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风流》第19章


他很害怕,相信自己是得了一种怪病,他应该到医院看看医生,便把公费医疗证撕了。
半年后,他觉得已经习惯了,摆脱了医疗的愿望,摆脱了对自己究竟需要什么的考问,本来嘛,谁能肯定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么,不想要的又是什么呢?也许你最不想做的正是你最想做的呢!想怎么怎么着不就是不想怎么怎么着吗?一念之差既除,他的身心更健康了。
寒鸦
人家送了老王一张唱碟,是琵琶曲《寒鸦戏水》。
老王听着挺好听,就是常常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忘记了那是描写冬天的乌鸦在河(湖?小水洼?)上嬉戏。
他提醒自己,这个乐曲的主题是寒鸦戏水,是表现生命的活泼、趣味、不怕冷呀什么的。通过这首曲子的欣赏还可以增进对民族音乐特色的认识,对好些事的认识。
而他听起音乐来,也就把这些提醒都忘了。往往忘记了一切,包括作曲家简历、时代背景、创作意图、流传过程、风格特色、主题思想等等。除了好听之外,他没有任何分析,没有任何认识,没有任何心得,干脆说,没有什么思想。他是嘛也说不出来。他感动得流泪了。
于是老王自己对自己恼羞成怒:为什么是寒鸦呢?是小鸡就不行吗?小狗呢?小孩呢?老天真老顽童呢?纸片呢?皮球呢?炊烟呢?落叶呢?拿着钢笔乱画呢?跳绳呢?短跑呢?一个男的追一个女的,终于追上了,两人吻在一堆了呢?满地打滚呢?
或者,更正确地说,嘛也没有呢?
老王惭愧得要命,真是“乐盲”呀。
办法
老王又得到了一张闵惠芬拉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唱碟。
他听了好几遍,听得老泪纵横。
老伴问他怎么了,老王说:“听了《二泉映月》,我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老伴不懂老王的话,便说给孩子们听。孩子们也觉得蹊跷,便再与老王讨论《二泉映月》的问题,老王坚持说:“我没有办法啊,我没有办法!”
孩子们神态严肃地劝导妈妈,对爸爸要和善一点,爸爸看样子老了老了得了点病,是不是因为妈妈太能干爸爸感到压抑了?
女儿去试探爸爸的神经正常度,问道:“唉,您说一加二等于几来着?”
老王想不到闺女三十多了还来撒娇,便嗲嗲地回答说:“等于一呗!”
女儿变了颜色。
儿子不信,便径直找爸爸去问:“您说,爸爸,《二泉映月》的作曲者是谁?”
老王流着泪说:“那就是我。那就是我。”
儿子不死心,接着问:“那么,这首二胡曲的演奏者又是哪一个?”
老王抢答道:“当然还是我,那还是我。”
儿子一阵头晕,坐到了地上。
患病
不知道怎么回事,老王患病的消息传出去了。
而老王的人缘极佳,亲朋好友,街坊四邻,小贩民警,保安物业各色人等,见老王就问:“您老可觉得清楚点啦?”“王老,您现在知道一加二等于几了吗?”“王老,您现在还是觉得什么什么的都没有办法吗?”“王老,您现在吃什么药?听说电针麻醉挺管用的。”“王老,您现在心里爽点了吧?”
老王心觉有异,知道当是自身出了毛病,便去了医院。医生说他的病尚属初期,与现代社会的竞争剧烈有关,也与环境污染有关,还与春季到了动物发情期有关,给他开了点小白药片,并说药系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进口,不能报销。同时建议病人积极配合,多参加社区健康向上的学习活动,改变消极落后的陋习。
老王对医嘱是说一不二的,经过一段努力,他的病完全好了。他积极乐观地想,想不到平庸至极的我老王,老了老了还能得一次时髦的病,看来自己是有慧根有细胞的喽。为了怕再多吃价格不菲的药片,他没敢透露自己的暗中得意之情,只能没事偷着乐。
手杖
老王每到名山旅行一次,就会买一根手杖。游完名山,手杖带回家来,下次出门,不会想起来带手杖,便到了山脚下再买一根。老王叹息,手杖对于他的登山,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了。
开始,手杖堆在家里,时时唤起登泰山而小天下,游名山而超脱红尘,曾穷千里目,一览众山小的回忆,时间长了渐渐觉得手杖占地方,挡路别腿,便顺手收拾起来。
近来老王得了怪病,常常走路不便,便想起了手杖,再找,一根手杖也找不着了。
老王着急,不知道抱怨什么好,便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老伴大笑,说:“你这是说什么呀,文不对题,词不达意!”
老王改叹道:“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说完了自己摇摇头,觉得还是词不达意。
他胡诌道:“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战而不备。”
他感到自己是太贫乏了,连表达“不用的时候挡着腿,用的时候找不出手杖”这样一个感觉都表达不出来。
手杖(又一)
老王近年来常游名山,每到一处攀登前就买一根手杖。有野藤的,有橡木的,有枣木的疙里疙瘩,有核桃木的油光平顺。有龙头拐杖,有蛇尾木杖,有的轻有的重,有的古朴,有的时髦,有的坚硬不屈,有的柔韧随和。有贵的,一根手杖价格超过百元;有贱的,一根手杖砍砍价花上十块八块也就行了。每次买手杖的时候都想:唉,家里积存的手杖也太多了,下次出门旅行以前一定准备好手杖带上,何必再多买一根呢。而每回出门以后总会发现:又忘了带手杖了。
这样,老王家的手杖愈来愈多,堆在一起占老大的地方。
朋友来老王家,看到这么多手杖,十分惊奇。老王解释说自己健忘,每次登山都要买新手杖,另外说,山没法搬到家来,但可以把名山上出的树木制作的手杖带回家来,倒也不恶。
不知怎的,老王喜爱手杖之说从此传开。张三多年不见,前来看望时带来一根手杖;李四有事相求,来访时带来另一根佳杖;人事科长春节来送温暖带来一根巨杖;红领巾社区内部学雷锋,前来慰问老人时带一根手杖……
最后搞得电视台记者也来采访,把老王定性为手杖收藏家,把收藏定位为全面奔小康的气象之一种,老王也颇感欣然,在电视节目中频频曝光。只是老友们反映,见了老王的特写镜头,深感他苍老得厉害,留言要他多多保重云云。
检查
老王脚关节疼痛,去医院诊治。先看外科,验了血象,一切正常,证明没有什么炎症。
再看骨科,照了X光,证明并非骨科疾病。
再看内科,作了血液的生化检验,证明尚不是脚痛风。
又看皮肤科,证明脚痛与脚癣等真菌感染无关。
……老王终于悟到,医学设备与技术的精良,有利于确定你得的不是什么病症,而仍然确定不了你患的是什么病症。
用药
老王到医院去看病,碰到了不少熟人。
第一个熟人取完药,悄悄告诉老王说:“我的这个药是最新从德国进口的,是去年才研究出来的特效药,本来是不能报销的,我们主任特批,我才拿上了这种药!”
老王唯唯,敬畏有加。
第二个熟人取完药,对老王说:“我这个药与×××领导人用的药完全一样,昨天刚刚给×××开了这个药,今天就开给我了,我认识内科主任,才给我开了同样的药!”
老王频频点首,完全相信,敬重崇拜佩服。
第三个熟人打完针告诉老王:“你知道我这一针缴多少钱吗?一般人根本是注射不起的,打这一针比旅游一次澳大利亚还昂贵!”
老王失色,做大土帽状,念念有词:“打不起呀,打不起呀……”
老王终于与三个大牌熟人分了手,他很庆幸,不必用最新德国进口药物,不必与×××比用药,也不必用游澳大利亚的钱打针。
其实,他压根儿也没有想去游澳大利亚。
明星
老王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当年红了一阵子,后来不见了的某歌星唱歌,发现她已经老多了,唱得也不好,倒是比当年能侃了,滔滔不绝,巧言令色……当年的感觉已经找不回来了。老王道:“唉,唉……”
老王在电视屏幕上看到前一阵有点虚胖的某主持人,最近身体已经恢复了线条,太太分析前一段可能是生过孩子。老王叹道:“唉,唉……”
老王看到某影星在电视屏幕上亮相,化妆虽很成功,仍然露出了眼角和嘴角的皱纹,老王叹道:“唉,唉……”
老王看到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