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大洪水》第33章


彩钦蕉吩保庵富硬徽蕉吩趺茨苄校俊惫俦肴褐诹苷?0多个小时,共搬运沙土1000多立方米、60000多袋。
次日,县委、县政府在庙岭召开嘉奖慰问大会,赠送官兵1500双解放鞋和一面锦旗,锦旗上书:“神兵天降,化险为夷”。
7月15日21时10分,石首市天心洲漫溃,1800多名群众被江水围困。李将军立即带领道桥连57名官兵、10只冲锋舟前往营救。夜深雨急,微弱的手电灯光只能照见奔腾的江水。冷不防,站着指挥的李将军被空中树枝一碰,一头栽进正在行驶的冲锋舟舱里,随行的人员要求“开回去,不能让首长去了。”他还是那句话:“不要管我,救群众要紧。”就这样,他一直坚持指挥了12个多小时,与官兵共同从深水中救出了452名体弱老人和妇女儿童。
作为一名将军,他亲临前线,指挥抢险,并与官兵一同作战,丝毫没有一点架子,他威武,可以降服洪水,他慈爱,可以爱兵如子。这样一位将军,在抗洪一线的大军中,为广大官兵树起了一面鲜艳的大旗。
“抗洪司令”
张司令员已年过半百,身材魁梧,古铜色的皮肤配上
身迷彩服,显得格外精神,凭着10多年的抗洪经历,人们都说他是一位老防汛,称他是——抗洪司令。进入汛期,黄梅县连降暴雨,灾情严重,全县沉圩10多个,73。9万亩的低洼农田被淹,经济损失达亿元,7 月上旬长江水位又以每天0。6米~0。8米的速度上涨,形势十分严峻。老区的灾情、汛情紧揪着这位“老兵”的心。从这一天起,张司令员的足迹就踏遍了黄广大堤的每一处险工、险段,巡堤查险,指挥黄梅民兵抢险突击队员奋勇抗洪。他告诫县、乡(镇)各级党政领导,黄广大堤是黄梅县人民的生命堤,也是保卫京九铁路的动脉堤,一定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组织好成建制民兵投入抗洪抢险战斗,现在正是锻炼和考验黄梅民兵的时候。民兵散则为民,聚则为兵。张司令员铿锵的话语,与其说是一种期望,不如说是一道紧急命令。县人武部立即按预定方案,迅速组织15个共1570 人的民兵抢险突击队,火速奔赴黄广大堤,投入到紧张的抗洪战斗。
7月3日凌晨,小池口长江水位21。92米,超警戒水位2。42米。离京九线不足3公里的黄广大堤滨江圩横坝头发生险情:长40米的堤段在长江巨浪的冲洗下,出现大面积滑坡。险情迅速传到县防汛指挥部。刚巡堤归来,彻夜未眠的张司令员闻讯后,仅仅15分钟,就赶到了横坝头。他往风雨飘摇的横坝头险段上一站,惊慌失措的人们像吃了颗定心丸,平静了许多。他大手一挥:“一排取土,二排垒袋,三排跟我来!”并猛然举起木捶,在恶浪滔天的岸边奋力挥捶打桩。顿时,抢险阵地一片沸腾。150名民兵抢险突击队员摆开了战场。30个民兵纷纷跳人水中用血肉之躯织成一道人墙,其余突击队员扛的扛,背的背,垒的垒。碗口粗的桩一根根打下去,装满碎石泥土的编织袋层层垒起来。经过6个多小时苦战,一道新的 “长城”卓然耸立起来,大坝保住了,长江大堤保住了,京九铁路保住了。
他是一位防汛行家,在14年的防汛抗洪抢险斗争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6年在浠水永固大堤抢险战斗中,指挥抢险部队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创造了长江防汛史上罕见的奇迹,立下了赫赫战功。现在他昼夜辛勤地巡堤查险,闭眼就能点出黄广大堤有多少重点险工、险段。
7月6日深夜,黄广大堤上哨棚密布,灯火点点。张司令员带领机关干部上堤查险。他时刻警惕地监视着黄广大堤。零点30分,张司令员查巡到刘佐乡堤段,乡武装部长占国松正组织民兵进行“拉网式”查险。张司令员又跟上来,叮嘱民兵连长和几位民兵要细心观察散浸管涌点,发现有浑水立即报告。夜已深了,他见有些民兵、群众实在太困乏了,耐心地告诫他们千万要警惕,丝毫不得松懈,要做好抗长汛、抗恶汛的准备。
这天晚上,张司令员沿江堤查巡了5个乡镇的42个哨棚,当他回到小池防汛指挥部时,时针己指向凌晨4点30分。这是张司令员第23次昼夜查堤。在近13天时间里,这位不知疲倦的“抗洪司令”徒步巡堤达283公里,哪里任务最繁重,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出现险情,他就指挥在哪里。如今,他仍精神抖擞地战斗指挥在黄广大堤上
抗洪老兵
在皖江抗洪抢险大堤上,有一位身着迷彩装的老者,哪里有险情就在哪里出现。老百姓说:他来了,我们就放心了。他就是安徽省军区即将退休的司令员沈善文。他自己却说:“我只是一位抗洪老兵。”
在省委召开的紧急防汛会议上,沈善文立下了“军令状”:“请全省人民放心,大堤出了问题,我就不回来了!”这是一位年届花甲的老将军对安徽人民的承诺,也是一位即将退休的老兵对肆虐洪水的庄严宣战。
沈善文在长江沿岸己战斗了近40个春秋,对付长江洪水,他有一肚子的经验和体会。7月26日,他从军区开会一回至“合肥,就和政委胡道仁连夜召开紧急常委会,第二天一早,他就率领连夜抽组的省军区350人的突击队,奔赴机阳大堤。由于连日暴雨,位于大堤外侧的高沿圩堤已经浸水。将军和战士们放下背包,饭也顾不上吃,便投入了抢险战斗。狂风恶浪不甘示弱,想法在和战士较劲,50多公斤的草包放下去很快就被风浪卷人江中,变得无踪无影。紧要关头,沈司令员让打桩队将木桩一根一根打入水中,再填入草袋,经过5个多小时的顽强战斗,一道长4000多米,高 1米的子堤赫然立于高沿圩上,骄狂的洪水被制服了。
在沈司令的衣兜里,有一本淡黄色的笔记本,身边的人都知道,这个本子非同寻常。它是沈司令对400公里皖江大堤每一处险情险段的详细记载。是沈善文昼夜在大堤上获取的第一手资料。7月31日,他根据水位变化和堤防情况,推测堤外的江心洲危在旦夕,他担心江心洲内的群众没有准备,便冒雨乘上快艇,率部队迎着巨浪直奔江心洲,一家一户地敲门,动员大家赶快转移,硬是连夜把老弱病残转移到安全地带。
第二天一早,圩堤溃破,江心洲便被洪水吞没……
已患多年糖尿病的沈善文,在大堤上干一会儿,就会心慌冒汗。大家都劝他下去休息一会儿,可他总是用手抹一把汗水,从兜里取一片药吞下,继续奋战在人群之中。8月8日,距广济圩大堤500米远的一片稻田里,突然出现管涌群,400平方米之内多处冒水,立即成为一个巨险点。险情发生仅18分钟,沈司令员就率领部队赶到现场,顷刻间,将军与士兵便汇入了抢险的人流之中,装沙、扛包、导渗,经过两个昼夜的奋战,惊动了省和国家防指的管涌群被制止了。
沈司令在大堤上的日日夜夜和一举一动,犹如一道无声的命令,影响和带动着数十万抗洪大军。宣布退休的军队干部,主动来到大堤了;刚刚确定转业的退役军官,重新穿上了军装,自觉赶到大堤;因病住院治疗的官兵,纷纷提前出院,跑上了大堤;许多休假探亲的安徽籍官兵,也放弃了假日投入到抗洪队伍之中……
盛赞子弟兵
日夜奋战在长江中下游两岸的及嫩江、松花江的10余万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牢记我军根本宗旨,以自身顾大局、讲奉献、守纪律的模范行动,赢得沿江各界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把灾情当军情,视洪水为命令。今年长江汛期一到,沿江驻军各部队就立即调整工作部署,全力以赴投入抗洪防汛。随着长江洪峰一次次到来,从军委、总部到各大单位领导和机关,密切关注汛情变化,又及时调整制定了多种应急方案。多位将军和官兵一样,日夜防守在沿江数百个重要堤段上。他们与地方党和政府密切配合,率领部队招之即来,战之即胜。
千里江堤鏖战急,血肉之躯驯洪魔。成千上万抗洪将士以鲜血和汗水实践着自己无私奉献的誓言。从洞庭湖到鄱阳湖,从荆江大堤到九江两岸,不论暴雨倾盆还是骄阳似火,官兵们哪里有险情就出现在哪里,堵溃口,制“管涌”,抢脱坡,救群众,夜以继日,拼死奋战。据有关部门统计,抗洪大军中有近1/4的官兵家中受灾,他们不顾家灾守大堤;有的官兵家中亲人被洪水冲散,他们暂忘忧伤救群众。高温酷暑加上洪水浸泡,烂裆生病的官兵在各部队都有发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