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变诡异的中国古代权术》第33章


高宗毫无主见,竟然对武后说:“这些都是上官仪教朕干的。”于是待武后如初。武后立即杀掉了上官仪等人,从此政归武后,高宗遂成为傀儡皇帝。
武后生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李弘为太子,高宗打算传帝位给他。武则天并不是一个按传统办事的女人,她虽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但还想拥有与实际权力一致的名位,也就是说她还想称帝,当一个女皇帝。为达到这一目的,她用药酒毒死了李弘。李弘死后,高宗又立李贤为太子,并令他监国。李贤容貌端正,富于文才,更为武后嫉恨,不久,她又找借口废李贤为平民,将他流放到四川巴中地区。后来听说李贤不满,又令人逼其自尽。李贤被废后,高宗又立李显为太子,立李显的儿子李重照为皇太孙。
公元683年,高宗去世,李显即位,是为中宗。尊武后为皇太后,朝中政事仍由太后裁决。中宗不甘受制于太后,打算以韦玄贞为侍中,宰相裴炎认为不可。中宗大怒,说:“朕就是把天下交与韦玄贞又有何不可,何况侍中!”裴炎密告太后,于是武则天召集百官于乾元殿,勒兵入宫,废中宗为庐陵王。其子重照也被武后杖杀。就这样,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三个被她除掉了。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可是武则天为了当皇帝,却不惜一再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可见其决心是何等的坚决,其手段又是何等的残忍!
武则天废弃中宗后,又立李旦为帝,是为睿宗。但她却又把睿宗软禁于别殿,不让他处理朝政,朝廷政事仍由她掌握。同时,她大力提拔武氏家族的人进入政权机构,而对李氏宗族及功臣则大开杀戒。一时间,人人自危,众心愤恨。李唐旧臣徐敬业等奋臂而起,以拥戴中宗相号召,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但这次兵变很快就被武则天镇压下去了。这以后,武则天加快了代唐称帝的步伐。她的侄儿武承嗣命人凿白石,上书:“圣母临人,永昌帝业。”派人奉表献给太后,称获之于洛水。太后大喜,将此石命名为“宝图”,她便自加称号为“圣母神皇”,将“宝图”命名为“天授圣图”,洛水为“永昌洛水”。既然符命已经显现,武则天称帝当然就是“天命攸归”了。公元690年,武则天终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改国号为周,改东都洛阳为神都,自号圣神皇帝。
武则天从31岁重入后宫起,她的大半生始终处在权力斗争旋涡的中心。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一个女人要想夺取最高权力和权位,比男人要困难得多。武则天以惊人的毅力、顽强的意志克服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以过人的胆略和权谋战胜了所有的敌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尽管她在夺权的过程中手段非常残忍、歹毒,滥杀无辜,但仍不可否认她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三 宫廷政变在古代最高权力的攘夺和倾移中,宫廷政变乃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巍峨而华美的皇宫,从外表看来,是那样的威严、崇高,但就是在这里,却隐藏着层出不穷的密谋奸计,发生过难以数计的宫廷政变。但是,政变的成功者在书写历史时,总要将其政变的实际情况加以掩饰,把他获得政权的过程写得冠冕堂皇,说成是“天命攸归”、“人心所向”,而将失去政权的一方写成是万劫不复的恶人。当然事实总是不会被全部掩埋的,被篡改的历史中总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透过这些蛛丝马迹,我们了解了很多宫廷政变的真相。
发动政变的主角大致有四类人:皇帝的亲属、权臣、阉宦以及皇帝本人。皇帝的亲属在古代的政变中所占比重最大。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体制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父传子、家天下,因此皇室家族的成员比一般的人更有资格取得最高权力。为了解决皇室内部对最高权力的争夺,早在西周时期,就建立了嫡长子继承君位和庶子分封的制度,但是嫡长子继承制却常常遭到破坏。一方面是因为皇帝废嫡长子而立庶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庶子发动政变,争夺帝位。东周时期,天下大乱,礼崩乐坏,子弑父、兄弟相残的事情数不胜数。秦汉以后,君主的儿子们所发动的政变更是史不绝书。其中较著名的如秦二世沙丘政变、隋朝杨广弑父即位、唐朝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清朝雍正夺嫡等,都是众所周知的有名的宫廷政变。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于出巡途中,临死前,遗诏公子扶苏回咸阳主持丧事,即帝位。但是中车府令赵高扣压了诏书,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密谋,并串通丞相李斯,矫传始皇遗诏,立胡亥为皇帝,命扶苏自杀。这一政变的关键在于秦始皇没有立太子,使胡亥得以利用在秦始皇身边的便利条件,假传遗命,夺得帝位。
隋文帝晚年卧于病榻之上,杨广迫不及待,杀死父亲,夺取了帝位。
唐朝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则是兄弟之间的一场残杀。唐高祖李渊的皇后生有四个儿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元霸(早亡),四子元吉。他们辅助父亲,为唐朝的建立都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秦王李世民,素有大志,胸怀韬略,在建唐过程中战功显赫,手下又人才济济。李世民对最高统治地位早就怀有野心,但是按传统的宗法制度,李建成是长子,被立为太子,是合法的帝位继承人。因此两兄弟之间争夺帝位的斗争便成水火之势。在这一斗争中,齐王李元吉站在太子一边,共同对抗李世民。他们双方为了自己的利益,都积极采取措施,壮大自己的势力,打击对方、瓦解对方,甚至不惜采用暗杀的手法,消灭对方。
对于双方的斗争,高祖李渊虽然偏袒太子,但是优柔寡断,对双方不能作出明确的决定。这样,双方斗争不断升级,终于演变成一场骨肉相残的屠杀。公元626年6月3日这一天,秦王府正积极准备进行政变时,李世民突然接到父皇的通知,第二天到大内临湖殿开会,解决他们兄弟间的纠纷。这样,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就在当天夜里,李世民率领千余人埋伏在李建成等人必经的玄武门周围。玄武门的守将常何原本是李建成的心腹,但已被李世民收买,李建成毫无觉察,毫无防备。经过数小时激战,东宫和齐王府被彻底击败,建成和元吉当场被杀死。玄武门前尸横遍地,血流成河。剿灭东宫和齐王府余党后,李世民立即派尉迟敬德等人率军赶到临湖殿,尉迟敬德等人对唐高祖说:“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已举兵诛之,恐陛下惊动,特遣臣来宿卫。”把高祖软禁起来。唐高祖无可奈何,在尉迟敬德的逼迫下,下了一道诏书,令一切军队悉归秦王李世民统辖。被软禁的唐高祖自知大势已去,于是就在第三天,下诏立李世民为太子,大小政务通通由李世民处置。8月8日,唐高祖下诏,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这样李世民便即位为皇帝,即历史上著名的唐太宗。
至于清朝雍正皇帝的政变,至今仍是一个历史之谜。但据皇子允祀、允瑭等声称:“圣祖皇帝在畅春园病重,皇上就进一碗人参汤,不知何如,圣祖皇帝就崩了驾,皇上就登了位。”皇上即指皇四子胤。胤与其舅父隆科多早已密谋,以京师武力为后盾,隔绝了康熙帝与外界的联系,捏造诏书,让四子胤登上了皇位,即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即位以后,为了防备皇位的争夺,就建立了秘密立储的制度。即将皇位继承人写下并密封,藏于匣内,置于乾清宫正中“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以备不虞。这个制度的确立,基本上杜绝了清代最高权力更迭之际的嗣位之争。
皇帝亲属也是政变的重要角色,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父子之间、夫妻之间、甥舅之间、姑侄之间、兄弟之间、姻亲之间,什么人伦道德,全然不顾了。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位,政变迭起,大开杀戒,宫廷成了罪恶的渊薮。如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41年),窦太后发动政变,把朝廷大权重新夺回到自己手中;南朝陈顼废侄儿自立为帝;北周宣帝的岳父杨坚毒杀女婿;北宋初赵匡义杀兄宋太祖。在唐朝武则天以后,皇室亲属的政变达到了高潮。从公元705年到712年,八年时间内,唐朝宫廷内发生了七次政变,更换了三个皇帝。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等文武大臣率兵进宫,杀了武则天的嬖臣张昌宗、张易之,拥立唐中宗复位,取消武周国号。中宗懦弱无能,专信皇后韦氏。韦后肆无忌惮,杀死太子后,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