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亿万到零》第47章


遥热ツ晖谠黾?0%。l—10月份,全日破产企业负债总额9。2575万亿日元。
可想而知,日本零售业无可避免遭遇巨大困难,消费水平下降直接影响零售业。因此,日本八佰伴的破产。不是偶然事件。但是,众多的百货公司,尤其是大公司,虽陷困境,仍可独善其身,有的尚有余力进行扩张。
如是,人们自然还会从八佰伴集团的自身去寻找原因。
1997年元月时,日本八佰伴在国内拥有58间店,主要在静冈县及附近的市镇,以中小型店为主。该集团在东南亚及欧美拥有26间店,均是大中型店,另持有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纪商厦19%股权、澳门新口岸购物中心50%业权。日本八佰伴的资本金236亿日元,国内从业人员(包括临时工)35O0人。
日本八佰伴破产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扩张过速。
八佰伴的海外投资及国内拓展,均在80年代后期加快步伐,这与整个日本资本大扩张相吻合。但是,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之后,八佰伴仍未刹车,还越战越勇,结果债台高筑。
然而,站在世界许多国家的立场上看,日本的企业都是债台高筑。在日本经济上升时期,银行不怕放债,企业不怕借债。现在银行界自身难保,债务问题显得异常突出。日本的呆帐,一部分是银行间的拆借,一部分是银行与企业间的借贷。日本八佰伴欠银行437亿日元,另有为关连企业所作的49O亿日元的银行贷款担保(据说相当部分用于香港八佰伴各公司的投资)。
第二大原因,是投资回报不利。
日本八佰伴在国内最失败的投资,一是在爱知县斥资200亿日元,兴建了大型的综合性商城“新世纪半田”,而集团的国内总收益才11亿日元,如此不合比例的投资,在日本同业引以为笑谈;二是犯了“不熟不做”的商界大忌,开办既无品牌优势,又毫无经验的家电贩卖店、鳗鱼食品店等等,亏得一塌糊涂。
在日本八佰伴的海外投资中,亏损最严重的数持有19%股权的上海新世纪商厦。用和田一夫的话说:这是“新世纪半田”在上海开花结下的果实。如果说,“新世纪半田”是一颗苦果的话,那么规模更大的上海新世纪商厦是一颗更大的苦果。如期收回投资,日营业额须500万元人民币,但据1996年7月号的《资本家》杂志透露:近期日营业额只有100万元人民币。
日本八佰伴在台湾台中和桃园的2家分店,亏损也比较严重。日本的财经学家揶揄说:财神(指邱永汉)怂恿和田一夫的结果,是亏了朋友,肥了自己,财神靠炒卖超级市场旁边的地皮发了一笔财。台湾的传媒又是另一种说法,说和田一夫未听财神劝告,放弃在商场旁边买地,结果做了成全财神发财的傻事。笔者不了解内情,也许和田一夫手头太紧无法又开商场又买地吧。
对银行家来说,他们最怕的还不是负债率过高,而是借款的企业回报不理想。银行对经营基本良好,欠有巨债的企业,即使该企业遇到新的困难,还是会继续贷款,让它渡过难关。八佰伴的这种情况,若继续借款资助,很可能就会变成打狗的肉包子。,还有一个致命的原因,就是八佰伴与银行的关系破裂。
日本驻港记者权并臣之助在1997年11月份刊文指出:“和田一夫本人很不喜欢和银行打交道,他相信凭八佰伴的实力发行债券,可直接从市场获得资本。他不与银行家们应酬,日本银行一再强调说,八佰伴投资发展不透明。4年前,由于八佰伴激进的投资策略,日本银行警告八佰伴,可是八佰伴指责银行干预内政,使八佰伴与银行之间本来不信任的关系更加深刻。在整个八佰伴集团的背后,竟然没有一间主体银行(Mainbank)支撑!这使得八佰伴在现代商业经营中如履薄冰。与日本金融机构关系不善,在海外发展亦不适应外国银行运作。”
八佰伴国际集团总部迁来香港,得到香港汇丰银行大班浦伟士的鼎力支持。这实际上获得一张世界十大银行之一汇丰银行签发的LC(银行信用状),很容易获得世界金融城市香港银团的融资贷款。但和田一夫却觉得香港的外国银行“态度生硬”,贷与不贷都是“板着面孔”,不像日本银行,即使要将你拒之门外,也会笑容可掬、点头哈腰。
自称是“国际公民”的和田一夫觉得不堪忍受,不但国内的融资任务由三弟和田光正全盘揽下,海外银行的贷款事宜,也基本交给身负日本八佰伴总裁重任的和田光正担当。
在要不要对身染病疾的八佰伴集团继续输血的问题上,外国银行与日本银行一样的慎重与无情。
下面,我们看导致日本八佰伴破产的最直接的原因。
1992年,八佰伴在国内的几家主要关连银行,注销八佰伴的银行帐户。这是八佰伴与银行关系破裂的最明显的表现。而另一些关连银行本身也是债权银行,无法注销帐户,但不再贷款。
日本八佰伴早在1992年之前,转向了债券市场,发行无抵押可换股债券。和田一夫十分看好这条融资渠道,故而不怕亦不惜与银行破裂。
可换股债券,是一种较新的债券品种,只适宜上市公司发行。上市公司透过证券市场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即借款;投资者购买债券,债券是留以兑现的凭证。因这种特殊债券的持有人到期可行使兑换公司股票之权利,一般利率较低。债券到期,如果该只股票升值,投资者大都要股票,而不要现金;反之,投资者则宁可兑回本、息现金。
企业发行债券,都是衡量了日后的经营情况和偿还能力而进行的。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发行可换股债券,虽有低息之利,却有摊薄股权的风险。日本的上市公司无此之虞,日本股份有限公司的大股东都是法人股东(主要是金融机构),经营者不会因为股份过少而丧失经营权。八佰伴借债不厌其多,从1990—1994年间,多次发行巨额无抵押可换股债券。
那么,八佰伴债券的持有人,到期会换取该公司的股票吗?
市道不利于八佰伴,日本股市连续多年也未走出谷底,为战后最大最长的熊市。如前文所说,1989底年东京日经指数平均股价最高达460美元;1992年6月跌破200美元;1995年7月,全年最低为170美元;1997年稍有回升,7月最低183美元。
1990年日本八佰伴全年平均股价为2580日元(按1美元兑14o日元计,每股约折18美元);1996年12月圣诞节前跌至363日元(按1:120的兑率,每股约折3美元),跌幅达86%,股价悬殊6倍!
每一单位债券所兑换的股数,都是发行时所规定的:加上日本经济衰退,通货膨胀率极低。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当然要现金,而不要行将贬为废纸的八佰伴股票。
为挽回投资者的信心,遏制股价下跌的趋势,同时也为了减轻港澳方面的债务负担,1997年元月,日本八佰伴竭尽全力,斥资4。5亿港元收购澳门购物中心5成的权益。可惜的是并没出现股价反弹的奇迹。
然而,一批债券借款行将到期,和田家族不得不再一次剜肉补疮,于2月份,将静冈县的16家优质超市,出售给八佰伴的死对头大荣集团,套现331亿日元(以1:0。068兑率计,约折22。sl亿港元),大荣轻而易举实现了在静冈建立网络的计划。八佰伴国内的分店数减为42间,这其中有好些间是老亏损户或亏损大户。
财经记者野村次郎说:“金融界一些观察家认为,八佰伴公司接二连三地出售,显示财政状况窘迫,……到八佰伴(债务)偿还期接近,资金周转不灵,日本八佰伴急忙出售店铺,结果价格被杀,16间经营良好的超级市场,只售得331亿日元。据零售业的行家们估算,在正常情况下,这些资产,售价应在400亿日元左右。”
种种市场传言,竟把八佰伴股价逼跌了30%,到6月底,股价只有200多日元。此际八佰伴已是焦头烂额,刚刚偿还了一批到期债务,还来不及喘一口气,又一个源于内部的坏消息传播开来时间已是7月8日,而八佰伴不仅没有付给食品供应商6月份的货款,连5月份的还拖欠着!
八佰伴已没有了流动资金。消息传出,10天之内,八佰伴股价从200日元左右狂跌了5成。《产经新闻》引用东京证券分析家的话:“每股100日元的股份公司,恐怕已到破产边缘。”
日本八佰伴发言人匆忙发表声明,声称本集团有能力渡过危机。7月24日,《日本经济新闻》报道:八佰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