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911》第14章


笱В肓酥泄镅匝5淖罡叩钐谩K谝淮卫肟蚁纾肟改福懒⒋程煜铝恕D盖缀徒憬闱鬃运退奖本K崭兆呓T暗氖焙蛞惨谎浅渎善涣澈闷妗D鞘焙蚨嗍说奖本家鸪担云淌且恢稚莩蓿柑旒敢褂舶宓拇笥腥嗽凇1臼械难槐爻ね景仙妫埠苌儆腥擞刑跫盟郊移翟怂托欣睿顺俗5男3担褪亲财怠⑵镒孕谐怠K奚崾橇鋈艘晃荩舷缕蹋占湎列 U鏊奚崧タ渴辗⑹业囊桓龅缁氨3侄酝饬纭QJ程没挂丛露糠⒎琶嫫薄⒚灼薄W钣幸馑嫉木褪谴兄泄厣木怠6煸诰锏拿拦龃蜃攀等谜庑┨熘咀映跃×似と庵唷K械恼庖磺邢衷诳蠢炊际悄敲吹娜萌嘶匚丁B轿牟└刑咀约阂驳搅丝梢运怠拔颐悄歉鍪焙虬 钡哪炅淞恕?br /> 他走进了学校的书店准备购买新学期用的教科书。书店里商品排放整齐。一层是学习用品,零食,纪念品,带有学校标记的校服,杂志和书籍等。楼下是专门为教科书开设的。陆文博像别人一样拿了个购物篮子,在社会工作学科的书架边开始查找。书非常多,但按照课程号码,按照学科的顺序排列。陆文博走到社会工作的书籍面前,很快找到了需要的教材。定睛一看,标签上的价格着实让他心跳加速。《文化差异》90美元,《社会福利政策》60美元,《社会工作实践理论》75美元。他又控制不住把价钱折算成人民币,90美元可就是700多人民币呀。他以前一个月的工资也不过如此。想想国内买书,20元以下到处有,30或40元已经是价格不菲不便宜的书了。90美元的书简直就是天价,几本书算下来就要200多美元,加上房租和生活费用,他几乎已经接近身无分文了,而且奖学金要在月底才能发,远水解不了近渴。陆文博拿着书,愣愣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思来想去,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忍痛出手了。他昨天刚刚收到自己的第一张信用卡,本来还挺想炫耀一下,可是一想到200多美元的支出就要记在自己的账户上,实在扫兴一下子没了兴致。他闷闷不乐地刷了卡,抱着书走出书店。
穿过宽敞的大厅,他看到复印机旁一个中国面孔的男孩正忙着复印一本书。那人身材不高,瘦瘦的,身上穿了一件印有“Great Wall”字样的运动衫,带着眼镜,从侧面看似曾相识。
“在密尔沃基这个地方怎么会碰到熟人?”陆文博笑自己花了眼。可是走近一些却愈加发现眼熟。
那人抬起头,两人不约而同叫起来:“老同学,怎么是你!”
那人不是别人,正是陆文博在冰城从小到大的校友王少衡。
“世界真小!你怎么会在这,学什么的?”两人又同时发问。
“我来念书啊!刚到几天,读电子工程博士。”王少衡快言快语。“你也刚来吗?学什么?”
“刚到。读社会工作学硕士。”
“住哪儿呢?”
“在学院里的一个老师家,是阁楼,又旧又黑,还不能做饭。”
“我住学校宿舍,好不到哪里去。楼里的本科生天天吵死了。”然后王少衡指着陆文博手里的书问:“刚买的教科书?”
“是啊!美国的书也太贵了!”陆文博找到了抱怨对象。
“咱有对策!”王少衡拍了拍复印机。
陆文博不明白:“和复印机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我也是从前辈那里听说的。”王少衡顿了顿,“书店有个规矩,开学两个星期内,只要能保证新书完好无损,就可以把书退回书店,拿回全部的书钱。”
“那又怎么样?”陆文博还是搞不懂。
“就像我这样。”他指了指复印机和放在上面的一本书。“复印一张只有10美分,几百页的书印下来可以省几十块钱。你好好算一下吧。”
陆文博想了想,确实没错,那本90美元的书差不多500页。如果复印下来,只花50美元,足足可以省下40多元,这不是个小数目。他不禁佩服这个擦边球打得巧妙。
事不宜迟,“谢谢你的窍门。我也加入吧!”陆文博拿着三本书,走到旁边的另外一台复印机前大印特印起来。省钱是好事,可是复印的工作量也是惊人的。整整两个小时,陆文博站在那台复印机前,和王少衡一起,像装配生产线上的两个工人一样,重复着伟大却又机械的动作。他无法不为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
终于印完最后一页了,他腰酸背痛,手脚麻木,一屁股坐在旁边的沙发上,半天没动。按照商业管理的理论,他为自己节省了运营成本,提高了投资效率,心情是难以形容的。
王少衡也差不多同时完成,也筋疲力尽。他在自动咖啡机买了两杯咖啡,坐在沙发上和陆文博边喝边聊。
“文博,从高中毕业咱们就没再见过,时间过得真快啊。”
“是啊,六年多了,感觉就像昨天。对了,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你的名句!”陆文博摇头晃脑,模仿古人吟诗。“人到中年上小学,少年荒废好学业。”
“你记性真不错,我自己都忘了。这些年你怎么样?自己一个人过来的?”
“是啊。先过来探路,然后把老婆尽快办过来。出国前刚办的事儿。”
“行啊,小子,效率够高的!”王少衡满心羡慕。
“你的终身大事解决了没有?”
王少衡啜了一口咖啡,一副一言难尽的样子。陆文博从来没见过他这么深沉。
“我大学时候有个女朋友,我们本来要毕业后一起出国的。结果她签过了,去了波士顿,我被拒签,只能去研究所。”
“那你们就分了?”
“她出去的头一年,我们几乎天天电话,发E-mail,不知道花了多少钱。第二年,我去签证,还是被拒。她等不了,找了新男友。据说是个高干子弟,已经办了移民,答应娶她帮她办绿卡,他们俩已经同居了。”
王少衡叹了口气。
“本来我都不想来了,后来觉得不甘心。我偏要让她看看我也能出国,也能有绿卡,给自己争口气。就这么去签证,结果居然签过了。我办了停薪留职,来到密尔沃基。”
“天下好女孩多得是,没她地球一样转。中国留学生那么多,怎么也能有适合你的。咱们慢慢来。”
虽然装了电话,但是由于国际长途话费高昂,陆文博多用E-mail和国内的亲人保持联系。
明天就要上课了,而且在机房的工作也要开始了,他抽时间到图书馆给家里人通报最近的信息。陆文博打开邮箱,先看到了大学同学韩旭的E-mail,说他已经签证成功,而且异常地顺利,很快就要到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学习了。原来韩旭签证时的时候碰到了“韩国美眉”,她碰巧也是哥大毕业的。虽然韩旭没有一分钱奖学金,而且还借了3万美金的贷款,“韩国美眉”却因为见到校友异常热情,在轻松愉快的闲聊之后,十分痛快地给他放行并祝他好运。“这小子,还真有命。”陆文博替他高兴,美国大陆上留学大军里多了个同学。
接下来是哥哥的邮件。他说家里人十分想念他,父母身体都好,不用挂念。如果经济上需要帮助,让他尽管开口,俗话说“穷家富路”,家里人会尽力帮助他的。陆文博知道父母工作几十年,手头并不宽余,不禁一阵心酸。他简单回复了几句,说他一切都已步入正轨,适应了校园的环境,明天第一天上课,他会好好努力的。为了让家里人放心,他还隐瞒了每天吃麦当劳的情况,说自己天天有营养美味的中餐,身体甚至有发福的迹象,他一再嘱咐哥哥照顾好父母。
最后是晏茹的来信。信里是坏消息,晏茹咨询了美国使馆,新婚夫妇要在登记三个月以后才可以申请签证,否则不予办理。陆文博原本是准备基本适应了学校生活之后很快就把她办过来,现在看来至少要等到11月中旬,陆文博心头一片阴云笼罩。他并不后悔在出国之前结婚,可是两地分居让他内疚。晏茹望穿秋水,盼着和他团聚,他对成功的几率却没有什么把握。他镇定了一下,告诉晏茹他会尽快把这边的手续办好,争取三个月的期限一到就去签。这段时间,她可以集中精力复习TOEFL。他让她一定不要太着急,他们一定能尽快团聚的。他用了大量篇幅安慰晏茹,尽可能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
整理完了自己的信件,陆文博心事重重地回到了“鬼屋”。“明天是到美国的第一堂课,一定要有个好状态。”他心里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