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上最拽的女人》第2章


后死狱中。
酷吏周兴,是以制造“谋反”冤狱而臭名昭著的,亦曾杀害数千人。周兴终也被人告发“谋反”。武则天诏令另一酷吏来俊臣审理此案。
来俊臣受命后即邀请周兴宴饮,时周兴尚不知自己已经犯案。酒宴间,来俊臣说:“弟有一案,罪犯不肯认罪,为之奈何!”周兴随口便说:“这事还不容易吗?取一大瓮来,四周架上木炭,点起火来,将罪犯置于瓮中,还怕他不认罪吗!”来俊臣连称周兄高见,立即命人抬来大瓮,点起火。他站起来向周兴一拜,从容说道:“弟承密旨,人告兄谋反,请君入瓮吧!”周兴一听,立即汗流浃背,叩头认罪了。“请君入瓮”,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
酷吏来俊臣,作恶更多,杀害了千余家。697年,他终于也以“谋反”的罪名,被斩首于西市。仇家蜂至,争相而上,挖其眼,剖其心,啖其肉,践其骨,立时罄尽。士民相互庆贺说:“从今可以躺在床上闭上眼睛睡觉了!”“宰相之错”武则天镇压了旧王朝的势力,同时急需培植新王朝的势力,因此,不拘一格,放手招官,广延人材。
武则天很重视科举。科举的考生,一是来自学馆,叫“生徒”,一是来自州县的推荐,叫乡贡,或贡生,以往,州县的奏呈,总是把贡物开列在前面,而贡生则写在后边。武则天把贡物与人才的关系倒置过来,把贡生放在首位,以示朝廷更重视人才。她做了皇帝,亲自考问贡生,破格录用,称为“殿试”原来,只开文科选士,武则天又开武科,选举将材。武则天广开科举,仍恐埋没人才,又诏令臣民皆可“自举”,有所专长,均可录用。这样,她仍唯恐有失贤能,又派出使者四出网罗,致使确有才能的一些落第举子,冬烘先生,也被选拔来做官了。
当时,朝廷上下,人材济济,武则天凭借自己的明察善断,在大批人材志士中遴选出许多出色的将相,委以国任。如宰相李昭德、魏元忠、杜景俭、狄仁杰、姚崇、宋使在群奸、酷吏出入宫廷的不正常情况下,整个国家仍然保持正常状态。不但免于内忧外患,而且经济、文化都有较大发展。这同武则天的政略不是没有关系的。
武则天重视和发掘人才的故事很多。相传,武则天看到一篇叛乱者的文告,叫《讨武为日月当空。武则天取以为名,喻意自己称帝,犹如日月经天。檄文气势磅礴,文词犀利,数其罪行,揭其隐私,淋漓尽致。武则天从容悦色地读着,当读到“一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意指高宗新死,中宗即被废黜幽禁),“试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她问道:“何人所为?”左右答曰:“骆宾王。”骆宾王是位难得的才子,时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文词齐名,同为初唐四杰。他一生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其诗文亦多悲愤之词。武则天感慨地说:“这样的人才,怎能使之流为叛逆!这是宰相的过错啊!”
武则天广延人才,不论出身,均予位置,故正员数额不足,又广置员外官。当时在朝廷上,“绯衣比青衣多,象板比木笏多”,即高级官吏比低级的多得多。故而有“补阙连车载,拾遗用斗量”的讽咏。补阙、拾遗都是武则天时置的谏官。这些官可用车载斗量,可见其冗滥了。
武则天虽以禄位收取天下人才,发现不称职者,也能以法绳之,因此大批不称职的冗员或被降职,或被罢免,或被流放,或被刑戮。这在史书上都有记载。
女皇的困境武则天,身为女皇,改李唐为武周,这样,在帝位的继承人问题上就使她陷入了困境。
她在建国号后,即启用武姓的子侄,或擢为宰相,或封为将军,臣子有功则赐以武姓,又免天下武姓的租赋,改文水县为武兴县,追封武氏家族的先人,并为之上谥号,立庙宇,显然,她是想传位于武氏。然而,李昭德、狄仁杰等几位有见识的宰相,都先后对她说:“姑侄与母子,孰更亲近呢?陛下若立儿子,千秋万岁之后,可以永享儿孙的祭祀;若立侄子,谁听说过侄子为姑母立庙奉祀的呢!假如那样,先帝的陵寝也要被废毁了。”武则天听了这话,为之心动。因而,久久不立侄儿武承嗣为太子。一天,年已七十四岁高龄的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昨夜,朕梦见一大鹦鹉,两翼被折断了,卿看是何征兆?”狄仁杰乘机借题发挥说:“鹉者,武也,即指陛下,两翼即指陛下的两个儿子,陛下若起用两位殿下,两翼不就复振了吗?”武则天从此打消了立侄子为太子的念头,从外地召回三子庐陵王李显。四子皇嗣李旦愿逊兄长,李显遂又被立为皇太子。
不久,老臣吉顼来拜见武则天,说:“臣将远出,永无再见之日,愿进一言。”武则天命为他置坐,吉顼问道:“陛下,杯水杯土,两者有争吗?”答曰:“无争。”“水与土合而为泥,有争吗?”答曰:“亦无争。”“那么,分泥为二,一半捏为佛祖,一半捏为天尊(道教的师祖),是否有争呢?”那就有争了啊!“武则天说。吉顼语重心长地说:”臣也以为有争。今皇太子羽翼未丰,外戚诸王其势已成,陛下何以处置,方使两者相安呢?“
武则天也深以为虑。然而,她既拟传位给儿子,又怕以后李唐宗室掌权,会使武氏宗族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不忍剪除诸武。于是她想出个自我安慰的办法,即将武姓侄儿和李姓儿子、女儿找来,让他们在庙堂上,共同祭告天地,一起宣誓,彼此相扶,并立下铁券,藏于史馆。
但武氏势力和唐宗室的势力是势不两立的,并不因一纸誓言而相安无事。705年,武则天正在病中,宰相张柬之等发动宫廷政变,奉皇太子李显为皇帝,即中宗。武则天以八十二岁的高龄,被迫退位,不久死去。死前遗嘱,归葬乾陵,去帝称后,遂被称之为则天皇后。李氏子孙后来还同武氏子孙展开了激烈厮杀,终于是诸武被灭,李唐复兴。
第二章 最贤惠的女人
长孙皇后——最贤惠的女人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站着一个伟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也与他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辅佐是分不开的。
长孙皇后是隋朝骁卫将军长孙晟的女儿,长孙氏十三岁时便嫁给了当时太原留守李渊的次子、年方十七岁的李世民为妻,她年龄虽小,但已能尽行妇道,悉心事奉公婆,相夫教子,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小媳妇,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李世民少年有为,文武双全,二十一岁随父亲李渊在太原起兵,亲率大军攻下隋都长安,使李渊登上天子宝座,成为大唐王朝的开国之主——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封李世民为秦王,负责节制关东兵马,数年之内,李世民就挥兵扫平了中原一带的割据势力,完成了大唐统一大业;唐高祖因之加封他为天策上将,位置在其他诸王公之上。在李世民征战南北期间,长孙王妃紧紧追随着丈夫四处奔波,为他照料生活起居,使李世民在繁忙的战事之余能得到一种清泉般温柔的抚慰,从而使他在作战中更加精神抖数,所向无敌。
李世民被封天策上将后,便享有特殊的权力,自然令当时贪酒好色的无能太子李建成不安,出于猜疑和嫉妒之心,他联合三弟李元吉企图谋害同胞兄弟李世民;阴谋却被李世民手下的谋士察觉,迫于无奈,在大舅子长孙无忌和谋臣房玄龄的力劝下,李世民终于痛下决心,在玄武门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不久,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事实上,唐太祖李渊心中最赏识的也是他这个二儿子。对于这种骨肉相残的惨剧,长孙王妃原本是极力反对的,但面对残酷的政治斗争,她一个女子又能怎么样呢?她只好勉力地理解丈夫。
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李渊因年事已高而禅位给太子李世民,李世民就成了唐太宗。水涨船高,长孙王妃也随即立为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应验了卜卦先生说她“坤载万物”的预言。作了至高无上的皇后,长孙氏并不因之而骄矜自傲,她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贤良恭俭的美德。对于年老赋闲的太上皇李渊,她十分恭敬而细致地侍奉,每日早晚必去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象一个普通的儿媳那样力尽着孝道。对后宫的妃嫔,长孙皇后也非常宽容和顺,她并不一心争得专宠,反而常规劝李世民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