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斯黑白小丛书》第1章


作品:杜拉斯黑白小丛书
作者:e书时空
内容简介:
“玛格丽特·杜拉斯作为一个女人,你可以爱她,也可以恨她,而作为一个作家,她的艺术魅力则无可抵挡,是不朽的。” 她的文字本身,就是一个迷。是关于记忆与遗忘,距离与背弃,苍凉与激情、以及在黑暗中阅读与爱恋的各种姿势。她告诉我们迷恋是一种吞食,而她在燃烧后化为灰烬。冷静也是有的。冷静在杜拉斯从容不迫的叙述中,她在文字之中华贵。她以文字唤醒我们内心潜藏的欲念和泪水。可又有谁,真正读懂了杜拉斯?
正文
编者语
“玛格丽特·杜拉斯作为一个女人,你可以爱她,也可以恨她,而作为一个作家,她的艺术魅力则无可抵挡,是不朽的。”
她的文字本身,就是一个迷。是关于记忆与遗忘,距离与背弃,苍凉与激情、以及在黑暗中阅读与爱恋的各种姿势。她告诉我们迷恋是一种吞食,而她在燃烧后化为灰烬。冷静也是有的。冷静在杜拉斯从容不迫的叙述中,她在文字之中华贵。她以文字唤醒我们内心潜藏的欲念和泪水。
可又有谁,真正读懂了杜拉斯?
记忆与感悟
——张爱玲、杜拉斯及其它
(一)
1991年,我在武汉上大学,那时张爱玲还没有象现在这样广为人知,但张迷们已像一个秘密宗教团体一样悄悄传布她的作品了。
那时流行的是一本《私语》,稍后则是《张爱玲散文全编》。在大学图书馆,我只找到两本张爱玲小说集,都很薄,总共才收四五篇小说。我想,要是哪家出版社出版她一本较完备的小说集,肯定销路不错。
1992年冬天,期末考试到了。我们这些平时经常逃课的文科生,只好临时抱抱佛脚,紧张得天昏地暗。待只剩下最后一科待考时,我总算松了一口气。一天晚饭后,就去武汉水院有名的小草书屋转了转。就在那里,我惊喜地发现了一套四卷本《张爱玲文集》。
那是我买的第一套张爱玲文集,价格只有20多元,而现在已翻了一番都不止。
(二)
不过,我这篇文章想谈的不是张爱玲而是杜拉斯,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题外话,下面言归正传。
我前些时在想,杜拉斯——她的《广岛之恋》出了,《情人》出了,《来自中国北方的的情人》出了,《抵挡太平洋的堤坝》出了,《物质生活》出了……为什么没有人出她的选集呢?正想着,就看到了《杜拉斯选集》出版的消息!这种境况,就像当年遇到《张爱玲文集》一样。
杜拉斯和张爱玲,二者似乎有些共通的什么。对生命的破碎的深刻体验?对绝望和苍凉的精微洞察?一种类似的凋枯的心境?对欲望的书写?——不论是哪点,她们都是多么不寻常的女人,她们对女性命运的体察都是多么细致入微!
读杜拉斯,最欣赏的不是《情人》,——它写得太紧密,太收缩了,一种硬质的、紧张的文体,反而没有《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舒缓充分,那种伤痛、伤痛、伤痛到绝望永不醒来的无助,成为杜拉斯文本的核心,在这本书中有了最精彩的表达。
最喜欢的还是《广岛之恋》。有别于《情人》中无法理解只可体察的绝望,《广岛之恋》的绝望与疯狂是明晰的,但也表现出向未知生长的倾向。这使得它既不象《情人》那样漫无所归,也没有形成一个有限性的文本。它是丰富和开放的。如果说《情人》只是对伤痛的回想,那么《广岛之恋》则是伤痛本身;如果说《情人》只是情感燃烧后的余烬,那么《广岛之恋》则是情感的火焰,是一种疯狂,一种燃烧。
作者: 夜晚之心
重读杜拉斯
基本上是不喜欢看外国文学的人。因为不喜欢中文译者的某些风格。总觉得翻译过后的文字,象隔在玻璃后面的花朵,闻不到它在风中轻轻飘散的气息。独特的。无法被视觉涵盖。
比如川端康成。我觉得他的文字应该有一种冷寂的艳丽。可是每次在书店翻到他的作品,心里总是失望。很久以前看他的那篇古都。印象很深是那段描写两姐妹一起度过的唯一一个夜晚,清晨的时候面对着分离。一段短短的景色描写。
是清晨下起来的细细的雪花。看的时候,自己先把那段翻过来的中文改了一下。
里面的意境,能体会的心,已经跨越了单纯的文字。
但是我无法拒绝杜拉斯。她的两本情人是我喜欢的。比较偏爱的是纪应夫译的那本来自中国北方的情人。简单,直接。有着钝重激烈的冲击力。视觉和想象都有。让人沉沦。
重读杜拉斯,在一个下雨的深夜。
突然想到有些东西是可以流传很久的。在一些相通的灵魂里面。它是生生不息的。
城市的声音近在咫尺,是这样近,在百叶窗木条上的摩擦声都听得清。声音听起来仿佛是他们从房间里穿行过去似的。我在这声音,声音流动之中爱抚他。
大海汇集成为无限,远远退去,又急急卷回,如此往复不已。
我要求他再来一次,再来再来。和我再来。他那样做了。实际上那是要死掉的。
他对我说,他一生都会记得这个下午,尽管那时我会忘记他的面容,他的姓名。
吻在身体上,催人泪下。也许有人说那是慰藉。我变老了。我突然发现我变老了。
我对他的爱是不可理喻的。这在我也是一个不可恻度的秘密。
我爱他,也许永远这样爱他。这爱不可能再增加什么新的东西了。
那时我竟忘记了有死。
湄公河。河水在稻田里蜿蜒流淌。
文字在杜拉斯的笔下,自由飘忽。她可以随意地变换人称,变换叙述的时间顺序。相同的是一种绝望的张力,始终紧紧地绷在那里。无法松懈的阴郁和悲凉。
她一生被酗酒和情欲所困。
可往事是这样的清晰。爱过的男人。他的气息和皮肤的触觉,还在她的心底。
15岁的白人女孩,穿着旧的丝质连身裙和金边高跟鞋,梳印第安人的麻花辫,涂着口红。
贫穷,有放肆的眼神。然后在渡轮上遇见来自中国北方的男人。
宿命的阴影,笼罩着一生。
绝望的性爱。无言的别离。
杜拉斯写尽了爱情的本质。
不会再有更多。
就好象深爱一个人。到了尽头。突然发现自己如此孤独。
那天晚上,去图书馆找一本关于瑜珈的书。雨停了,空气中还有潮湿清凉的雨滴,天空是一种奇异的颜色。很空寂的蓝。翻涌着大朵暗黑色的云朵。贯穿城市的江流终于显得平静。
大街上行走着一些陌生的人在我们生命的某处,总是有一个人会出现。也许肌肤相亲。
也许又彼此遗忘。可是时光的尽头,留下往事。好象一道伤疤。
或者是温柔。或者是疼痛。或者是他遗留在身体深处的一滴眼泪。
在生命的延续中轮回。
15岁的杜拉斯在回法国的轮船上,看着中国男人的汽车急速驶去。
最后汽车看不见了。港口消失了。接着,陆地也消失了。
她闭上眼睛。
她再见不着他了。
在闭上眼睛的黑色世界里,她又闻到了丝绸,皮肤,茶和鸦片的气味。
分离。永远的离弃。
作者: 安妮宝贝
重读百年经典
青春是女人的荣耀,也是女人的天敌。荣耀带来喜悦,天敌则使她们恐惧。幸有生命中的情人,“他说他爱她将一直到死”。于是女人保持着荣耀,在一场深刻的爱情里,她抵抗着来自衰老和死亡的恐惧。在自冷自喜中,她渐渐地走近自己。还是小女孩儿的时候,她们就揽镜自鉴,从清晰的容颜开始,她们一点点地认识自己,熟悉自己。等她们老了,是的,衰老正一步步逼近,关于爱的记忆,关于情人的丝丝入扣的细密感受,像明澈的光辉照耀着她们。他的深情注视,穿越了悠长的时空隧道,悄然莅临,如此的难舍难弃。在这种至死不渝的精神联系中,女人才真正地掌握了自己。
杜拉斯说,“生命的历史并不存在”,那些嵌在时间链条上的过去是不存在的。它们漆黑一片,沉没了,生命在遗忘中慢慢消融。可那些曾有过的极致体验,以及和体验相关的绝对形象,被刻在生命的横截面上,是漆黑历史中的紫色闪电,眩目而美丽。这些绝对形象正精灵般游走在《情人》一书里。
“渡船初遇”和“房间幽会”这两个形象在小说里不断出现,像银幕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