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流年之狐媚君心》第102章


”那祖师先生据说性子有些古怪,居然允许女子进学堂听课。也不在意学生的家境如何,都是一视同仁。最开始还只是在一座宅子里教,到后来人越来越多,便是众人出钱,扩了好几座宅子,将它们连在一起,成了现在的学堂。“
”而我,是第八代学徒呢。“路人兴奋地道:”正好顺道回去看看先生,你们一定会很惊讶的。“
琉璃和帝王都听得震惊不已,看着路人走到一座开着门的大院子前面,指着牌匾给他们看:”这便是学堂。“
帝王抬头,只见”希望“二字落入眼帘,门楣大气儒雅,两旁的对联字迹也十分俊逸,书香气味甚浓。
”竟有这样的事情…“银冷冽喃喃说着,与琉璃一起进了去。
院子里有一座石雕,雕的是一个人的模样。看样子应该是他们口中的祖师先生了。这人看起来不觉得如何特别,竟能做出这样的事情么?
”学生不是都回去了么?还有谁的孩子没有领到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从厅里出来,看见人,以为是来接孩子的父母,不禁疑惑地问道。
帝王看了他一会儿,拱手道:”先生,在下只是好奇,慕名而来,并非接孩童。“
路人迎了过去,朝那老者行了跪拜礼,道:”弟子梁君山拜见师父。“
”快起来。“老者看见他,不禁笑了笑,道:”你什么时候回了兰城?“
”刚刚才到呢。“梁君山不好意思地道:”路上遇见这两位想来看学堂,弟子便顺路过来了。“
老者点点头,看着琉璃和帝王,眼里睿智的目光一闪而过,躬身道:”请进厅里来坐罢。“
两人应了,跟着走进大厅。只见厅里整整齐齐地放着桌椅,每张桌子上还堆着一些书,看样子是每个孩子都有固定的位置。
”在下很好奇,这学堂,如何能做到教尽全城幼童的。“银冷冽道:”前些年朝廷也有试过创办民间学堂,可是似乎都没有成功。“
老者捻着胡须,看着银冷冽笑道:”这学堂,是我师父的师父创办的,我们这些后人,不过是在尽绵薄之力罢了。创建学堂本来就难,若是没有当年先生的博大胸怀,这希望学堂也不会有今天。“
说着,老者顿了顿,又打量了银冷冽一会儿,道:”恕老夫冒昧,老夫觉得这位公子不似平民百姓,敢问可是京城来的贵人?“
银冷冽一惊,琉璃亦是一愣。这老者是看出什么了么?不可能,他们身上没有任何会暴露身份的东西,没有道理就被拆穿了身份。
老者看着他们的反应,微微一笑,道:”老夫没有恶意,只是随口一问罢了。祖师先生曾有言:‘教书育人,必发扬光大。若有一日引得贵人来访。则可献上良策,助天下之人皆受教育。’老夫只是看你们不太寻常,想想祖师先生的话,有此一问而已。“
银冷冽和琉璃都是一惊,这祖师先生,颇有世外高人的风范啊!这话是在说,总有一天皇室的人会来这里,然后让后人献上良策,使得天下人都接受教育么?
教育,这是银冷冽曾经也想兴起的东西。可惜在京都试验过一所学堂,因为费用不少,且学徒管理不是很到位,失败了。
帝王知道教育能带给人的东西很多,且如今看来,这兰城里的人是人人皆受感化,怪不得民风如此淳朴,路人也很有礼貌。
所以可以说,这一切的幕后功臣,竟然是这样一所学堂么!?
沉默良久,银冷冽终于开口道:“在下确实是京城人士,曾有意举国开办学堂。可惜事与愿违。此次冒昧前来,还请先生别见怪。”
老者微微睁大眼睛,随即又笑了,喃喃道:“祖师果然从来没有失算过啊,好歹在我这一辈,是等到了。终于等到了。”
言罢,起身要向银冷冽行礼,却被银冷冽用手托住,道:“我以百姓身份来拜访,自然是不需要这些礼节。”
旁边的梁君山看着有些迷糊,但是见自已德高望重的老师竟然起身对这个年轻人行礼。想必,此人必非池中物。
老者眼里有些赞赏,直起身子转身走到大厅的一侧。那里挂着一幅画,画上是一个俊逸如仙的男子。老者拜了一拜,将画卷轻轻卷起,露出后面的一个暗盒,然后拿出钥匙,将盒子打开,取了东西出来。
第91章 禀性难移1() 
“这是…”帝王看着老者递过来的信,有些疑惑。
“这是祖师要我们留给您的信,已经很多年了,若非保存得当,这信也该碎了。”老者捻了捻胡须,笑眯眯地道。
银冷冽接过信,只觉得有些沉甸甸的。没有马上打开,帝王只轻声道:“可以容我回去再看么?还有很多问题,想要请教先生。”
“无妨。”老者点点头,重新在位子上坐下:“您要问什么,尽管问。”
一旁的琉璃沉默地看着面前这情状,选择当个听众。
另一边的梁君山则是不太理解眼前这状况。师父这是在做什么呢?祖师先生留了话给来人?为什么?
“我想知道,那位祖师先生的一些事情,不知先生可方便告知?”银冷冽道。
老者微微一笑,长叹了一声道:“那是一个传奇一样的男子啊--”
这声音里包含了太多的敬佩崇拜以及深深的折服,听得人也不禁产生了向往之情。老者理了理思绪,缓缓说道:
“两百年前,据说祖师踏马而来,那风华绝代的模样使得整个兰城都为之倾倒。他的相貌不是多出色,便如外面的雕塑那样而已。可是不知为何,人人都觉得他不似凡尘中人,那笑容温柔得,足以融化千年寒冰。”
“他在这兰城默默地住下,买了一座宅子,却又改成了学堂,终日在堂里给孩子们上课。大家问他名姓,他也只说叫夫子就好,不用问名姓。”
“没有人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也就没有人知道他的身世。只是夫子的才华当真是让人敬佩的,虽然开始学堂的人少,但几年之后,考上状元的人衣锦还乡,跪在学堂面前给闭门不见的夫子磕了三个响头,甘愿抛弃荣华,回兰城为这学堂做下一任夫子。”
“于是便这样,学堂名声大噪,所有人都愿意将孩子送来读书,祖师依旧是不收取分文学费,且说‘女子不比男子愚笨,也是一样可以饱读诗书的,虽然在你们眼里没有什么作用,但腹有诗书气自华,总比呆头呆脑地讨人喜欢。”
“就是这样,学堂一直秉承着祖师的意志,慢慢地发展到了现在。祖师活了一百岁,满岁的那天,含笑去世了。他生前不拒人千里,却也没有接纳过谁进心里。那样美好的男子,是终身也没有娶一个夫人的。我也是听师父说,祖师心里有一个女子,他为她而来这兰城,却一辈子也没有打扰过她一次。”
“所以,兰城风化日好的同时,这里的百姓,也都是多情的人。他们善良而向往爱情,才有了今日这世外桃源一般的兰城。”
老者说完,也是一阵唏嘘。琉璃怔怔地听着,只觉得好不可思议。这全城的人,竟都是被那一个男子所影响的么?
“到死,也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姓么?”银冷冽声音有些沉重,慢慢地问。
老者点头,复又想了想,道:“祖师入葬那天,有一对老夫妇来了,不知道是不是祖师的旧人,总之那老妇人白发苍苍,看着祖师的遗体,喊着’夫子‘,最后一声,喊了’盛骆‘,也许,祖师的名是叫盛骆罢,只是终究不知姓氏。”
琉璃叹了一口气,喃喃道:“这难不成,也是一个凄美的传说么?”
老者微微一笑,道:“传说,又何尝不是真人真事。真实发生过的东西,时间久了面目不清晰,便称为传说了。”
学堂寂寂,两人坐了一会儿,帝王又同老者聊了一会儿话,便起身打算告辞了。这一趟收获颇丰,帝王捂了捂怀里的信件,拉着琉璃往客栈走去。
梁君山在背后看着他们的身影,愣愣地问老者:“那人,可是帝王?”
老者微笑点头,道:“君山啊,你聪明,但世事没有看透,多领悟一些罢,也才能将来在他手下,为国出力。”
梁君山郑重地点了点头,然后道:“那弟子便先回去了。”
“去吧!”老者突然想起了什么,看着梁君山道:“衙门那里出了事,你去看看,可要冷静着些。”
出事了?梁君山讶异地看了自己师父一眼,随即点头,匆匆往外面跑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