学!”吴君一急忙说道。
“先随我到太白崖一趟。”
说罢,刘神威就向外走去。
“师兄!昨天我们不是才去过嘛!来回百里路啊!干嘛这么折腾!”吴君一心中暗暗叫苦,去太白崖的路崎岖坎坷,很多地方只能徒手攀爬,刘神威走起来如履平地,可是吴君一却惨了,若不是昏睡那段时间身体犹如脱胎换骨,恐怕昨日能否走回来都是问题。
刘神威没有搭理吴君一,头也不回地走着,吴君一只能紧跑几步,跟在刘神威身后向太白崖走去。
刘神威见吴君一跟上来了,边走便说道:“修道之人,不仅要学习道经与道法,还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你看看师傅,每日清晨都要练习呼吸吐纳之法及强身健体之术,几十年如一日,我们年纪轻轻自然要跟紧师傅的步伐。”
“师兄说的对。”吴君一虽然表面上与刘神威嬉笑打闹,然内心对道法的憧憬非常强烈,所以刘神威一提到道法,吴君一自然不再叫苦。
刘神威很喜欢吴君一认真的样子,多年来刘神威大部分时间都独自守在山谷之中,虽然修道之人不怕寂寞,但毕竟是年轻人,遇到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同伴,心情还是大好。
刘神威继续说道:“师傅让我教你的九字真言,是道法的入门之道,同时也是道法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九字真言看似简单,实则蕴含庞大的力量,修到极致,踏入天师境也不是不可能。”
吴君一惊讶道:“只修行一个九字真言便可踏入天师境?”
刘神威点点头:“没错,九字真言又名六甲秘祝,乃是东晋时期人称小仙翁的葛洪天师创立。葛洪天师是大天师葛玄的侄孙,葛洪天师体内的先天罡气从小就被断言倦懈而量浅,注定此生与道法无缘,就算强行修道,最多也只能停留在青羽境。就连拥有通天手段的大天师葛玄,面对葛洪天师的情况也只能束手无策。”
吴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