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之谜》第80章


纳鳎源锏嚼爰湫滤木腿褐诠叵档哪康摹?br /> 此时的陈湘甫已不是过去对共产党抱有敌视心理,冷眼旁观,避而远之的陈湘甫了,他已认清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本质,看着国民党士兵的枪,慷慨陈词:“做父母的都‘望子成龙’,我却教育不好自己的儿子。‘养不教父之过’,而新四军陈毅司令却担当父职,把我那吃喝嫖赌的儿子培养成打鬼子的好手。对此,我感激新四军!而你们,”他指着国民党军官;“你们不打鬼子,专与抗日救国的新四军作对,孰是孰非,自有公论,天地良心,你们扪心自问吧!”
一个深受国民党思想影响的老学究,在短短时间里,改变如此之大,国民党也不禁大为惊叹陈毅的统战政策高明了。
1。5 陶勇改名
为了更好地领导部队和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对付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高潮,1939年11月7日,新四军一、二支队领导机关合并,在溧阳水西村成立了江南指挥部,陈毅任总指挥。
有一天,陈毅通知四团团长张道庸和二营副营长朱传宣、二营政委姜茂生,一起到指挥部来接受一项紧急任务。他们三人到来的时候,陈毅正在一张八仙桌上摊开了一张地图,他连忙招呼大家说:“来,咱们先研究一下形势,然后再给你们谈任务。”
接着,陈毅打着手势继续说:“现在,苏北地区形势很复杂,日伪顽三种力量并存,国民党顽固派韩德勤,执行蒋介石的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暗中与日伪勾结,摧残抗日力量。”
张道庸他们三人等不及了:“那我们怎么办呢?”
“你们说怎么办好?”陈毅问道。
“冲破蒋介石的限制,大胆地向东、向北发展!”三人一齐回答。
“对呀!向北发展才有出路!”陈毅脸上现出了异常高兴的神情:“党中央、毛主席已经下达了指示,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
“那太好啦!”张道庸他们听了这话,心里都在动。
陈毅说:“现在军部主要负责人反对这样做,我们要执行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向北发展。今天找你们来,就是研究这个问题。”
陈毅点燃了一支烟,继续说:“为了迷惑敌人,迅速插入敌后,顺利地开辟革命根据地,指挥部决定将你们二营改为苏皖支队,由张道庸同志负责领导。”
“那我们的具体任务是……”张道庸着急地问。
“嗬,沉不住气啦!”陈毅用手指着地图说,“你们把部队迅速开到仪征,六合、天长一带,在那里广泛发动群众,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壮大革命队伍,建立稳固的根据地,争取尽快同西面的五支队,东南的挺进纵队联接起来。要记住,此举与打开江北抗日局面,和为大队渡江北进有重大关系哟!”
“是,我们坚决完成任务!”他们一齐回答。
陈毅满意地点点头,然后背着手在屋里若有所思地踱来踱去,他突然停住了脚步,转过身来回张道庸:“张道庸,你改个名字好不好?”
“什么,改名?”张道庸不解地问。
“对!改名。”
“改名干啥?”
“为了斗争的需要。”陈毅解释说,“现在,蒋介石天天在找我们的事,说我们破坏统一战线,企图以此达到消灭共产党的目的。”
接着,他又说:“当然我们也不怕他。但是也要尽量不给他们找到借口。”陈毅把视线对着张道庸说,“我们打着苏皖支队的旗号,你再改了名,国民党就不知道是从哪里杀出来的队伍。”
“叫什么名好呢?”张道庸明白了事情的原委,很愿意改名。
陈毅说:“我已替你想好了一个。前面去掉一个‘张’字,剩下两个什么字?”
姜茂生在一旁抢着说:“道庸呀!”
“对,我起了个和道庸音韵相近的两个字——陶勇。姓陶名勇,乐陶陶的‘陶’,勇敢的‘勇’,你们看怎么样?”
姜茂生和朱传宣一齐回答:“这名字起的太好了,团长,这回你可更神气了!”
“那当然,陈司令员起的名字还能不‘帅’。”张道庸格外高兴,“首长,我们什么时候出发?”
“你们做好思想动员,做好准备工作,14日出发行不行?”
“行!”他们三人一起坚定地回答。
陶勇率领的苏皖支队按时出发了,他们在新的地区,开始了新的战斗。这位陶勇就是后来我人民解放军赫赫有名的陶勇将军,说起他的名字知道者不在少数,但说起张道庸,知道者就恐怕廖廖无几了。
1。6 攻上孟良崮 活捉张灵甫
1947年2月,莱芜战役前不久,陈毅兴致满怀地写下了一首《决胜之歌》的歌词,在部队教唱之后,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斗志,这歌词,表达了陈毅对解放战争必胜的豪情。
莱芜一战,歼灭李仙洲集团共五万余众。
当时,我整个华东解放军刚刚进行过整编。中央任命陈毅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华东前委书记。
由于我军在华东战场上连续取得了一些重大胜利,蒋介石集中了大批兵力,派出陈诚亲自指挥向我鲁南解放区进犯,让欧云领着八个整编师二十多个旅,分左、中、右三路从南面向我临沂城杀来。另一路三个军九个师由“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指挥,由胶济铁路明水、淄博段从北面向我莱芜、蒙阴进攻,妄图用这三十万人马从腹背两面夹击我军。
一场大战迫在眉睫。连日来,陈毅和副司令员粟裕、副政委谭振林不分昼夜地分析情况、研究对策。
两道命令下达了:一是加强对北面李仙洲集团的侦察,一是派地方武装在西线运河上架桥。
在一般人看来,这两道命令都是为了保证侧背安全和尔后的机动,为了打好双方酝酿已久的南线大战!
谁知事情却大大出乎意料:华东野战军主力,除留下三纵队和二纵队在南线继续阻击敌人外,我军突然放弃临沂,连夜回师北上,直向李仙洲集团扑去。
临沂城,当时华东解放区的首府。放弃临沂,这是许多人想不通的。而敌人则得意忘形,叫嚷“攻占临沂为国军在鲁南决战的空前大胜”。已经受我迷惑的陈诚,也大吹大擂:“陈毅残部已无力与国军作战,欲与刘、邓部会合,国军正在追剿之中。山东大局指日可定。”
其实,我华东野战军这时正在陈毅、粟裕的率领下,日夜兼程开赴莱芜、新泰一带。
坐镇济南的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发觉我军主力有北上莱芜、新泰的迹象,即命令刚进占新泰的李仙洲部急速回师。可陈诚只相信我军在运河上架桥,是要渡运河与刘、邓部会师,不顾王耀武的主张,要李仙洲坚决重占新泰,向蒙阴进击,以切断我西退之路。陈诚还说什么:歼灭华东共军主力在此一举。李仙洲只好命他的四十六军和七十三军重新赶回新泰、颜庄地区。
正当敌军六、七万人往返“游行”之际,陈毅指挥我华东野战大军已由远道赶来,完成了对新泰、莱芜之敌的包围。
二十日夜战斗打响。我军先是歼灭了从博山南下的敌七十七师,切断了通往博山的道路。二十一日夜,又歼灭了莱芜以北吐丝口的敌新三十六师,切断了李仙洲逃往济南的后路。
经过连日激战,莱芜城东、城南和西边的重要高地都被我占领。敌人四面告急:王耀武感到济南空虚,命令李仙洲向济南靠拢。敌人的统帅部也醒悟了:所谓“陈毅残部无力再战;是自欺欺人之说。只好让空军司令亲自指挥大批飞机轰炸扫射,妄想为李仙洲打开一条生路。
李仙洲在慌乱中,率领他的人马回师北上,当他们刚刚钻进南北不到二十里、东西约五、六里的山沟里时,一声令下,我事先理伏在两侧的各纵队的大炮、机枪、手榴弹,一齐向敌人开火。这时,敌先头部队又遭到吐丝口附近我军的迎头痛击。敌军一片混乱,我军乘机从四面发起攻击,将敌军切成断段。经过六个小时的激战,全歼被围之敌。李仙洲本人也做了我军的俘虏,他不胜感慨地说:“我早预感到你们要找到我头上来,可他们一定要我来碰!”一个被俘的团长感慨万千,他说:“就是捉五万只鸭子,也得费点功夫啊,何况是五万军队!真是兵败如山倒,大势所趋呀!”
战役结束的当天下午,蒋介石便带着俞济时从南京飞到了济南,把王耀武骂了一顿:“你们只是在莱芜这个战役里就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