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鼎1894》第873章


的一层用意,却是可以用‘圣人’之名当做挡箭牌和替死鬼。”“
他们这些当官的可以毫无作为,一旦出了什么问题。立即就可以推到皇帝头上去。圣人么,当然要什么事都懂,什么都能干,哪怕是一个国家几万万人的抱怨,你都得及时听到并回答。否则话,就有违圣人之尊的体面。”
“一旦皇帝上了套,就别想再过安稳日子了,哪怕累成死狗都是应该的,谁让你是圣人呢?谁让你独尊天下呢?谁让你是真龙天子呢?就是应该无所不能。就好像西方的耶和华一样。既然世界都是你造的,那就应该无所不能。就应该背负世人的一切罪孽,就应该成为无数亿万人倾倒废话的垃圾桶。。。。。。。”
杨浩越是说得兴起。朱尔典和周围听众们脸色越是没法看了。这是指桑骂槐,把所有人一股脑的全卷进去了啊!
事实可不就是这样么?而今新朝的这些官员们,明里暗里在做的勾当,便是要把大元首捧上神坛,奉为圣人,然后很自然的,用一种绝对不可以有瑕疵的标准去套。你达不到,是你当圣人的不够自觉,下边出了什么问题,最终都能追到你大元首的头上。
朱尔典是被杨浩那“垃圾桶”的比喻给搞懵了,千百年来,似乎还没有谁敢如此批评他们至高的主。而对广大教徒们整天忏悔的行为,也形容成向他们崇敬的主倾倒垃圾废话,这简直是天大的亵渎啊!
不过转念想想,貌似真是那么回事儿。无数亿人口隔三差五的去忏悔,说得可不都是乱七八糟的玩意吗?你们倒是倾倒完了,心情舒畅的回去继续造孽,那些垃圾话可都集中到“主”的耳朵里,他老人家整天忙活这些狗屁倒灶的,烦不烦?累不累?后不后悔当初一时手贱弄出这么一堆混账玩意来?
一众人听得直咳嗽,这话简直太不中听了,哪能说得如此直白生硬,令人无法接受啊!
杨浩一点都不在乎周围这些人的敌视眼神,转移看着朱尔典道:“所以您瞧,我们的麻烦绝不是一般的大,它甚至可以在短短几年之内,把我们好不容易推向现代文明的国家民族,重新拽回庸碌腐朽的旧貌。而且要命的是,这种问题是几千年积累下来的,反反复复都成了一种以几百年为阶段的节奏,谁也没有好办法解决。而我们今天要做的,也不过是尽可能防止在问题出现时,一边尽量的削弱,一边尽可能把外部威胁消除掉,制造出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尝试解决消化。我这么说,您能理解吗?”
朱尔典皱着眉头想了许久,终于缓缓点头:“我想我大概明白了。其实您或者大元首是想把内部矛盾转移出去一部分,同时为了解决问题,先推动欧洲战争以消除顾虑。对吗?”
杨浩欣慰的点头,真不容易啊,费那么多唾沫,总算说明白了。
朱尔典忽然靠过来,压低了声音冷冷的道:“我还知道了,大元首其实是想不断保持外部危机,始终不给国内文官阶层以削弱军权的借口。只要外面始终有战争威胁,他就可以随时以此对全国官僚行使无可争议的果断处置。这样,能够把代表着他意志的诸多国策安稳的推行下去,长期执行,并最终得到令人满意的成果。直到最后,就算他不在了,官僚们都恢复到你说的那种历史旧貌上,也将没有任何外族能再侵略或者奴役中国。”
这回,轮到杨浩惊讶了。
他情不自禁的轻轻鼓掌,由衷赞道:“真是令人惊叹的智慧啊!公使先生,您绝对是一位世界上少有的智者,佩服佩服!”
朱尔典却半点也高兴不起来,他终于明白中国的目的所在,同时对以后大英帝国面临的困境忧心忡忡。
只要中国的大元首活着,只要他本人觉得中国革命没完成,内部整顿没搞好,就必然要保持外部的军事斗争压力,无论规模大小,始终都要保持军事上的不间断动作,让那些试图制造“太平盛世”的文官们,找不到借口搞*。
这正应了中国古人的至理名言:“国虽大,好战必亡,忘战必危。”
适当保持小规模的战争,可以让国家体制一直保持健康。
这一两百年里,大英帝国就是这么干的。在本世界的后期,美国也是这么干的。而今,杨浩不过是有样学样,凭着一个天然的好底子,积极展开这等大战略而已。
问题是,这种搞法,到底会让其他人倒多大的霉呢?
朱尔典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不过他能想象出来,中国持续这种国策折腾他二三十年,当大元首七老八十的时候,被他影响整整半个世纪的两代人,将变成一种何等凶残的存在?
中国的霸权,将不可动摇!
他更加忧虑,如果中国一直这么搞下去,恐怕欧洲战争的规模烈度将不可控,到底能打多长时间,谁获得最后的胜利,将一切从中国需要的方式进行。并且可能还不止一次。只要欧洲各国之间的矛盾一天不能彻底消除,中国早晚还得挑唆着继续打下去。
。。。。。。这尼玛不正是英国这些年来一直在做的事儿吗?中国人想要截胡啊!(。)
第六二三章 全面斗争() 
ps:呃。。。我说不是故意灌水,你们信吗?
“国虽大,好战必亡,这个道理,我想大元首肯定是能明白的。”
杨浩在宴会上的一番发言,在结束之后很快传遍京城内外,到了第二天,基本上全国各地重要人物们都听说了。
既然他被视为大元首的意志代表,那么他说的话自然也是出于授意,也就没有人再去争执是不是他信口开河。国家大事上,不管多年轻的人,只要参赞军机,那是绝对不能胡说八道的。
当成了真事儿,就得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利弊得失评估。结果好坏,关系到他们最终能落下多少好处。
作为保守派的一帮老夫子们,当然不认同杨浩的言论。什么以战争促进国家改革进程,这岂不是等于在国家经济躯体上划一道血口子,整日不停的放血吗?再怎么强盛的国家,能经得住这么折腾法儿?不妥,相当的不妥啊!
打仗,就得死人,哪怕是武器装备兵员素质人数全面占优的情况下,不测灾祸时有发生,终究不是幸事。最好莫过于偃武修文,关起们来过自己的日子,所谓君明臣贤,四海宾服,此之谓也。
传统道学先生们如今也都学会了利用报纸宣传自己的理念,顽固守住一方阵地,坚决不与政府推行的新中华文化整理运动相妥协。在他们看来,那是要断了千百年来流行于天下的公约良俗,是非常不可取的。
这种人数量相当不少,引经据典的很是能做一些花团锦簇的花样文章。
不过这看似老成谋国之言,立即激起了一大群青年先进的反击。梁启超,章太炎,谭嗣同。廖仲恺,宋教仁。。。。。。数不清的新兴学者运笔如刀,针锋相对的狠狠驳斥。
更有一位姓周笔名鲁迅的青年评论家。毫不客气的直接骂道:“千古以降,尔等可曾培养出一位圣人君主?所谓君明臣贤。恐无出北宋之右者,然宋朝两次被灭国,皇帝被人拉去耍猴戏,嫔妃公主当了军妓,祖宗骨头都要挖出来当夜壶,这便是你们想要的四海宾服?莫不是在满人打压之下弄坏了脑袋吧?我且不说一帮酸儒是如何卑躬屈膝装孙子做人的,尔等不是只需要有官做,便是祖宗也卖得么?”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这种话显然不能用在周先生身上,他快意恩仇的如椽巨笔杀伤力十足,登时引起一片公粪乱泼,八成火力立即对准他杀将过来,这拉仇恨的手段,堪称天下一流。
他倒是一点都没说错,千古以来的儒生们,只要有官做,他们其实不在乎谁当统治者。或者下边老百姓过的怎么样。对着蛮夷弯弯腰低低头,那也没什么,反正老子有官当。合起伙来拼凑出个“某某盛世”,就能对孔圣人和自家都有了交代,何乐而不为?
如今的新朝却改了制度,读书好也未必能当官,当官就得整天累得跟三孙子似的,这怎么能行?必须得改!
此外,这新潮大元首不称制,明显不符合世界总的潮流………君不见列强各国,多数是君主在堂。越是强大如英德俄,越是典型的贵族辅佐贤明帝王。中国有数千年传统,岂能随便改啊!
只是有些事做得说不得。遮羞布还是要拉一匹来。被人一下子揭开了,这便是要结私仇么?
报纸论政变成了打文字仗,因为全国推行白话文,先天?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