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城记》第62章


深圳的成就并不仅仅只是经济上的,深圳人得到的好处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
深圳是一个特殊的城市。在这个大约400万人口的城市中,土生土长的“原住民”只占极小的比例,大约四分之三的人则是仅仅持有暂住证的外来人口。户籍意义上的“深圳人”,只占四分之一。他们主要是从全国各地招聘来的各方面的专门人才,大多有着较高的学历和较强的能力,故而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城市如鱼得水长袖善舞。他们活跃在深》’!的领导层、决策层、管理层和技术层,活跃在深圳的机关、团体、企业、传媒,担任着政府官员、银行职员、公司文员、学校教员等职务,或者开办和打理着一家家大大小小的公司。正是他们,构成了深圳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的主导力量,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和特区建设最主要的受惠者。
这些人几乎无可怀疑地是“精英一族”,也大致无可怀疑的是“成功一族”。问题不在于这些人到底赚了多少钱,以及这些钱是怎么赚的。不可否认,有的是靠能力,有的是靠运气,还有极少数靠的是投机取巧和歪门邪道,赚的是“黑钱”。问题在于,为什么同样的人,在别的地方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或者有能力也发挥不出来?为什么同样有能力而且也同样很努力的人,在别的地方就赚不到这么多钱,也没有成就感?显然,这里有一个体制和机制的问题。正是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原因,使许多英才长期被埋没,甚至变成庸才。道理也很简单,一个人,如果很有能力也很努力,得到的报酬却和那些平庸之辈没什么两样,那么,久而久之,他们就有可能也变得平庸起来。
深圳却基本上没有庸才的一席之地。当然,凡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庸才,深圳也不例外。而且某些庸才可能还身居高位,某些单位也可能庸才成群。但即便是他们,和在内地混日子时的精神面貌也不一样,也不认为自己是庸才。因为深圳已经营造了一种“庸才无容身之地”的氛围。人们都相信,在深圳,是不该有庸才的。相反,一个人的才华和勤奋,则多半总能得到相应的、表现为实实在在货币形式的报酬。至少是,在理论上,一个人才如果得不到用武之地和应有的报酬,你还可以“跳槽”,直到找到你自己认为是最合适的岗位为止。尽管不少人还在找,还在跳,但前途却总归是看得见的,或者是有可能的。因此,他们在深圳获得的最大的实惠,与其说是房子、汽车、钞票,不如说是机会,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并有所作为、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可能性。
的确,深圳优于其他城市的地方,就在于它为各种人才和各色人等都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和自我实现的广阔天地和选择余地,至少是提供了这样一种观念。这当然是改革开放的结果,其意义是极为深远的,因为它实际上牵涉到一个经济学中的伦理学问题,即公平与效率。事实上,长期以来,经济学理论和经济学家们都一直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我们当然不能说深圳就已经解决了这个世界性和历史性的难题,但它毕竟在探索,而且初见成效。
如今,当我们站在国贸大厦顶层旋转餐厅往下看时,我们已无法想见深圳创业之初“高楼万丈平地起”的辉煌。面对那些也曾显赫一时的楼房,我们只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然而即便如此,这些高楼大厦也仍能引起我们的沉思: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深圳获得了如此之高的发展速度 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的解放,人的思想的解放和潜能的释放,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毕竟,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只有当人自己从种种禁铜和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后,社会生产力才有可能真正得到解放。
人的解放,是深圳故事的主题。
二 人的解放
人的解放,原本就是改革的重要课题。
早在招商局蛇口工业区成立之初,深圳人就小心翼翼同时也坚定不移地开始进行人事制度的改革。在请示中央同意以后,特区派出的招聘工作组飞往全国各地,公开亮出旗号,招兵买马,成为改革初期一件备受关注的事情。
更多的人则干脆不管什么招聘不招聘,拎起行李就直奔深圳。他们不相信一个以改革开放为己任的城市会拒绝“敢为天下先”的人。在他们看来,深圳即便并非“遍地是黄金”,至少也应该“遍地是机会”。如果深圳尚且不能接纳自己这样充满改革激情和改革念头的人,那么我们这个国家可就真是没希望 于是一拨又一拨的人才大雁南飞,带着自己简单的行李和不简单的想法、不多的钞票和很多的愿望,到这个年轻而又令人向往的城市闯荡江湖。这支南下大军的主体,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毕业的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他们年轻、热情,充满活力,新观念多而旧包袱少,和这个城市的文化性格一拍即合。事实上深圳也一直向他们敞开着大门。1986年,深圳人才智力市场成立。1997年初,新的现代化综合型人才大市场开始投人运行,仅1月3日到5日为期3天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就有9万多人进场;2月至6月,进场单位8190家,进场人数39。8万人次。面向全国招聘人才,已不再是当年的新鲜事,而是深圳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事部门的常规性工作。(图五十三)
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好运气,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深圳D站稳脚跟。
深圳人才大市场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到他们那里求职的,平均每天4000人次,最多时可达万人。这么多的人,当然不可能都如愿以偿,顺顺当当地找到理想的工作。不少人恐怕会趁兴而来败兴而去,有的可能还不得不打道回府。显然,进深圳不是逛商场,没有那么轻松,那么潇洒,也没有那么随意。如果说,能不能进北京,要看你是否优秀;能不能进上海,要看你是否精明;那么,能不能进深圳,就要看你是否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忘记深圳的口号,是“改革者到深圳来”。这句话的另一层意思则是:不想改革就别来。改革是要付出代价的,其中就包括要自己去找工作,在求职时不断碰钉子,在找到工作后又被炒稣鱼,一时半会没有着落等等。如果你不能承受这一切,那么,对不起,趁早别来。
事实上,不少人闯深圳的经历,听起来就像是“北京人在纽约”的故事。如果你有兴趣听他们诉说,那么,差不多每个人都能讲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来。这些少年气盛的天之骄子,血气方刚的初生牛犊,满怀青春梦想和改革激情,兴致勃勃地来到深圳,却惊异地发现他们面前并没有鲜花和红地毯。于是,他们不得不收拾起简单的行囊(那里面装着薄薄的几件衣裳和厚厚的一叠证书),从一个单位跑到另一个单位,从一家公司跑到另一家公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渴了,喝口自来水;饿了,啃块方便面;累了,在街头歇歇脚,看着日新月异的深圳市,意气风发的深圳人,心里顿生无限感慨,也难免一丝惆怅。华灯初上之时,深圳的酒楼饭店灯红酒绿低筹交错,自己却饥肠糟糟气若游丝,即便“男儿有泪不轻弹”,也保不住伤心的泪水涌上心头。亲戚家的客厅或朋友公司的地板是不好意思再睡了,就到公园的草坪上去数星星。那滋味,可比“咪咪躺在妈妈的怀里数星星”差多 因为并没有什么温暖的怀抱,也没有妈妈的安慰,你得自己去考虑“明天的早餐在哪里”。
这就是深圳。这里没有包办代替,没有坐享其成,没有省心事可做,没有现成饭可吃。一切都得靠你自己去操办,去打理,去投石问路,去东奔西走。在这里一切犹豫、抱怨和窃窃私语都无济于事,只能勇往直前,哪怕是硬着头皮往前走。
但,没有人后悔。
成功者当然不后悔。不但不后悔,反倒会有几分庆幸和得意。毕竟,今日的成功,是当年的奋斗换来的。现成饭吃着没有味道,自己打下的粮食才是香喷喷的,而当年所受的磨难,如今咀嚼起来,更“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一。的确,一个人年纪轻轻的,靠着某种势力或机遇,就一帆风顺青云直上,那只能叫少年得志。只有那些在风口浪尖滚打跌爬,靠着自己的努力创下一番事业的人,才会有成就感。而且,创业越是艰难,道路越是曲折,就越能体验到成就感,也就是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吧!
这就值得骄傲,也值得庆幸。你想吧,如果当年不是“看看头上天外天,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