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第974章


一整天干活儿下来,精疲力尽。回到新兵大营之中,去食堂饱饱的吃了一顿而后又被强逼着去澡堂子里洗了个热水澡,回去躺在床上,酣然大睡。不少人感觉,这滋味儿似乎倒也不错。
如此很快,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
磐石堡步军第二镇的大营已经初见规模,最多再有一个月就可以建成。而这些军兵也有了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面貌,他们的身体更加强壮,精神更加旺盛,精气神儿都比原先要足的多了,甚至一举一动一行一止,都跟过去判若两人。
而从这天开始,董策让他们每天只干半天的活,剩下半天则是训练,训练的内容就是鸳鸯阵。
如此,又是许多事日过去了。
今日,是崇祯八年的腊月二十八。
这一日,磐石堡内也是热闹非凡。因为就在今天,磐石堡守备,北东路参将,董策董大人,要在堡中大校场上,大阅磐石堡步军。
此时磐石堡步军的规模比之董策刚刚回来的时候,已经要大出来不少。
本来在新兵大营之中操练的那些预备役步军,此时也都已经完成了训练,加入到了磐石堡步军大营之中,成为磐石堡步军第一镇的一份子。
现在真正的磐石堡步军,也就是磐石保步军第一镇,一共拥有二百二十个杀手队,两千六百四十人。
磐石堡步军第一镇,其中所有的军兵,全部都是在本地流民之中招募的,可以说全部都是董策的自己人,因为他们的性命都是董策救下来的,若是没有董策,只怕他们这会儿都已经不知道死在哪儿了。
所以他们对磐石堡的认可度非常高,对磐石堡的归属感非常强烈,同时对董策也是非常之忠诚。所以董策对于第一镇的看重程度,要远远超过磐石堡步军第二镇。
毕竟前者才是亲生的。
磐石堡步军第一镇,二百二十个杀手队,两千六百四十人,全部都集结在磐石堡步军大营的大校场中,两千余人站成一个个小方阵,而许多小方阵又组成一个个大方阵。这两千余人一共是组成了四个大方阵,在大校场上铺排开来,几乎占去了小半个大校场。
当初董策第一眼瞧见这磐石堡大校场的时候,只觉得这校场极大,大的似乎没有边际一般。而现在,上面站着许多兵丁,在董策眼中,这校场也比过去小了不少。
第1021章 一零三九 强兵七千!() 
董策站在高台之上,向下俯视,看着这数千名军兵,战甲森严,刀枪如林,巍然屹立,雄壮如山,心中一时不由得涌起万丈豪情。
只是他也知道,现下磐石堡步军第一镇能达到这个规模,几乎已经可以说是到了极限了。磐石堡一共才不过是三万人口,男丁也就是占到其中一半稍微多一些。也就是说,整个磐石堡的男丁数量加起来,大约是在一万七千左右,而其中十五岁以上,五十岁岁以下这个年龄段,也是此时大明朝约定俗成的适合当兵的年龄段在这个年龄段儿的男丁的人数,大约是在一万三千左右。
而此时这一万三千左右的男丁之中,已经有将近三千人成为了磐石堡的军兵了,而且还是常备军,一年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兵营之中,干农活的时间几乎是没有多少的。
而且他们是整个磐石堡所有男丁之中最强壮,体力最好,身体最好的一群人。也就是说,磐石堡中最重要的三千名劳动力,在军中操练,而不是在地里干农活儿。
这其实已经是对磐石堡的农业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只不过由于磐石堡的百姓是刚刚分了土地,百姓的热情非常之高涨,而且磐石堡虽然热量和光照条件跟其他的中国北方地区一样都不怎么样,但起码磐石堡的水源是充足的,灌溉是跟得上的,而且如耕牛这一类大牲口也比较充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壮劳力不足的问题。所以劳动力短缺这个问题,基本上是被掩盖和抵消了。
磐石堡的粮食产量还是相当高,也没有非常明显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是董策很清楚,磐石堡的军兵占百姓的比例,到了这个程度,已经是一个极限了,不能再从本堡的百姓中征兵了。
这会儿,董策手下的兵力一共分为三部分,家丁算是一部分,步军第一镇是另一部分,剩下的那一部分则是步兵第二镇。
他麾下的家丁,现在手底下有的,以及正在安乡墩中训练的,加起来足足有六七百人上下。而他麾下的步军第一镇,人数则是将近三千,步军第二镇人数更是超过了三千。
如此算下来,他麾下的兵力,竟然已经是接近七千之数了。
这是一个相当骇人听闻的数字。
大明朝此时依旧号称有雄兵百万,九边重镇依旧号称有数十万大军、就拿大同镇来说吧,此时大同镇在账面上的兵力,还是有十几万之多的,但实际上的兵力能有多少?大约也就是在三四万上下,其他的那七八万兵,都是账面上的,实际上根本找不着人。
他们的饷银自然都是被各级将官乃至朝廷中的那些官员们给瓜分了。
而在这三四万人之中,其中能战之兵又有多少呢?
说实话,能战之兵绝对不超过两万,因为在这些实际数额的士卒之中,又有差不多一半儿左右都是老弱病残。
大同镇的这个情况,其实不用看别的地界儿,看看北东路的情况,大体就知道整个大同镇是怎么回事儿了。
北东路的这些军堡,普遍一个军堡也就是三四百左右的兵力,而大同镇的军堡加起来,一共是七十二个,如此大致就可以算出大同镇的可用之兵到底有多少。而从北东路随便选出一个军堡来,看看里头的士卒构成,大致便能瞧见,里面老弱病残为数不少。
这种情况在整个大同镇都是非常普遍存在的。
董策手下这将近七千人,可以说是已经占据了大同镇五分之一左右的兵力、而最关键的是,他手下的这些士卒,尤其是他的那些家丁和磐石堡步军第一镇,战斗力都是非常之强,说句实在话,如果让董策算一边儿,而大同镇其他的兵丁算另一边,两边对战的话,董策至少是不落下风的。
不知不觉之中,他的势力已经极大发展,兵力已经成长到了这种程度。
董策都为自己而感到骄傲。
他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这片东亚大地上,这个王朝之中,一支可以影响某一场战争走向的力量,这样的势力,这样的实力,当然还是远远不够,但已经超过了董策的预期。
他没有想到,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刚刚不过一年半的时间,就已经能够走到现在这个地步。
而未来当然也是大有可期。
检阅完了这些军队之后,董策招来众军官,下达了一个命令:明日,进攻白莲教余孽。
白莲教那一次在磐石堡下,洢水河南被打败了之后,孙香主带着手下那些人狼狈逃窜。由于磐石堡都是步军,而且于当时心中有着一些私心,所以乘胜追击的就不是那么用心,并没有给逃跑的这些白莲教中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孙香主一路向南逃窜了数十里之后,又是聚拢起来一批人马,占据了一块儿地盘,声势虽然远远不如当初那般浩大,但还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然盘踞在哪里,招兵买马。尤其是最近,势力又有所恢复。
而这半年多的时间里,也没人再围剿他们,无论是大同巡抚焦大人还是大同总兵王朴,乃至于是其他的参将,都像是自己的辖地中根本没有这个人一般,对他视而不见。
他们这么做,自然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由于他们的这种行径,也导致白莲教这些余孽一直残存至今,而且最近还有复苏的迹象。
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些数量极多,足有数千的白莲教余孽,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但对董策说,就是一块儿肥肉。只要是想啃。一口就啃掉了。
他早就想收拾这些白莲教余孽了,刘若宰即将上任,董策要把这份功劳作为一份大礼送给他。
明日是腊月二十九,再有两天就过年了,在这种时候,谁也想不到董策会忽然发难,发兵进攻白莲教。
第1022章 一零四零 白莲教覆灭(1)() 
崇祯八年腊月二十九。
是日,天色晦暗。
铅云压在天空之上,低垂的云头似乎能够接到地面。
这是真真正正的接天连地,无边无垠。
荒野一直蔓延到远方的极远处,一眼望去,天地之间似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