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禅录影》第74章


念不生,就是体。“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该骂的就骂,这是怒;你们证了道,我替你们高兴啊!我会喜得眼泪都流出来,那就是喜;看你们笨,我真难过啊,这是哀;三餐饭吃得舒服,大家又坐得好,这就是乐;我没有疯了,是吧?都是发而皆中节,是吧?就谓之和,就是用。你们也一样嘛,还另外去找一个什么东西?六度万行都从这个上面发的,还向哪里去找用?把这个用调整好,所以你要另生妄想神通的妙用;自性体见到,那么你就能够自己臆想它生出一个什么,就把它造出一个什么,训练成功就是神通妙用。这是另外,但是也是你的本分的事。可是这就要修定,定,鲁老头这句话讲对了,就是要定。
但是话说回来,小和尚你要注意,见道之后久定就成功,不见道不行。凭你那一句话,你就要迟得道多少年。你不相信?六祖一个字不认识,那可以,但有几个六祖啊?六祖不认识字,经教讲得那样好,堪称东方如来。有几个六祖?那么凭你这一句话,你就和六祖一样了?你有这个本领也行,又没有这个气魄担当,“我就和六祖一样”,又拿这个话来做幌子,都是不长进,没有志气。六祖又没有学禅,又没有学道,怎么听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能有所领会?你呀!“应无所住”听了一万遍了,你自己也念了几千遍了,你怎么还不行呢?你怎么可以拿六祖来做幌子呢?参要真参,悟要实悟。又没有真参过,又没有实悟过,随便张口批评,毁滂佛法,还不到佛前去忏悔!赶快去磕头忏悔去,诚诚恳恳地,不要自欺欺人。
(时,和尚去佛前顶礼。)
嗬!这样就对,我不是骂你,是为你好,这样就差不多了,真能够放下一点了。诚诚恳恳地忏悔,自然可以见道。
诚诚恳恳在那里拜佛,等到我叫你不拜的时候才不拜,身心放下,一念不生,诚诚恳恳地拜。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早上这两堂每人意诚,每人都不同,道气盎然。下了座以后,那些快嘴菩萨,三个五个,两个四个地坐在一起,站在一起,商商量量的,那个道早就跑掉了,道还商量得出来的?意诚而后心正。
朱教授………习禅录影
朱教授!你要死下心来,多少年来你一点都没有死。什么没有死?心没有死下来。万缘放下!商量个屁!没有什么的,非常简单,放下就是。你们没有真正地放下,死下心来嘛!若要人不死,除非死个人;真正死下来,身心放下。你看,和尚从来没有这样死下心来拜佛。还要死下来,身心放下,诚诚恳恳地拜,马上自己就不同了。所以道非常简单。你懂了佛就懂了儒家,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天天讲儒家《大学》、《中庸》,讲飞起来了,可是你意不诚。《大学》怎样告诉你?“诚其意也,毋自欺也”。这不是解释了吗?什么叫做诚意呢?不要自欺,是慎独也。它不是替你解释得清清楚楚?“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俨然如对鬼神。”俨然如对仙佛,这就诚起来了。你们读书不留意嘛!身心没有放下,没有死下来。平常许多习惯知见还存在,不是自欺是什么?致知而后物格。什么叫致知?知道了这个,认识了这个,就是物格了,就可以转物了。物格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你没有致知,处处都在自欺。儒家文化、东方文化、传统文化,是什么文化?是内省的、自觉的、顶天立地的,完成一个人,一个人完成了就是佛,就是圣贤。
所以密宗有大威德金刚,今天早晨与你们修的什么法?大威德金刚法。一顿臭骂,骂下来,就是大威德金刚法。你看那喇嘛大师修大威德金刚法时“嗡隆嗡隆……”念了大半天,还不如我这个大威德金刚。金刚努目,菩萨低眉,都是佛法。你们要把自己的大威德振起来。什么叫做妄想不能断?大英雄要断就断,放下就是,自己在那里姑息。我可没有那么难法,修行打坐学佛我没有那样难法。有人学密宗几十年观想不能起来,其实要他观想起来就观想起来了。并不是佛道难,功夫难,都是你难,你做不到,做到了就行。《论语》讲仁,并不难。“我欲仁,斯仁至矣。”心欲仁,仁就在这里,哪里要向外面找?孔颜乐处,宋儒天天在找,乐处在哪里呢?乐处就在这里。颜回是箪瓢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赞叹颜回三月不违仁,其余的人是“日月至焉而已”,有时候一个月中偶然碰到这个清净境界。学菩萨要学个好菩萨,你们专门学个快嘴菩萨。佛是“寂灭”,“寂然不动”,是吧!
正起身来。耶稣只有十二个门徒,就弘开了;释迦牟尼真正也只有十几个人啊。孔子三千门弟子,七十二贤人,真正了不起能够弘扬的也只有十几个人啊,颜回子贡这些人而已,不在于多的。林林总总的众生,庸庸碌碌,因人成事。你们啊,也是碌碌庸才,别人成功了,你们也跟着成功了,别人失败,你们也跟着失败,非丈夫也。应该自己顶天立地,自己闯出来,要做就做,婆婆妈妈就没有用,绝对没有用。我也看了几十年,所以求质精,不求量多,如何求质呢?从你自己下手,死下心来,诚其意者,毋自欺也。不要怨天,不要尤人,不要骂这个世界了,骂了半天,骂了自己,你也不行嘛!你若行,为什么自己不去做呢?与其批评他人,不如自己起而行之,好好死下心来搞一下,变化这个气质。
和尚八点半开始拜佛的,现在这只拜了一个钟头佛,不累的,年轻人,还早得很咧,拜到精疲力倦,你看你把命根子拜断了,万缘放下!当下现成。诚诚恳恳放下心来拜,不要姑息自己,这个色壳子本领大得很,色壳子就是这个业力的大本营。
()
萧先生把身体摆端正,睁开眼睛看看自己,将身体摆得四平八稳,放而行之,勉而行之,困而行之。“正其威仪,肃其瞻视。”你们看清自己的程度,应该拿的(听取之意),赶紧拿;程度不到,听取了变成毒药了,程度到了而不注意拿取,就是放弃机会了。
真正见到了这一面,还要知道那一面,这一面的空也,那一面的有也。如何有呢?你试试看,你观想一个东西,你用意造出来,或者单提一念,看提得往否。一念万年,万年就是这一念,能够定得住否,就真正证明你见道了没有。凡夫是做不到的。在没有见道以前,他都是妄念纷飞。虽然能够见到这一面空了,要单提一念观想一个光明点,应该也观想得起来,也不难。所谓观想不起来,又是搞错了。譬如说你看过小电灯泡的,看到过一个金刚钻的戒指的,看到过一个发光的玻璃的,这些都看到过,就是这么一点,假想起来,就定住了,这总做得到呀?夏医官不要乱听,瞪起眼睛又捡拾这些烂渣子,你拾去就是烂渣子,人家拾去就是法宝。你就是爱听这些。
那么,观得起来,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心一境性,心在一个境上。这个境是你造的,没有关系,爱造它就造它,你那个能造之性没有变。见道了才可以,不见道不好修定。定久了,不管定在身体上哪一个部位都好,不在外也好,不在内也好,不在中间也好,可以在外,可以在内,可以在中间都好,反正都可以定住,适当的。这个适当看你巧妙了,现在不给你点破,自己试试观想,巧妙定住了,心一境性,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自然会定生喜乐。所以功夫发起得慢,是功用不能到呢?还是见地不能透彻呢?此理也要明白透过来,把它定住。你不要认为这是玩弄妄想,就要玩弄它。你要是能观想得起来定住了,慢慢你就晓得真正妙有之用了。
有见地的人要注意这句话,做不起来,那就不对。自己要注意检察,为什么观不起来,唯心所造嘛,为什么造不起来?不是太用力了,就是太不用力了,不是加了一点,就是减了一点,再不然就是幻想。什么叫幻想呢?认为观想是另外想一个东西。其实你只要就现成的亮光是什么,随便想象,有如记忆一样,等于你看过的书,看过的人,一想就想起来了,就是这样。观起来就把它定住,一定要观这光明点,定住了,一念万年,万年一念,你那个灵灵明明的,知道自己定住的那一个不受妨碍。现在假如有一个定住了,同时也知道一切声音、一切想头、一切什么,觉得自己定住没有定住,这个觉知也在,是呀!一身有那么多的妙用,你就看清楚了,这个定住了,心一境性,心放在一个境上,久定,就定生喜乐了。最初的就是最后的。
所以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