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的传人》第47章


宠,所以康熙皇帝五次南巡,有四次就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这说明曹家是多么显赫!荣华富贵,可称冠绝江南。因此,曹雪芹一生到世上,就过着“锦衣玉食”的贵公子生涯。可是,康熙一死,众多的皇子分朋树党,进行了一场争夺帝位的凶残斗争。1723年,四太子胤禛夺得了帝位,这就是雍正皇帝。不久,他在追究政敌时,曹雪芹的父亲曹睿脖磺H牡厣哟私ァS赫杩谒谥烊紊嫌锌髑罚幌髦俺遥⒋幽暇┑萁饣乇本把摹薄4哟耍芗壹业乐鸾ニヂ洌故艿降笔币恍┕倭攀看蠓虻那崾印D鞘辈苎┣凵性谏倌晔逼凇?br /> 曹家由盛而衰的巨大变化,是曹雪芹目睹和亲身经受的;再加上从明代中叶开始,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民主主义思想的抬头又给他以一定的影响,因而很自然地使他对封建社会产生了憎恶和不满。曹家长辈,见他很有才气,逼着他去博取功名,复兴家业。他却不屑于仕进,只是吟诗作画,酌酒听曲,还同戏子艺人交朋友。家里人见他不“长进”,把他关了禁闭,屋中除了“四书五经”,其余杂书一概没有。他没有屈服,竟写起“没出息”的小说来了。一关三年,他写出《红楼梦》最初的草稿,题名为《风月宝鉴》。书中无情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封建的家庭自然不容许有这种叛逆行为。他终于从家里出走,浪迹于市井之间,广泛地接触了下层社会。最困难的时候,他甚至栖身于什刹海附近某王府的马房中。在艰苦的环境里,他拿起笔来写作《红楼梦》。他还诙谐地把居住过的破屋、草房,一一称之为“悼红轩”。
从《红楼梦》一书中读者可以看到,曹雪芹对金石、书画、风筝、编织、医学、建筑、烹调、工艺、印染、雕饰等各门学问几乎无不精通,尤其是诗的涵养更深。当时他的好友敦诚就赞他“诗笔有奇气”,又赞“知君诗胆昔如铁,堪与刀颖交寒光”。可惜这方面的具体资料很缺乏,留存于世的诗不过几首。但《红楼梦》前八十回中的诗作均为他所写,我们可以由此见出他写诗的功力。除了诗以外,曹雪芹的画也很出色。传说皇室画苑曾召他去任职,而他却不愿为官拒绝了。因此他的另一朋友即敦诚的兄弟敦敏在《题芹圃画石诗》中有“傲骨如君世已奇,嶙峋更见此支离(嶙峋形容山石的突兀,支离,形容画石的奇峭。这句以石头的鳞峋支离,比喻曹雪芹为人耿直有棱角,不同流俗,以及生不逢时的遭遇。),醉余奋扫如椽
笔,写出胸中磈礧时“之句。
由于曹雪芹有一副“傲骨”,尽管生活很艰苦,但是他并没有灰心丧气。后来,他不得不迁居到北京西山,住着“满径蓬蒿”的茅屋,吃着稀粥,甚至“甕飱有时不继”,不得不靠朋友们的接济和借债度日。他仍旧没有向环境屈服,不仅保持了“步兵白眼向人斜”的封建文人特有的高傲态度;而且在敦诚的“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的鼓励下,仍然继续着《红楼梦》的写作。
据说大约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时候,他应两江总督尹继善邀请到南京去了一趟,重访故居。那时的江宁织造府已成乾隆皇帝的行宫,不准入内;有的宅院也成为别家的园林,曹雪芹感慨万分。他还到处寻访江宁织造府里的旧人。在秦淮市井之间,访到他少年熟识的一个小丫头,过着孤苦伶何的生活。曹雪芹很同情她的遭遇,就聘为续娶夫人,并给她取名为“芳卿”。芳卿精于工艺美术,能自编自绘织锦图样。这大约是当年在织造局学来的。曹雪芹曾和她共同研究织锦工艺,写成书稿。尹继善同曹家是世交,对曹雪芹很看重,请他在总督衙门做文书。这种师爷生活自然与他的性格不合。第二年,他就带了芳卿辞职回京,仍然在西山过着贫困的日子。
曹雪芹写《红楼梦》是非常执着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中年丧妻(原配夫人),痛心欲碎;晚年,唯一的爱子又不幸夭折,更加重了他无比的悲伤和哀痛。可是,他没有因此而被击倒,辍笔停写。传说他往往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出门见到好山好水,或听到别人说一句对他有用的话,他总是以石头当书桌,立刻拿出随身带的纸笔记下。又传说他有时因买不起纸,把旧皇历拆开,反过来写字。就这样,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一直到1764年(一说1763年)除夕,在富户人家爆竹喧天,欢声笑语中泪尽而逝。死时,他还不到五十岁。留下的,除了挂在壁上的琴剑,和续娶的新妇外,那就是一叠未完成的八十回《红楼梦》原稿。
在八十回《红楼梦》原稿中,曹雪芹创造了一系列艺术形象,着力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恋爱故事和反封建的思想,以及贾、史、王、薛四大封建家族的日趋衰亡的过程。内容涉及到了封建社会末世的典章制度、道德法律、文化教育、思想观念以至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只因为他未写完全书就撒手人间,所以故事的情节并不完整。差不多与曹雪芹同时代或稍后的高鹗,根据曹雪芹八十回提供的线索续作了四十回。这后四十回在人物性格上,比较接近原著,部分章节也写得很成功,但从艺术性和思想性来看,还是不能与原著相比的;尤其是思想性更存在严重的缺陷,甚至有些地方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如本来已一败涂地的贾家,在高鹗笔下,最终竟“兰桂齐芳”,家业复兴,为封建社会拖了一条光明的尾巴。这不能不说是他的败笔。自然,由于高鹗的续作,使《红楼梦》得以一百二十回本的完整情节问世,这是他的功绩,我们是不应抹煞的。
《红楼梦》是中国十八世纪、也是中国古代一部最优秀的小说。尽管作者受时代和世界观的限制,发出了“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的浩叹,企图对没落腐朽的封建社会进行补救;然而,他毕竟通过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具体描写和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恋爱悲剧,深刻地反映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和对青年人的摧残,以及由此证明封建社会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溃和灭亡的命运。这部书,具有浓厚的民主主义思想色彩,因而这书在社会上一流传,就引起了封建卫道者的深恶痛绝,严厉禁止人们阅读。
《红楼梦》初名《石头记》,全书故事就是由青埂峰下一块石头引起的。在曹雪芹逝世前,他的亲朋故旧就已开始传抄。逝世以后,传抄得更多,因此有了许多八十回的抄本。其中最为人注目的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上面有许多“脂砚斋”的评语和批点而得名。简称“脂评本”。但“脂砚斋”为谁,至今也不为人所知。1791年,有活字排印本,连同高鹗续作在内,共一百二十回。1792年又重排一次,是在原印本的基础上略作修正而排印的,并且改名为《红楼梦》。现在我们通常读的《红楼梦》,大多是根据这个本子来的。
《红楼梦》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的文学遗产,而且在全世界人民心中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从十九世纪上半期起,《红楼梦》就开始流传到国外,至今已有英、俄、法、日、越、匈等国文字的译本。这样众多的译本足可证明,《红楼梦》及其作者曹雪芹是永远不朽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全书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