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第172章


戎富铀炕嵬蚜诓慷釉诤幽瞎馍轿髂系墓液樱ń袷粜孪兀咂涞?03旅第205团及其第104旅第207团2个团,取得红25车重建以来的首次大捷,给大规模划区“清剿”之敌以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鄂豫皖苏区军民的斗争决心和胜利信心。
另外,当着敌人处于分散防守状态时,徐海东即采取围点打援的战法,调动敌于运动之中予以歼灭。劳山战斗的胜利就是其中之一。1935年9月15日,他同程子华率领红25军长征到达陕比苏区后,于18口同陕甘红军合编为红15军团,他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9月26日,蒋介石发现红25军到达陕甘苏区,并获悉中共中央正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兼程北上,惊恐万状。为了阻止红一方面军同红15军团会师,并消灭红军于立足未稳之际,他在西安设立了西北“剿共”总刊令部,自兼总司令,张学良任副总司令并代行总司令职权。与此同时,他先后调集13个帅零5个旅的兵力,对陕甘苏区加紧进行第三次大规模的“围剿”,企图彻底消灭红军和摧毁陕甘苏区。据此,敌东北军第67军由中部(今黄陵)向北进犯,军部率第107师、117师进驻富县、洛川等地,第129师一部进驻甘泉,第129师主力和第110师进至延安。为了打退东北军第67车的进攻,徐海东等鉴于其兵力比较分散和甘泉至延安之间的地形有利,即决定采取集中兵力、围城扪。援的战法,以一部兵力包围甘泉县城,调动敌第67军从延安回援甘泉;主力利用大小劳山的有利地形隐蔽集结,伺机歼灭由延安回援甘泉之敌。10月1日,敌东北军第110师师长何立中率2个团从延安沿公路南下,回援甘泉,途中留1个团以便策应。是日14时,其先头部队进至红军设伏地域,徐海东当即命令第81师1个团向该敌发起突然攻击,并切断其前进道路;红78师骑兵团适时出击,又切断其退路;红75师和红78师主力从公路两侧向敌发起进攻,经5个小时激战,将敌今歼。是役,红军共毙伤敌师长何立中以下官兵1000余人,俘敌团长以下官兵3700余人,缴长短枪3000余枝,轻重机枪180余挺,炮12门,战马300余匹,电台1部。接着,红15军团主力南下,于10月25日,再歼榆林桥守敌第107师第619团和第620团4个营,俘敌团长高福元以下官兵18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劳山、榆林桥战斗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东北军的气焰,为彻底粉碎敌人第三次“围剿”创造了条件。
运动战的特点是没有固定的作战线,“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因此,徐海东在指挥红军进行运动战时,首先妥善地处理了“打”与“止”的关系。特别是在红军实行退却、转移、佯动、奔袭、迂回、追击时;当面之敌的兵力过大,或占领巩固的阵地,或各路敌军靠得很紧,刁;好打时:有时战斗打成僵持局面,为避免陷入被动,他都主动地率领部队走。但是,一切的走,都是为着打,为消灭敌人创造战机。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我们的一切战略战役方针都是建立在‘打’的一个基点上。”红25军在鄂豫陕苏区的第一、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就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进行运动战,必须忍耐待机。徐海东指出:战场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必须善于隐蔽自己的行动和企图,忍耐待机。并加强侦察,随时掌握敌情的变化,牢牢掌握战场的主动权,适时发起攻击。在袁家沟口战斗中,为了分散敌军,徐海东拒绝了一切性急快打的建议,毅然率领红25军西进至苏区中心区袁家沟口地区设伏,终于达成了战斗的目的,全歼警备第2旅,彻底粉碎了敌军对鄂豫陕苏区的第二次“围剿”。
再次,徐海东在进行运动战中,坚持从战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运用广泛的游击战,也不拒绝必要和可能的阵地战等多种作战形式,从而不断地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取得了辉煌的战绩,显示出他的杰出军事指挥才能。
三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是徐海东在指挥红军作战中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他以弱胜强、屡挫强敌的重要原因之一。毛泽东曾指出:“对于几乎一切都取给于敌方的红军,基本的方针是歼灭战。只有歼灭敌人的有尘力量才能打破‘围剿’和发展革命根据地。”只有给敌以歼灭性的扪‘击,才能有效地减杀敌人的锐气,才能获得较大的缴获补充自己,逐步转变敌我力量对比,争取战争的胜利。徐海东在指挥红军作战中,始终坚持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根本原则。他认为战争的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具有很大的盖然性。无论是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下,他都始终保持并集结最大而有活力的兵力,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主力使用于一个方面,在战役战斗中形成兵力的相对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和保持战场的主动权,夺取战争的胜利。诸如在榆林桥战斗中,他鉴于敌东北车兵力比较分散和甘泉至延安之间的地形有利,即决定以一部兵力包围泉县城,调动敌第67军从延安回援甘泉;集中主力隐蔽集结于大小劳山的有利地带,伺机歼灭山延安回援甘泉之敌。结果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另外,红25车和红28军的郭家河、潘家河、葛藤山、长岭岗、扶山寨等战斗的胜利和在鄂豫陕苏区的第一、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也都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基本思想。实践证明,这一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正如毛泽东在总结红军反“围剿”胜利的经验时所指出的:“中国红军以弱小者的姿态出现于内战的战场,其迭挫强敌震惊世界的战绩,依赖于兵力集中使用者甚大。”
避强击弱,出敌不意,是徐海东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所紧紧把握的重要关键。在大规模的反“围剿”作战中,他认为弱小的红军对于强大的敌军作战的一个基本的要求,就是拣弱的打。如在郭家河战斗中,徐海东会同军长吴焕先、政治委员王平章,认真地考察了敌第35师刚到郭家河地区接防,它对情况不明,且立足未稳,孤立、突出,装备比较落后,战斗力比较弱,周围敌军又不易迅速增援,等等,即采取避强击弱的作战方针,集中兵力,一举歼其2个团,取得了红25军重建以来首战的重要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广大指战员的斗志,为尔后的反“围剿”胜利作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采取迂回包围,是徐海东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主要战法。徐海东在指挥红军作战中,总是采取四面、三面,至少两面包围的部署。即以一部兵力置于正面,主力从敌人翼侧迂回,断其退路,从敌人侧后发起攻击。与此同时,还控制了强有力的预备队,随时准备追歼突围之敌。从而取得了反“清剿”、反“围剿”作战的接连胜利。
速战速决,是徐海东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所把握的一个重要原则。他认为:在大规模的反“围剿”作战中,红军兵力弱小,而且武器装备没有来源,打破敌人一次“围剿”之后,又必须准备打破敌人新的“围剿”;敌人每次“围剿”,不仅兵力多,而且队势又较密集,红军打其一路或一部如不能速战速决,敌人则将迅速靠拢,不但难以解决战斗,反而会使自己陷于被动地位。因此,他在指挥红军作战的战役战斗上始终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实行速战速决。如在鄂豫陕苏区的第一次反“围剿”作战时,他在石塔寺战斗中集中了红25军的主要兵力,仅用了几个小时就击溃敌警备第2旅5个营,毙伤其200余人,伤其旅长张飞生,俘团长以下官兵400余人,缴获长短枪500余支,胜利地打退了敌军的追击,并创建了华阳根据地。在第二次反“围剿”作战时,他在袁家沟口战斗中集中了红25军的主要兵力,仅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全歼敌警备第1旅,胜利地粉碎了敌军的“围剿”。这种战役战斗上的速战速决,不仅支持了红军战略上的持久战,而且也显示出徐海东的高超军事指挥艺术。
徐海东军事指挥艺术的实质,充分体现了他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坚持进行人民战争的光辉思想,这也是他指挥弱小的红军屡挫强敌的力量源泉。他认为:红军的作战,是群众性的正义的革命战争,只有密切依靠人民群众,广泛进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因此,他在指挥红军作战时,特别重视争取人民群众的积极赞助,一分善于选择良好的阵地、进行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部署,并采取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