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如何逃离破船》第114章


耙踩赐苑酱蚬坏馈!?br />
人在异国他乡,倘若一句话说错了都有生命危险,到时候真是谁都救不来。想到这里,司徒阔嘴里一阵发苦,比喝药还苦如果不是他这场病,应该是他前往西海沿子,而后藩国世子甚至国王与他在边境进行谈判的。
可是贾琰作为代他前去的特使,自然没了这份优待,不好过于高傲,只能迁就对方一些。司徒阔看到贾琰托付给许直和石光珠的信件的时候,死活问他们里面写了什么,石孟圭忍了又忍最后还是哽咽着说:伯衡担心自己有个万一,孤儿寡母没人照顾说完还哭了两声。
唉,楚王揉着额头,说起来这一趟如果平安回来,也算是贾琰有大功了吧。这样的功臣倘若不酬功,朝廷何以面对忠臣能臣呢?这么一说,司徒阔想起了,以林海大学士的品级,实际上如果林家有儿子,是该给恩荫的。
可是林大人只有一女没关系呀,现在伯衡夫妻的小儿子就姓林。司徒阔打定了主意,石孟圭早有勋位也就罢了,这次回去,一定要给贾琰的两个儿子弄个恩荫。这也不枉他们快十年,林宜人还在教导他儿子亦师亦友的情分,就这么定了。
远在藩国的贾琰还不知道,司徒阔已经决定给他两个还是小豆丁的儿子弄朝廷编制了,现在他正在应对比当日大营中更直白的不满和抗议。不过,藩国鹰派,贾琰心中冷笑,这个国家若是落在他们手里,那才叫催命符。
贾琰当然不是诸葛武侯,也没有舌战群儒的本事,不过他也无需面对那种局面。国王和世子,正在积极主动的挨个指出所谓鹰派的荒谬之处,从大吴太宗朝那场战争开始说到现在,明确指出和谈—与大吴交好是唯一的出路。
可是,他们这样的积极,反而让贾琰身边的人诸如任鹏,甚至谭正奇都有了些怀疑:这对父子,就算为了藩国的长治久安,也不必这么殷勤吧?殷勤的让人怀疑。
这种想法自然反馈到了贾琰这里,不过作为本次出使的最高负责人,贾琰的态度非常坚定,而且在各种场合表示了藩国这样做才是生路。他把持住了观点,也会坚定其他人的信心,其实他们的出使任务就是和国王进行最后的确认。
这段时间贾琰的书信一封接着一封往西海沿子大营和蜀州发去,因为还是担心出现意外,他们还准备了信鸽。从贾琰这里,简短的书信放入信筒里,直飞蜀州。很快,在数月之后,贾琰恍然发现重阳节都过了的时候,楚王转来了皇帝的旨意:藩国派使臣入京进贡、朝拜,参加立储大典。
最后的消息让原本站着的贾琰趔趄一下,立储!他猛地回头问道:“你没看错?”
谭正奇将邸报和书信都递了过来,贾琰一字一句的看过,是什么促使皇帝下定决心了。他没注意,谭正奇动动嘴唇,似乎在挣扎,最后还是闭上眼睛咬着牙道:“大人,末将有话想对您说。”
贾琰抬起头,谭正奇脸色无比郑重,贾琰盯着他,最后点头,转身道:“进来说罢。”
两个人坐在房中,贾琰就道:“你想说什么,都说出来。”
贾琰与藩国使臣一道返京,一同回去的还有国王的二王子、三万字,以及宗女。虽然这是表达诚意的一种方式,可贾琰总觉得这是国王在帮助王世子扫除障碍,将年龄最靠近的两个打发到京中。最有趣的是,二王子就是鹰派推举的继位人。
现在可好,直接被老子给送到了京中,国王对内的说法是二王子“代表他和王世子前往京城”,可实际上他在给端平皇帝的书信中,请求大吴将这两个儿子留在京中为质。虽然贾琰觉得这么对待亲生儿子有点太坑人,但是从对藩国负责任的角度,国王的做法是果断而正确的。
这就是毗邻大国的小国国君应有的觉悟,如果这点果断都没有,这个国王和国家早就完蛋了。这次回来的时候比来的时候省时间,他们无需前往蜀州,直接从渝州乘船而后北上。楚王他们在九月的时候就离开了蜀州、返回京城,贾琰现在躺在船舱里,想着谭正奇告诉他的事情。
当日他原想写信将事情告诉楚王,可是想到兹事体大,有些不安全,最后还是决定亲口告诉楚王。这事真的是太让人不可思议了,如果不是谭正奇赌咒发誓,贾琰又相信他不会拿这种事开玩笑,他简直要将自己听到的当成天方夜“谭”。
世间真是无奇不有,世间真是皆为利往。没想到啊,闭目养神的贾琰漏出一丝笑容,正好,这件事情可以利用来为新登基的太子殿下立威。
还不知道贾琰几乎丧命的黛玉,正在屋子里面对司徒循提出的问题,原本是让这小子在这里读两个月的书。没想到,司徒阔回来之后决定:在儿子正式读书之前,都让他现在林宜人这里受教。所以,黛玉不得不面对司徒循问的这个让人非常难以回答的问题。
“先生,戾太子刘据如何才能避免悲剧,我是说,身为人子不能限制父皇的行为,他要怎么做,才能知道汉武帝并没有死,从而做出准确判断。”
黛玉半晌都没说话,这种问题终于还是来了,可是在直面这个问题的时候,黛玉看着这个孩子的眼睛,和自己家傻儿子的眼睛,突然不知道该怎么说。要怎么将这个回答讲解的,非常清新脱俗、至少将来这孩子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不会觉得:林先生真是太心机了!
“先生?”司徒循看着手边文选中的长门赋,“先生,所以这是不可避免的吗?”旁边的贾非睁大眼睛看着母亲,这世上也有娘不能回答的问题吗?好新奇。
黛玉笑着摇头:“先生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这世上有些事情能够改变,有些事情不能改变,世子还记得前日我们讲到长门赋的时候,还讲到了废后陈氏,讲到了唐朝的则天皇后。”
司徒循点头,这些他当然都记得,所以呢?
“那么,世子回去不妨读一读唐书列传的第一篇,以及上官仪传,看看是否能从中发现什么,好吗?若是读的不顺,不妨请王妃讲解一番。”于王妃一定很乐于给儿子讲解这一段。
司徒循疑惑的点点头,从汉朝一下子又到了唐朝,跨度可真够大的。而贾非打定了主意,一会就问母亲,为什么要读唐书不,为什么要读史书呢?史书就是记载历史啊,难道里面还能有什么能被他们发现的东西吗?
“人二三十年读圣人书,一旦遇事,便与里巷人无异,只缘读书不作有用看故也。何取?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而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智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
黛玉合上书卷,微笑看着一脸疑惑的贾非,贾非只是大致懂得意思,却并不能设身处地的了解才如何操作。
将儿子搂在怀里,黛玉笑道:“这段话的大致意思并不深奥,你能够懂得,却不知道该怎么做?”看着贾非点头,黛玉笑道,当年她父亲交给伯衡和自己的道理,终于到了她教给自己儿子的一天了。不过贾非还小,只是让他有个印象,明白要多思多想,明白什么叫“带入”就够了。
贾琰在腊月返回京城,大吴有意让这场和谈宾主尽欢,自然也给了藩国使臣相当的礼遇。即将入主东宫的司徒阔奉皇帝旨意郊迎一里,欢迎藩国使臣带着王子、宗女到来。而贾琰尽管归心似箭,可他还要作为当事人协助鸿胪寺和礼部的礼宾官安置好藩国使团,还要协助他们决定位次顺序。
在立储大典当日,东宫典礼结束之后,皇帝将在紫宸殿里接见远道而来的各国使臣。不过这就不急,将使团安置好,又跟随楚王入宫复命,得到皇帝赞许的贾琰,在傍晚非一般的打马归家。什么许正行已经随同回京入了工部,又或者郭昂那边,郭老大人过世之类的消息,他一个都顾不上了。
他要回家,要看二老和自己的妻儿,这还是孩子出生之后,他们一家人头一次分别这么久呢!他可爱的小儿子林是,怕是都要不认得自己这个父亲了,贾琰翻身下马,缰绳扔给门子。上房通报“大爷回来了!”一嗓子刚喊出来,贾琰已经大步进房了!
满心以为妻子等待着自己的贾琰不清楚,之前他写给许直同石光珠的书信—关于托付他们的处理自己身后事那两封信,早就先他一步,打着“伯衡之物”的名头被送了过来。现下,书信已经被黛玉看过了,参军大人对自己即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