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王叫我来盗梦》第130章


而“生命”,恰好是“意识”对于的“外在”!
这样,“纯粹的理性意识”就形成了第二种派系: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而上”这个词汇出自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但,烧麦其实更喜欢这个派系的另一个名称:机械唯物主义;
虽然机械唯物主义听起来有贬低这个派系的意味,不过,烧麦实在是多年以来都无法悟透“形而上”这个词汇的意思:
不得不佩服我华夏祖先的智慧,烧麦汗颜!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历史上也曾经百花齐放,比如:
1、唯物主义经验论:归纳法是探究自然的方法,“经验”是用归纳法整理过的经验,这种归纳法就像蜡烛,能够照亮经验的道路。即认知整个世界。(培根)
2、一切物体都在按照必然的因果规律运动。(霍布斯)
3、生命是架化学机器。(莫诺)
4、自然界是一切物质的感性的有形事物的总和,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是“非产生、非创造”的实体,是永恒的实体。自然界的存在和变化始于自身原因。时间和空间是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形式。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人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统一体。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思维又是以自然界为内容、凭借身体和思维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凭着人的本质来认识自然界,实际上不过是自然界自己认识自己,因而是完全可能的。
人是以身体(肉体)为基础的灵魂与肉体,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体。大脑是肉体,灵魂与大脑分不开,没有大脑活动便不能思维。
人的绝对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所谓理性是思维力——认识之光,所谓意志是意志力——品性之能量,所谓心是心力——爱。而哲学是关于存在物的知识,事物的本质是怎样的,就必须怎样来思想,来认识它们。(费尔巴哈)ps: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巅峰!
第158章 158、伦理和“普遍意识”() 
5、只有物质才是唯一的真实存在;只有能被我们感官感知的东西,我们才能确信其存在。上帝的观念既然是非物质的、无法被我们感官感知的东西,那么这观念肯定也是不存在的。(霍尔巴赫)
6、世界是一个大系统,其中存在的只有时间、空间与物质;物质本身具有活力,能够自行运动,不需要它以外的神秘力量参与;运动是物质的一种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的联系造成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这个世界是统一的,统一于物质;由于物质不断运动,永远处于变化的过程中,所以新鲜的事物层出不穷;所有的事物都相互联系,联系与统一具有内在的逻辑上的蕴涵关系。(狄德罗)
7、人类不过有五种感官,其唯一的动机就是求乐、避苦:所有人类的行为(包括自我牺牲)都可以自此解释。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第一性的;通过感官,世界是可以被人类认识的。(爱尔维修)
8、人是一架机器,在整个宇宙里只存在一个实体,只是它的形式有各种变化。宗教是“神圣的毒药”,宇宙如果不是无神论的宇宙就不是快乐的宇宙。只有医生和解剖学家才有资格讨论“人体的哲学”。(拉美特利)
至于第三种“纯粹的理性意识”:辩证唯物主义!
不再赘述!
烧麦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挑战各种教科书的陈述,所以,避而不谈;
我们继续“自我意识”的发展历程,这次讨论个体“自我意识”和群体“自我意识”的相互影响:
“自我意识”发现事物即是它,它即是事物;这就是说,它明确意识到它自身即是客观现实这一事实了。
“生命个体”是单一的“精神”,而由于它同时成了“意识”,它就是以前的各种形式返归于其中的那个现实的实体;
各种形式都以此现实的实体为它们的“本源”,它们虽然互相分离并表现出各自的形态;
当个体“自我意识”放入群体之内,“自我意识”们会寻求它们之间的共同之处;
那么,有趣的事情出现了:有一个“伦理”被“自我意识”们公认。
因为,“伦理”是一个自身普遍的“自我意识”;这个普遍的自我意识意识到它在另一个“自我意识”里有共性:
这个“伦理”的外在实体,是思维出来的规律,但它同样直接地即是现实的自我意识,或者说,它就是“礼俗伦常”。
比如,开始神智之后的智慧种族族群,形成的最初的礼俗伦常:打猎贡献最大的人,最先享用食物!
“伦理”要在一个民族的生活里才能找得到它的完成了的“外在”。“理性”是作为流动的、普遍的实体,作为不变的、简单的“事物特性”而出现。
因为得力于普遍的稳定的媒介,即得力于整个民族的力量,“伦理”会逐渐“演变进化”,不停壮大和丰富。
在一个自由的民族里,理性因而就真正得到了实现。
简而言之,在这个民族历史上的每一个个体“自我意识”,都对“伦理”的形成做过或多或少的贡献,无论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贡献!
而这个“伦理”也是在不停“演变进化”的。
举例说,在我华夏,30年前若一个年轻美女给人当小三的话,说不定她爸妈恨不得跳楼自杀,但是,现在,年轻美女给人当小三,恨不得开着直播炫耀她的“富有生活”!即使这种生活是她“岔开腿”换来的。
这时候,个体的“自我意识”找到它的普遍与个别的本质,并达成了它的使命:促使群体“自我意识”的产生!
古人说:智慧与德行,在于生活合乎自己民族的“伦常礼俗”。
不过,“自我意识”在“内在”带有“无限”性;自我意识投身到“外在”去,将它出现时所带来的那个纯粹的个体性予以充分发挥。
它希望自己是“无约束”的;
它并不那么注意去创造它自己的快乐,而是直接地取而享受快乐;就一个方面来说,自我意识的行动才是一种欲望行动;
同时,群体“自我意识”(伦理)又同样是“自我意识”的使命和事业,“自我意识”所创造的不是别的,正是这种“约束”它自身的“秩序”;
在这种互相矛盾之中,个体“自我意识”在否定“伦理”的时候,经常陷于最深的内部里疯狂错乱!
比如:狂热的传教士们、荒淫无度的暴君、通过屈辱和压迫他人以补偿它们自己所受到的屈辱的“复仇者”们、以及让人类陷入无数次苦难的战争!
因为,既然“伦理”是个体“自我意识”的普遍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伦理”又称为一种“演变进化”的现实。
这样,当个体“自我意识”建立它自己的“规律”时,它就体验到对于“伦理”的抗拒,因为它的“规律”与“伦理”的“普遍性”必定会发生一些矛盾;
现成已有的那个普遍的“伦理”,是大家相互之间的一种普遍的抗拒和搏斗而已,在这一团混战中,大家各自努力维护其自己的“个别性”;
但大家同时又都做不到这一点,因为每个“个体性”都受到同一样的抗拒并相互地为别的个体性所影响。
而这个抗拒和搏斗的过程,就是人类历史上周而复始的:伦理道德的沦丧和重建!
这样,精神性的东西(伦理、道德、民族传统、民族风俗、乃至最初的法律)被表象为一种普遍的东西,这种普遍的东西为了它自己取得生命,能够运动,就需要个体性原则,并在个体性原则中取得它的现实性。
而这时候,“个体性”可以是智慧种族个体,也可以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
而两个“个体性”相互影响和消融,并不是那么美好的事情,一般都是血淋淋的历史。
举例说:
华夏某个时期的“剃发令”,就是用一个民族的“普遍意识”去强制约束另一个民族的“普遍意识”,乃至于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第159章 159、皮皮和赵明() 
再举例:
格列夫游记中,两个小人国发生战争的原因是:两国因为鸡蛋从那一端开始敲破发生争论,进而发生战争!
这当然是把哲学问题喜剧化了,而“鸡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