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1411章


尼·扎伊姆。尽管英国供应的军火,官方说成只是“数量有限”,但据指出,那些军人包括喷气式飞机、坦克和大炮,不仅可能作为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中保卫中东之用,还可能更直接地作为阿拉伯反对以色列的“第二个回合”之用;于是,以色列便被逼“以暴涨的高价通过曲折的途径”来购买军火,因为英国和美国对它还是拒绝供应的。据称,英国官方的意见认为:
以色列尚拥有优势的军事力量,因而它对于同阿拉伯邻国的任何解决办法都采取僵硬态度,但有传闻说,美国政府反对英国方面对阿拉伯各国提供军火的那种规模,带头主张在这个问题上举行三国会谈。这些外长所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法国和美国国内的某些方面,明显反对据说是英国的一种作法——鼓励伊拉克和约旦政府把叙利亚共和国拉进某种“肥沃新月统一”的方案之内。因此,美、英、法三周政府于5月25日发出一个联合宣言,证实它们反对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展开的军备竞赛,而且声明:这些国家对军火或作战物资的一切申请,都要从合法自卫的角度以及对保卫整个地区所起的作用方面来加以考虑。三国政府宣称:三国的愿望在于促进建立并维持这个地区的和平与安定,它们坚定不移地反对在这个地区的任何国与国之间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三国政府如发现这些国家中的任何一个准备侵犯边界或停战线,将一如既住地履行其作为联合国会员国的义务,立即在联合国内及联合国外采取行动,以防止这种侵犯。阿拉伯人反对这个宣言,因为他们看到,这个宣言保证三大国支持维持停战线,而这些停战线是由以色列在美国默许下破坏休战才获得的;同时,有鉴于美国的态度,阿拉伯人怀疑:这三个大国是杏会在事实上进行有效干涉以防止以色列使用武力作进一步扩张。在一篇很长的回答中,阿拉伯国家联盟政治委员会宣称,尽管它们怀有对和平的真诚愿望,它们却不能准许发生任何蓄意损害它们主权或独立的行动。
(七)结论
(1)阿拉伯各国的失败和难民
阿拉伯国家联盟节节失败,首先是未能网武力阻止以色列国家的诞生,其次是未能把以色列这个国家限制在1949年11月联合国大会所建议的地区之内,以实现一项公平合理的领土交换。联合国和态度更为勉强的英国,终于在1949年和1950年分别承认了上述事实。在埃及的努克拉希帕夏和阿卜杜拉国王被暗杀事件中,以及在叙利亚的一连串军事政变(包括两个陆军上校独裁者被枪杀)中,我们已经看到阿拉伯各国国内那种早已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但是,更加根本的问题却是:阿拉伯人的自尊心和正义感所受到的严重冲击,有力地推动了他们对西方的权威和势力的反抗,这种反抗本来就是他们争取独立的民族运动所固有的东西。正是英国,在贝尔福宣言中首先发起建立巴勒斯但犹太民族之家,以后又用英国军队对它加以保卫,最后特别是在1936—1939年又镇压了巴勒斯坦阿拉伯叛乱——所有这些都难以从阿拉伯人的记忆中消除,纵然英国自1939年以来就努力抑制犹太复国主义者想在巴勒斯但称霸的企图。在阿拉伯人眼里,英国在1938—1939年镇压巴勒斯人时采取的措施是多么坚决,而现在对付以色列人却犹豫不决、半心半意;英国于1947年在犹太复国主义得寸进尺面前的步步退让,以及在1948年的放弃委任统治权,都被认为是比美国对以色列的积极支持还要严重的出卖。虽然,也有两个卓越的阿拉伯思想家敢于坦率地在文章中对失败的种种原因进行分析,但是,大多数阿拉伯人却往往只看见在巴勒斯但战争的失败中西方应负的那部分责任,而看不见他们自己在政治上团结和军事上紧密配合方面的缺陷。穆萨·阿拉米(前巴勒斯但政府的一个官员,他在1937年巴勒斯坦阿拉伯叛乱时辞职,后来又同穆夫提极端主义割断了联系,在1944—1945年的历次创建阿拉伯国家联盟的会议上,都正式代表巴勒斯但阿拉伯人,并于1946年在伊拉克政府的协助下在美国;伦敦和巴黎各地设立阿拉伯办事处,以对抗这些地方的犹太复国主义的宣传)就承认:首先是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其次是所有的阿拉伯国家,在组织、纪律和方众一心各方面,都完全不能同犹太复国主义者相匹敌:两者都被本身的分裂和松弛懈怠给害了:
在敌人面前,阿拉伯人没有一个国家,只有几个小朝廷;是几个集团,而不是一个民族;他们彼此心怀恐惧,互相监视,尔虞我诈。他们所最关心的事和指导他们的政策的东西,不是打胜仗和从敌人手中把巴勒斯但拯救出来,而是在这场斗争结束后会出现什么局面,谁将会在巴勒斯坦占据统治地位或谁将会把巴勒斯但据为己有。以及他们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野心。他们所宣布的目标是拯救巴勒斯坦,而且还说,以后巴勒斯但的命运应该交给它的人民。这种话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已。在内心深处,他们都希望一切金是自己的;哪怕只剩下了残羹渣滓,他们中的大多数也要怠于防止他们的邻人优先占去。另一方面,大多数有政治头脑的阿拉伯人,都倾向于把他们失败的大部分责任推到以色列、西方国家和联合国身上去;他们这种拒不面对事实的态度,最有害的是表现在:对于处理阿拉伯难民间题的所建议的各项实际措施上。联合国的一个经济调查团于1950年11月估计,难民的数目为七十五万七千人,另外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仍然留在他们的村庄里,但是从前维持他们生活的土地,却由于与以色列划定的停战界线而同他们隔绝了。
据估计,在这个总数中,不到五分之一暂能自给或另有生活着落,而其余则全然无依无靠。难民当然要求重返家园和收回田产,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领导人却不敢告诉他们这只是痴心妄想。以色列必须对这批遭劫的人们归还其全部的家园和土地——这已经成了一项必须要顽固坚持的阿拉伯政治原则了(在这个问题上表示公开异议,对一个阿拉伯政治人物来说是会发生人身危险的,不管他私下会怎么说);一些政治上不负责任的出谋划策者则鼓励难民坚持要求,寸步不让,并拒绝联合国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于1950年初成立,代替了单纯的救济组织)让他们在适宜的阿拉伯国家土地上重新定居和再建家园的建议。阿拉伯各国政府本身(阿卜杜拉国玉的政府除外,由于他希冀巩固其已经扩大了的约旦王国)却都不大赞助这种重新定居的建议。1949年联合国经济调查团所建议的重新定居计划的费用,由于世界物价的上涨而增大,远远超过了联合国会员国自动捐款的总数。朝鲜战争产生了一个新的难民问题,在大多数国家的眼里较之现在的阿拉伯难民问题更为迫切。
1952年中,一个旅行者发现大多数的阿拉伯难民都处在极为悲惨、无人过问的环境中,靠着仅有的一点救济苟延残喘。
(2)以色列的经济问题
阿拉伯人特别抱怨的有一件事:阿拉伯人原有四百万到五百万英镑的款子存放在银行里,由于这些银行在巴勒斯坦分治时划归以色列控制,结果作为敌产被没收了。以色列政府一贯宣称,它将考虑发还这笔款子,并按照规定数目接纳一部分回乡的阿拉伯难民,或用其他方式作出贡献以改善这批难民的处境。但这必须成为与阿拉伯各国谈判总的和平解决方案——包括阿拉伯各国停止对以色列的经济抵制一的一个组成部分。诚然,以色列在物质上所能提供的东西是极为有限的,因为以色列取得独立和打败阿拉伯人所付的代价也并不小。除了以色列最强壮的男人的伤亡外,所耗费的金钱就达一亿英镑,平民财产的损失在一千万英镑以上。在阿拉伯各国方面,战争所造成的当前的物质损失比较起来还不象今后在民族心理方面所产生的影响那么重大。犹太复国主义者搞垮英国委任统治的权力以及同阿拉伯人打仗,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移民自由。一旦以色列宣告了独立,以色列的大门就必须对移民敞开,让其无限制地流入,这在政治上是不可避免的,而在军事上无疑也是有利的。到1950年底,流入的人数已达五十万人,大约比在委任统治结束时巴勒斯但犹太人的人口又增加了百分之七十。在本一古里安的领导下,以色列进入了和平时期的生活;他不断表现出令人钦佩的精力和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