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宫烟云》第169章


陈叔宝思虑着点了点头,淡淡地说:“既然这样,朕心里有数了。”
皇帝的话音刚落,突然有一位衣饰明亮的年轻少妇,风风火火地步入阁中。她的妆容浓重艳丽,脸上挂着灿烂的笑靥,在一身宝蓝色华服的映衬下,肤色显得白里透红,光彩照人。但与张丽华相比,这个二十多岁女子的发质稍欠乌泽,只得靠那满头的黄金珠饰来夺人眼球。
宫中人尽皆知皇后喜欢蓝色,素日里温良的张贵妃都会刻意避让,也只有这位皇帝的新宠孔贵嫔才敢如此招摇地穿一身蓝衣。还未走到近前,孔贵嫔就带着笑意高声道:“哎呀,陛下还在跟大人们处理政务呢,当真是太过勤勉了。”
孔范和施文庆见到这位正得宠的贵嫔,立即恭敬地行了一礼。孔贵嫔与她的义兄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便直奔到陈叔宝面前,免去虚礼,声情并茂地说:“陛下,宰相大人又召集了十余名文采斐然的文士,要和我们比诗赋来了!”
陈叔宝顿时来了精神,一扫倦态,他轻轻将张丽华放下后,一个高蹦了起来,迫不及待地对旁边的内侍招招手:“快快把朕的女学士们都叫出来,我们去湖心岛,湖心岛!”接着,他又看向阁中的两名臣子,吩咐道:“施文庆你就先退下吧!法言留下,这次你要和朕联手,可不能输给宰相大人!”
施文庆行了一礼,今日的目的已经达成,他轻松愉悦地退了出去。而留在陈叔宝身边的孔范也是满面笑意,他为了迎合圣意,情绪格外高涨:“那是,那是,这次我们赢定了!”
倒是张丽华却仍然温润如水,她牵着裙摆轻轻移步到陈叔宝身边,替他抚平布满褶皱的衣襟,然后轻启朱唇,娇柔地提点道:“陛下莫急,先让宫人准备着,莫让陛下去早了久等。”
陈叔宝听到张丽华宛如莺啼的喃喃细语,一颗躁动的心顿时酥麻了,他眼波含情地点了点头,然后摩挲着张丽华的手,温声道:“爱妃有心了!”接着,二人又坐回到案边,陈叔宝抿了一口水后,抬起头对站在一旁的孔贵嫔道:“对了,龚贵嫔呢?你跟她住在同一阁,怎么没一起来?”
孔贵嫔整个人微微一颤,绞着手指,阴阳怪气地笑了一声:“臣妾可不知道啊,一早上起来就没看到她!”
正说着,这被提及的龚贵嫔便神色紧张地走进屋内,忙不迭地向陈叔宝行礼问安。一旁的孔贵嫔见这个与自己平级的女人穿了一身素色,妆容发饰皆是寻常,她不由斜撇着嘴,暗自嘲讽了一番。
陈叔宝的眼中明显流露出一丝不悦:“你这是去哪了?一上午都不见人!”
龚贵嫔微笑着抬头答话:“臣妾早上起来,去给皇后请安了。”
这下那年轻气盛的孔贵嫔可忍不住了,她一边摸着发间的金簪,一边不屑地讥讽道:“呦,没想到姐姐还如此勤快地攀附着皇后呢!姐姐啊,不是我说你,你可长点脑子吧!改立完太子后,陛下就要封贵妃姐姐为后了,你还总去见那个讨陛下嫌的人作甚!”
龚贵嫔脸上泛起一抹青色,虽尴尬不已,但也如实回道:“臣妾之前和皇后约好了,她要请身边的太医给我……给我看看胎……”
陈叔宝当即一怔,起身走到龚贵嫔旁边,慢慢缓过神道:“看胎?你有身孕了?”在得到龚贵嫔的点头默认后,陈叔宝却是有点不满:“那怎么不第一时间告诉朕!”
龚贵嫔见到皇帝目露凶光,不由战战兢兢:“因为……因为臣妾岁数也不小了,这才第一次怀孕,实在不敢确定,寻思着等胎稳了再告诉陛下!”
此刻,张丽华主动站了起来,她翩然地走到陈叔宝身边,伸手勾住了皇帝的胳膊,然后绽放出如花的笑靥,和缓道:“陛下,姐姐有身孕了是喜事啊,应该高兴才对!你前几日不还说,我们宫中小皇子太多,就盼着能再有小公主呢,说不定姐姐这胎就能如陛下所愿呢!”
只要张丽华开了口,陈叔宝就不忍反驳,他无奈地勾了勾嘴角:“好了,好了,我们去湖心岛吧!”语毕,他又瞥向龚贵嫔,神色微凝地叮嘱道:“你就别去了,快些回去休息吧,注意身体好好安胎!”
另一旁的孔贵嫔急忙往前凑了凑,勾住陈叔宝的另一只胳膊,顺着皇帝的话接了下去:“真可惜啊!姐姐要安胎,以后都不能和我们一起游宴了吧!不过姐姐可以放心,陛下有我们服侍呢!”
眼下,陈叔宝的心早已飞到了湖心岛上,他不想再多说,拥着两个美人往外走去。孔范和几个宫人紧随其后,只有龚贵嫔徒留在原地,默默地恭送皇帝离开,众人的欢笑声越来越模糊,渐渐地听不到了。
第六十六章 厉兵秣马() 
这年六月江南稻熟之时;大隋皇帝杨坚按照高颎先前的策略;派遣数万士兵佯装伐陈;如此往复数次,搅得那陈*民人仰马翻,不仅农时被废,人力和物力也受到了极大损耗。与此同时,隋朝上下全国动员的征兵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由于现有府兵可调集出征者数量有限;杨坚紧急下令在南方新增军府,以扩充兵力。

八月中旬的一日,正午已过;杨坚却无暇用膳,急召尚书左仆射高颎、尚书右仆射虞庆则和广平王杨雄至御书房,商讨伐陈的具体战术。
三名臣子匆匆而来;踏入屋内后,齐齐叩拜。
杨坚准备充足,直接开门见山,朗声道:“苏威被朕派去赈灾了;李德林又卧病在床;眼下只有靠你们三个来帮朕参谋伐陈大计了!”随即他抬手一挥,免了这几人领命的礼数:“虚礼就不要来了!长话短说,众卿这些日子进献的伐陈策略,朕都研究过了,主要是如何突破长江这一问题,朕属意崔仲方的法子,你们怎么看?”
听过皇帝的话,三人互相交换了目光。高颎见其余二人没有动静,犹豫之下缓声道:“如果臣没记错,崔仲方的建议是在长江上游巴蜀地区建造舟楫大造声势,在长江中游武昌以下增派精兵佯装渡江,以此牵制敌方精锐援兵至峡口和汉口,然后趁此时机令我军主力于下游横渡直捣建康。这个计谋确实不错,但是三百年前西晋灭吴用的就是此计,只怕陈国不会上当。”
杨坚面色微凝,一切信息如书卷般在脑中迅速翻过,却仍然语气坚定道:“蜀、汉二江乃水路要冲,陈国不可能不派兵支援,毕竟我们的水军处于弱势,若能以水军牵制对方主力,便是最有利于我们的形势。如果敌方果真不上当,拥重兵固守下游,那大不了就让我军从上游、中游顺流直下,与下游兵力一起力抗渡江。”
高颎轻轻点了点头,表示对皇帝这番话的认可,而心底却不由细细沉思,遂不再言语。
虞庆则此时倒是有些想法,不禁灵机一动,冷静直爽道:“若按此计,我们须在上中下三游至少各派一名元帅,不知陛下可有中意的人选?”此人虽有自己的小算盘,但他的话却是一针见血。
杨坚沉默良久,不自觉地捏着胡子,可见对这个问题很是谨慎。经过反复思索后,他才意味深长地缓缓道:“眼下杨素正在蜀地造船,上游直接交给他就行了,至于中游和下游嘛……”
杨雄见皇帝犹豫不决,立刻揣测到他的心思,随即双目一转,咧着嘴道:“依臣看,统一天下这么重大的任务,理应由陛下的儿子亲自挂帅才有说服力啊!”
杨坚对堂侄的提议很是满意,笑盈盈地说:“广平王此言很有道理,晋王和秦王年纪也不小了,是时候历练一下了。”
虞庆则听罢只觉无法反驳,心中顿时一紧,却不敢显露出一丝痕迹,他面无表情地点点头,默认了皇帝的人选。
这时,杨坚突然又想到了另一件事,立即转头看向高颎,扬声问道:“对了,昭玄,最近士兵招募得怎么样了?”
高颎如实禀报:“回陛下,已经在南方增加了军府,但目前的府兵人数还是不及陛下的要求。”
杨坚眉头紧锁,轻轻敲着桌案,沉沉地批评道:“真是死脑筋!府兵人数不够就招募乡兵嘛,但凡有骁勇善战者,也可以直接进封为行军总管。这次平陈之战乃上下齐心,发举国之力,朕初步估算了下,恐怕得需要近百名行军总管。”
一语毕,虞庆则再一次觉得机会来了,双眸中不由燃起希望之光,当即抱拳铿锵自荐:“臣愿为国家出一份力!”
杨坚抬眼看着虞庆则,心里不免有自己的一番思虑,然而明面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